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14

第14章 大雪纷飞秦韵悠扬

流动的瞬间化为永恒,普通的日子熠熠生辉,那些闪烁的画面,回旋在生命的感动里。

——侯艳

一个个平淡的日子,汇集成一段段流逝而去的光阴。它们在记忆中,就像一堆杂乱舞动的落叶,随着季节之风渐渐飘散、飘逝……

排戏、演出,上下班两点一线。每天,侯艳行走在宁夏秦腔剧团所在的银川市玉皇阁南街与家之间的路上,重复着平淡的生活。但是,她并不孤独,每当心灵寒冷与疲惫之时,守望她的是人生最温暖的感动。

是啊,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会珍藏一份感动。翻开记忆中的篇章,一个沧桑老人的面孔常会浮现在侯艳眼前。

1995年底,宁夏秦腔剧团的剧场拆迁已经两年了。无戏可演,为了生计而开起服装店的侯艳心情最为灰暗。

虽然,服装店生意被侯艳打理的红红火火,收入也节节攀高。可是,苦心学戏多年,自己从秦腔演员竟然摇身变成了经营服装的小老板,侯艳总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就像是教书先生无奈地拿起扫帚去扫大街,总感觉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

侯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时尚靓丽,心中却积压着厚厚的乌云,挥之不去。有时候,为了一件小事,性格开朗、乐观的她会无缘无故地想哭,或者大发雷霆。面对侯艳的低沉情绪,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只有她心里清楚是因为什么。

作为一个历史久远,且对各地梆子声腔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秦腔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效应渐渐弱化。改革开放让人们有了更多消遣娱乐的方式,戏曲市场开始萎缩,失去了往昔的风光。

宁夏秦腔剧团拆迁,剧团人员临时解散,与秦腔市场不景气关系很大。唱秦腔成了没有前途的职业,学戏多年的侯艳,人生之路该怎么走?

秦腔何时能有复苏的局面,那些知名的秦戏剧目何时能走向全国……

这些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侯艳,也是她众多同行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每当想到前途渺茫,侯艳心头便堆起了阴云,仿佛走在一条没有光明的路上,摸索着向前。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未来对她来说,一片迷茫。

这年冬季,天寒地冻,来服装店的顾客也明显少了许多。这天,侯艳站在窗前,默默望着满天纷纷扬扬的雪花,情绪低落极了。

这时,店门被推开,一阵冷风吹进来,侯艳猛然回头,见一位老人走了进来。

从外表看,这个老人衣装很土,背有些佝偻,大概是从农村来的。站在侯艳颇具时尚和前卫的服装店里,老人的衣装打扮显得是那样不合时宜。

最让侯艳奇怪的是,老人到服装店不看衣服,却围着侯艳左看右看,上下端详。

侯艳被看得浑身发毛,赶紧低头检查自己的衣扣是不是扣错了,或者是鞋子是不是穿错了脚。可是,她没有异样。

“您看上了我身上这套衣服吗?”侯艳最后断定老人是买衣服的顾客。

老人摇摇头,问:“女子,你是侯艳?卸了妆不像嘞。”

“您认识我吗?”侯艳有些越发摸不着头脑。

“认得,认得,你在我村里唱过戏。”

老人说起戏,眼里满是光彩。原来,老人家是来自革命老区盐池县的农民。几年前,侯艳随剧团下乡演出时去过他居住的村子。

那次,一出《打神告庙》让老人记住了侯艳。之后,每逢听说侯艳去盐池演出,他总要翻山越岭前去看戏。可是,1993年之后,由于宁夏秦腔剧团剧场拆迁,人员临时解散,演出很少,老人住的村子侯艳已经有几年没有去过了。

两天前,老人被家在灵武的女儿接到灵武居住,他特意从灵武赶到银川,一打听才知道宁夏秦腔剧团的状况。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找到侯艳服装店的地址,就风尘仆仆地冒着大雪找到店里,出现了刚才的一幕。

听罢老人的讲述,侯艳有些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在盐池县农村,竟有这样一位忠实的戏迷,对她记忆如此深刻。

感动至极的侯艳干脆关上了店门,对老人说:“大爷,今天艳子就给您唱几段。”在店中给老人清唱起了秦腔。

大雪纷飞,秦韵悠扬。唱着,唱着,面对这位专注听戏的老人,侯艳突然哽咽了,流下了压抑很久的泪水。

两个月后,老人回盐池前再一次来到侯艳的服装店。看到侯艳被一群年轻的女顾客围住,忙得不可开交,老人没住脚,和她招呼了一声就悄悄离开了。

这是1995年冬季最冷的一天,侯艳收获了一份最暖的感动。

多年以后,这份感动仍然一直被她珍藏在心中。这位来自盐池农村的老人对秦戏质朴的热爱,深深打动着侯艳,给予她无穷的力量,伴随她走过生命里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女人总是倾情于浪漫,醉心于梦幻。只是浪漫会逝去,梦幻会化为虚拟。但是,感动却可以长久,甚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