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104

第104章 父母要留客人住在家里怎么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然而,亲戚朋友远道而来,晚上如何安顿,有时候还真是个问题。是留客住家中,还是请客人住旅店,这可能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老少两代人之间。家中的确有留客的房间,面对来客,是依从老人“宾至如归”的想法留宿家中,还是按照儿女“尊重彼此生活习惯”请住旅馆?这常常成为老少两代同居家庭中一个不可避免的争议。

父母让客人住在家里,自有他们的道理。一是亲情,一是节约。譬如说父母的父母,或父母的兄弟姐妹,或者是父母的朋友,大老远来了,有的甚至多年难得一见,父母自然就想把他们安排在家里,彼此叙叙亲情,拉拉家常,说说体已贴心的话儿。如果把他们安排到旅馆,有的就想不通,难免有生分之感,觉得尴尬。有的父母就认为,让至亲的人住旅馆,心里不踏实,哪怕家里住不下,打地铺也比住旅馆舒坦。让亲朋住在家里,表示对客人的亲切,有朋自远方来,彻夜长谈,不亦乐乎,客人也会觉得自己没被人家当外人;其次,节约招待开支。虽说现在不少人家并不缺钱花,但节约始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不可舍弃。

子女让客人住旅馆,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年轻人觉得,客人往往与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宾馆里条件好,自己又不缺那几百块钱。特别从乡下来的客人,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和自己不合拍,如果住在家里,彼此都觉得有约束。如果住在旅馆,客人愿意啥时起床就啥时起床,客人愿意睡多晚就睡多晚,这样也不影响家人的休息,自己也自由自在。特别是客人较多时,好处更加明显。这样也就不会出现早上排队等卫生间和洗漱,客人带的小孩玩游戏占家里电脑,家中来人影响小孩的学习以及客人走后拆被洗床单大扫除的麻烦等等。

说了半天,那么到底是父母的做法对还是子女的想法对呢?究竟是留客住家还是请客住店呢?这还要看主人和客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个问题要是在以前老一辈那个年代,这种争论根本就不会产生。那个时候谁家来了客人,打地铺也好,几个人共挤一张床也好,甚至是大家围坐一夜也好,都会把客人留在家里住。再说,那个时候外面也没有现在遍布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宾馆。在那时,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人们的脑子里根本不会产生这种请客住店的概念,代际间自然也不存在这种如何留客的矛盾。

可如今不一样了,时代在不停地发展,街头巷尾的宾馆旅店给人们的留客方式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一开始,必然会与传统住宿观念形成对峙。反映在现实中,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分歧就难以避免。老人认为家里有接待能力,还要让客人到外面去住,一是太浪费,二是让人觉得见外,不够贴心。子女认为现在有条件了,还要让客人住在家里,一是影响自己及家人生活和作息,二是客人也会有诸多不便之处,且不如住宾馆那么舒服方便。纵观这么多分歧,双方其实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都希望远来的亲戚朋友能够住得开心舒服。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对此问题实在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话,也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途径。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要来的客人分类,区别对待。客人如果是老一辈人的至亲,如兄弟姐妹,很亲的,有说不完的话,就可以商量留客人住在家里。这种情况下,子女要给予老人理解和宽容,老人也要尽可能安排好生活,尽量不影响子女正常的上班作息、小孩学习休息等;客人如果是妯娌、连襟之类的,需要有个基本的礼数,还是住宾馆方便。要耐心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能接受自己的意见,以免为了讲究节约而大包大揽留所有客人都住家里。可以和老人协商安排客人住在就近的宾馆,亦不算失礼。

同时,如果来的是子女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安排客人时也要提前取得父母的同意。安排在外面也好,安排在家里也好,都要首先尊重父母亲,取得他们的认可和理解。

另外,在安排客人时,还要根据客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灵活决定。当然前提是为客人着想,甚至可以征求来客本人的意见,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年轻人追求一个具有个性的生活习惯和自由空间,老年人讲究一个厉行节约和亲情无间。但两者之间并非格格不入、针尖对麦芒。在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前提下,找到双方矛盾的化解点,也不是什么难事。在分类区别对待客人之外,家庭内部一定要有一个统一意见,在客人到来之前协商完毕。安顿得恰当了,无论住家还是住旅馆,都能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主人的生活秩序不被严重干扰甚至搞乱,那是最理想的结果。毕竟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谁也不会像老年人那样热爱生活。

——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