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105

第105章 为什么不要阻拦或替代父母从事体力劳动?

我有一位堂叔的独生子,因做生意亏本欠下巨债,10多年前就外出打工还账,一年四季不在家。于是家里农活基本上全由堂叔一人承担。老人那时已年逾古稀,每日黎明即起,除了种地,还要喂牲口,从早到晚难以歇停。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一日三餐缺油少肉,只有粗茶淡饭艰难度日。乡邻们都说堂叔命太苦了。可是堂叔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仍然耳不聋眼不花,手脚灵活,整日忙忙碌碌。从外表看,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在我的父辈中,堂叔是最辛苦最贫困的,可他却是最长寿的。如今堂叔的兄弟和堂兄弟们都已去世多年,可他仍然健康并劳作着。

有人说堂叔是“人穷命长”,也有人说堂叔是子女的“长工”。我觉得堂叔的健康长寿,正是得益于终生不停地劳作。勤奋是堂叔延年益寿的秘笈。

由堂叔的故事我想到了究竟如何孝敬父母。以前只要一提到赡养父母,子女们就觉得应该让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父母清闲,享清福。认为父母年龄大了,不能再让他们从事体力活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宜再去干繁重的体力活儿,但是也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样长期下去,对父母的健康非但无益,而且非常有害。

俗话说“脑越用越灵”,同样道理,“体越动越健”。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力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是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条件。

如果体力活动少,血液在内脏器官游滞,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容易出现疲劳,就会感到头昏脑胀,脑子不好使唤,脑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

肌肉因“用进废退”,不锻炼会萎缩无力,甚至出现功能障碍。能量消耗少,“收入”大于“支出”,就会出现肥胖。“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肥胖者往往使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或原有病情加重。

此外,缺少体力劳动,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神经衰弱、痔疮、肺气肿等疾病。甚至癌症肿瘤也容易侵犯运动不足的人。

与此相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却能使人的各个组织器官增强功能,提高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增强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使人延年益寿。老年人一般在室内待的时间多,体力活动少,更应重视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古人对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早有认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清代著名画家高桐轩的“十乐”长寿之道中就有“耕耘之乐”、“把帚乐”的精辟见解。“耕耘虽劳体肢,然颇健身心。伏案一日,把锄半天,既享田家之乐,又能健壮人身;既不忘耕耨之劳,又有秋收丰食之望,何乐不为?又说把帚扫地,洗桌净几,躬身举手之劳,则尘垢顿去,地净窗明,精神一快,乐趣既寓其中。”

据介绍,有关专家曾访问了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认为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勤劳。他们一生都生活在山区,一般十岁左右就开始做轻微劳动,七八十岁时还坚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九十岁以后大都能生活自理,有的还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的百岁老人甚至还能割草、砍柴、放鸭、爬山坡。每天做一些适量的劳动,不但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也使他们因劳动而感到快乐。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108岁的黄卜新老人,能攀很陡峭的木楼梯,行动自如,他还可以单手拎起装有半桶水的水桶。

因此,子女们对父母做家务或干体力活儿,一般不要阻拦。不要啥事都不让父母插手,大包大揽,全替父母做。千万不要误认为让父母做家务、干体力活就是子女不孝。只要父母自己愿意去做,只要父母力所能及,就放心让他们做好了。这样做不仅不是不孝,而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父母每天在做饭洗碗,洗衣擦地,抱孙子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快乐,还体现出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心里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然,老年人从事体力劳动时,对其方式、强度、时间等都要有合理的选择和安排,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宜活力过重、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要坚持适合自己年龄和体质为原则,要坚持父母自觉自愿为原则。

啊,做父母的为自己的孩子织起了多么精密的网!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天真无知。

——美国作家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