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07

第7章 杨三姐“怒踢”男友

秦腔,一个吼了千年的古老剧种,带着祖先的欢笑和苦难,时常在侯艳的梦境和生活中时隐时现。

每当侯艳进入秦腔的乐曲中时,深沉哀婉的唱词就会清晰起来,如泣如诉,带着粗犷或阴柔的西北风情,在她脑海中形成一股奔腾不息的激流,令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秦腔的声腔起伏,为漂浮的思绪铺好了台阶,踏着这个台阶,侯艳走回属于自己的世界。

从记事起,秦腔就在侯艳心里扎下了根,成为她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秦腔渗入生命的长河,成为侯艳心灵深处的呼唤。

2000年,侯艳对秦腔有了深悟。被传唱千百年的秦腔,这时成为她心中一座历经沧桑与磨难的有声、有型的丰碑。

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做人和立身的根本。生活在西北山区贫瘠土地上的人们,每日里听秦腔,习惯了以秦腔作为教化的蓝本。老年人往往拿《杨三姐告状》警示后人,是非曲直总有公论,正义总能战胜邪恶。

为侯艳排《杨三姐告状》一戏的导演,是宁夏秦腔剧团的司存瑞老师。

司存瑞,国家一级演员。师承秦腔名家陈易平,主工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两门抱。他八岁学艺,1960年到出过大批戏曲艺术家的宁夏京剧团学习表演。他将秦腔和京剧的身段表演融会贯通,运用在秦腔舞台上,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颖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司存瑞在宁夏秦腔剧团很有名望,是剧团很有实力的导演。他导演的秦腔《杨三姐告状》,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剧目。最初以评剧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后来被各种戏曲广为改编流传。

戏中的故事发生在1918年农历3月13日。这天,河北省滦县绳各庄发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占英与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妻子杨二姐碍眼,便残忍地将妻子谋害。杨二姐的妹妹杨三姐在参加葬礼的时候,发现了蹊跷,走上了状告高占英的艰难之旅。

杨三姐告状的第二年,评剧创始人、著名剧作家成兆才随警世剧社来哈尔滨演出时的一天,杨三姐家乡的亲戚李兴州经商到哈尔滨,将命案和杨三姐告状的经过告诉了成兆才。激愤之余,成兆才随即来到家乡滦县进行采访,连夜写出了剧本《枪毙高占英》(后改名《杨三姐告状》),全剧分上下集,共五十六场,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评剧现代戏。

评剧《杨三姐告状》在华北、东北等地城乡演红,这年10月15日的县城庙会上,杨三姐的原型杨国华在子女陪伴下初次去看这出戏的演出,仅仅演到开棺验尸,杨国华就泪流成河,心如刀绞,再也看不下去,只好回家。直到1980年,七十八岁的杨国华在外甥女陪伴下在北京治病时,经中国评剧院领导再次邀请,杨国华才将整部戏看完。

评剧《杨三姐告状》声名远播多年后,被改编成为秦腔。秦腔如泣如诉的唱腔更能够凸显杨三姐鸣冤的悲愤,加上秦腔别于评剧的较为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令这部戏更加熠熠生辉,今人拍手叫绝。

2000年,宁夏秦腔剧团复排《杨三姐告状》。

侯艳饰演杨三姐时已经二十六岁,身材凸凹有致、丰满。而戏中杨三姐年仅十七岁,身体尚在发育中。为了贴近杨三姐的形象,侯艳只好用一层又一层纱紧紧勒住胸部,令胸部看起来显得小一些,外形更接近正在发育的少女。

戏中饰演高占英、与侯艳唱对手戏的王景旗,戏外是侯艳秘密恋爱中的男友。每天工作之余,两个人沉浸在甜蜜的二人世界,尽享爱情的美好。

戏中,王景旗饰演的高占英是杨三姐的姐夫、杀害杨二姐的罪人,也是杨三姐恨得咬牙切齿之人。戏外对王景旗深深爱恋的侯艳,戏中要表现对高占英的痛恨,绝非易事。

《杨三姐告状》中,有一个杨三姐痛打高占英,而后使劲踢了他一脚的动作。面对自己痴爱着的王景旗,侯艳在排练中实难下手,怎么都无法演绎出杨三姐对高占英的一腔仇恨来。

司存瑞老师认为侯艳根本没有入戏,需要调整心态,好好练习。

好在饰演高占英的王景旗是一个久经锤炼的老演员,对这部戏早已了如指掌。当时,在宁夏秦腔剧团,侯艳已经是他配过的第三个“杨三姐”了。

为了让侯艳演好杨三姐,王景旗找来了很多关于杨三姐这个故事的真实资料和评剧《杨三姐告状》的影碟。他和侯艳一起反反复复观看,鼓励侯艳尽快进入角色,帮助她细致、深刻地分析人物内心活动,引导她入戏。

在王景旗的开导和帮助下,侯艳渐渐找到了感觉,终于在戏中表演出了杨三姐面对高占英的那一腔刻骨仇恨。

在接近试演的最后一次彩排中,侯艳入戏过深,在戏里完全进入了角色。演到痛打高占英的那场戏时,侯艳进入角色过深,由于用力太猛,她一脚踢上去,差一点儿把王景旗踢到了台下。直到看见王景旗踉踉跄跄的窘态,侯艳才如梦初醒。彩排结束,她连连向男友认错,当看到王景旗身上被打得一块青一块紫时,心疼极了。

王景旗却对侯艳的表现尤为赞赏,对她竖起大拇指说:“这个戏,你过关啦!”

《杨三姐告状》初演,侯艳请母亲罗晓英前去观看指点,母亲却不愿意,原因是在她印象里总认为侯艳的戏长进不大,没有看头。

侯艳硬是将母亲拉到了台下。一场戏下来,母亲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向来不夸女儿的罗晓英在演出结束后,终于对侯艳的表演给予了一些肯定,这让侯艳兴奋了好久。

自此以后,《杨三姐告状》成为侯艳的拿手戏,每次下乡演出,观众必点《杨三姐告状》。

侯艳是属于秦腔的,她属于戏中每一个由她塑造的人物。在繁华的都市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时常在脑海中描绘着与秦戏有关的画面。

秦腔朴实,原生态,唱念坐打感化着人们麻木的心灵。那荡气回肠的吼声,那揪心动人的戏词,那功名利禄的取舍,那忠义双全的不二法门,令侯艳沉浸在中国戏曲文化深深的韵味里。

站在舞台上演出《杨三姐告状》时,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侯艳相信,在广袤的西北,秦腔还有火一把的时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湮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