——孝亲误区之十一
父母健在时,子女要孝敬。父母去世后,子女还需要继续尽孝吗?答案是肯定的。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不会随着父母的离世而消失。对父母的孝敬应该是贯穿子女终身的。只是在父母生前和殁后,孝敬所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古代社会,父母去世后,子女一般要守孝三年。这期间,家庭的一切娱乐活动都会被取消,甚至连穿红色衣服、张贴红色春联等都在禁止之列。有的子女甚至在墓穴里,在父母的棺木旁守孝3年。朝廷法典也允许官员告假回乡守孝。在我的老家陇东地区,农村中时至今日还保留着子女“从父母去世后到出殡前不事洗漱”的古老习俗,以此表达对父母去世的悲恸心情。
孔子说:“慎终,追远”。虽然古代丧葬习俗与现在新世纪社会风尚是有区别的,但是子女们对父母去世的沉痛心情是相同的。悼念缅怀父母的思念是长久的。父母去世后,要继续孝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一、继承父母的遗志,完成父母未了心愿。对于父母在世时没有做完的善事,对父母去世时留下的遗嘱,子女们应充分尊重父母的决定,帮助父母去完成。譬如有的父母多年资助的贫困生尚没有完成学业,或父母交代要向社会、组织或个人捐献的财物甚至包括器官遗体等,子女应不违父母之命,全力帮助父母实现生前愿望。
二、学习发扬父母优秀品质,树立良好和谐家风。特别是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子女更应严于律己,报效社会,不要因为自己不检点的行为。玷污父母的高风亮节和声名。就是普通家庭,子女们也要互相关照,互相谦让,搞好团结,遵纪守法,更不要为分割父母遗产闹出伤风败俗的丑事来。
三、永远不要忘记父母,心中常有父母。每年清明时节,应为父母扫墓,就是身在异乡,也应遥祭父母。每到过年过节、父母生日或忌日时,一家人要共同追思缅怀父母。要多向下一代讲述父母留下的那些值得回忆的往事,用以激励后人,学习父母,怀念父母,让父母永远活在家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