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06

第6章 我爱上了你,而我却是你嫂子

舞台上,“潘金莲”深情地望着心中爱慕的英雄,叔嫂身份是一条永远不能逾越的鸿沟,将她与武松隔离两岸。

一接触到《武松杀嫂》中潘金莲的角色,侯艳就十分喜欢。但在最初,侯艳与戏中的潘金莲,却隔着一条光阴的河,他们彼此遥望,却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1999年,侯艳在银川市秦腔剧团著名青年演员柳萍的指导下学习《武松杀嫂》。那时,对于潘金莲这个角色的演绎,她还处在模仿的阶段。

后来,秦腔名家李小六老师再次深入指导这出戏,使侯艳对潘金莲这个角色的塑造有了新的认识。

为了演好这出戏,侯艳如痴如醉的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金瓶梅》,从中了解潘金莲的人物内心和社会背景。

《水浒传》原著中,潘金莲是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产物,她的形象完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荡妇。电视剧《水浒传》中,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莲勤劳贤淑,是受到武大郎冷落和西门庆教唆才误入歧途的,让人产生同情。很多人说,现代人在给潘金莲平反,的确如此。

私通西门庆,谋杀亲夫,潘金莲罪不可恕。可是,作为一个多情善感的女人,嫁给武大郎这样一个相貌龌龊的男人还是值得同情的。再看武松,一个打虎英雄,正值壮年,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美貌嫂子,内心也是为之所动。

然而,英雄毕竟是英雄,他对兄长的情义不容玷污,作为男人的大义不容动摇。因此,武松无法回应潘金莲的爱慕之情,但他毕竟动了心。英雄落泪,钢刀只能选择从背后刺向潘金莲。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潘金莲最终理解了武松,成全了自己。

通过以上对《武松杀嫂》戏中人物的解读,侯艳揣摩着潘金莲的内心世界,为塑造潘金莲这个角色作着积极的准备。

《武松杀嫂》在排练时,李小六老师要求侯艳在表演上要张弛有度,不仅要表现出潘金莲的妩媚和风情万种,更要表现出潘金莲面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要将潘金莲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演得到位,把一个敢爱敢恨的封建女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侯艳通过长时间对潘金莲这一角色的揣摩,及柳萍、李小六老师的口传身授,根据戏情,对潘金莲进行了深入挖掘。

每天,侯艳将排练过程录下来,带回家中给母亲罗晓英看。罗晓英从艺多年,对秦腔颇有钻研,她悉心地指导侯艳,纠正她唱腔上的不足和对角色把握的偏离,使侯艳将潘金莲这个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生动。2002年夏,在宁夏文化厅主办的“全区地方戏曲折子戏大赛”中,凭借《武松杀嫂》侯艳荣获了剧目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同年,“全国地方戏曲折子戏精品展演暨青年演员大奖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这次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地方戏剧的大荟萃,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个代表队、四十多个剧种的六十多场戏参加演出。宁夏秦腔剧团的参赛剧目是侯艳领衔主演的折子戏《武松杀嫂》。

在湖南长沙赛前走台时,这折戏就获得台下一片掌声。

武汉汉剧院的领导看了这出戏,竖起大拇指道:“侯艳戏演得真棒,这个演员是个人才,调到汉剧院吧。”

《武松杀嫂》正式演出时,座无虚席的大礼堂里,众多的南方观众怀着好奇、怀疑的心情等待着北方“秦腔”的精彩亮相。

侯艳和王景旗主演的《武松杀嫂》开场了,很快,他们精湛的演技聚焦了观众的眼球,令南方观众感受到了古老秦腔的魅力。

演出结束,幕布刚刚合上,就有观众跑到后台,想见见《武松杀嫂》一戏中“潘金莲”的真面目。看到卸妆后的“潘金莲”,这个观众感叹着:“大西北的女演员竟然如此漂亮!戏也演得这样有气势。”

虽然,侯艳的表演因为超出了规定时间,在这次赛事中只荣获了表演二等奖。但是,评委会对侯艳的演技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决定,将宁夏秦腔剧团选送的《武松杀嫂》作为精品剧目调北京进行汇报演出。

2010年11月的一天,在浏览网页时,侯艳的目光突然被一篇博文粘住。这篇博文关于潘金莲心理动态的描写恰好与侯艳对潘金莲角色的理解十分相近。

博文这样写道:“成就你英雄的那只老虎,被你万丈豪情地踩在脚下。我,又何尝不是?我就像那虎皮上的花纹,以为在你眼里绚烂可爱,但实际上我的存在却扎痛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我的人生总要面临那么多道理?这些道理对我又有多大意义?我只知道,我爱上了你,而我却是你的嫂子。”

演了十多年潘金莲,侯艳依然没有走出武松杀嫂的故事情节。直到今天,她还在不住地对这个角色进行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艺无止境,她多年如一日地痴痴追求着最完美的境界。

侯艳在多年舞台的实践摸索中,已经将潘金莲演绎得炉火纯青。

新浪博友,戏迷老骥揽苍梧认为:“《武松杀嫂》不仅对唱功有相当高的要求,形体动作的表演也是贯穿始终的重头戏,考验的是演员的综合素质。结尾时潘金莲将武二郎的刀推入自己的胸膛,这一剧本的小改动,使潘金莲的感情前后一致。遂心甘情愿地死在了武松的刀下,这一修改更合乎情理,更能感动观众。侯艳纤柔的体态和素雅的扮像,巧夺天工。该剧像是为她量身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