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15

第15章 善是芬芳的玫瑰

我不愿在黄昏的森林

触碰冷漠的手

我不能在如荼的骄阳下

保持坚冰的心

因为秦戏

让我知道了

什么是善……

这是侯艳谈及她与戏迷的关系时,给朋友发出的一条短信。

自小成长于梨园世家,母亲罗晓英做事与人为善,秦戏中行侠仗义的人物也与人为善。这些因素使侯艳心生善念影响深刻。

侯艳是一个好演员,她的“粉丝”多在农村。

朋友们说,侯艳不仅具备戏曲演员的敬业精神,还是个爱揽闲事的“筐”,看到戏迷有了难处,她总想伸伸手。

家住西吉县红崖镇石岘村的一位大妈级戏迷,常夸侯艳人长得俊,心眼好。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侯艳在西吉县红崖镇石岘村演出时,就住在这位生活异常贫困的戏迷家里。

六十多岁的大妈级戏迷一直喜爱侯艳的戏,喜欢她的唱腔和扮相,是侯艳的铁杆“粉丝”。有时,宁夏秦腔剧团在附近村子演出,听说侯艳来了,她都要撇下成堆的活计去看一两场。

《窦娥冤》《梁秋燕》《杨三姐告状》等戏,只要侯艳一上台,这位大妈就在台下小声跟着唱,直到一出戏结束为止。

那次,宁夏秦腔剧团到达石岘村时,她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说:“侯艳来了,侯艳来了!”

村里安排演员住宿时她说服村长,好不容易将心中的名角侯艳和丈夫王景旗请到家中。

为了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她绞尽了脑汁。可是,这个生活拮据的老戏迷却拿不出像样的食物来招待侯艳夫妇。

院子里几只母鸡刚刚下了蛋,原本准备要积攒起来到集市卖了为女儿换取学费。但为了招待侯艳,这些鸡蛋很快变成了煮鸡蛋。

做面时刻意多放一些油,又买了一点青菜加进去,再配上自家腌制的咸菜,还有几个熟鸡蛋,这顿饭,对于城里长大的侯艳来说,再简单不过,但对这位大妈来说,几乎已是拿出了家里最好吃的东西。

吃饭的时候,侯艳看到她与丈夫王景旗碗中的面,尽是嫩绿的菜叶,黄亮亮的油。大妈一家人却捧着白水面,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大妈亲自剥掉鸡蛋皮,把热乎乎的鸡蛋直往侯艳夫妇手里塞:“吃吧,吃吧,俺们农村没啥好吃的。”

侯艳被打动了,原本因肠胃不适,但挡不住她的热情,和着泪水美美吃了一碗面。

几个小时后,侯艳的肠炎果然发作,差一点耽误了演出,可想到大妈一家人贴心贴肺的暖,侯艳对丈夫说,值!

晚上住宿时,大妈把家里仅有的暖炕让给侯艳夫妇,自己全家在灶房临时搭起了木板铺。

这一夜,侯艳辗转难眠,大妈一家人的影子在她眼前晃来晃去。

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村,大妈辛辛苦苦劳作,仍然挡不住贫穷。她的两个女儿,小的叫小梅(化名)刚上中专,常为筹不到学费而发愁;大的叫小花(化名)想进城打工为妹妹赚点学费,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却苦于无门可循。

这一切,侯艳看在眼中,记在心上。

第二天离开时,侯艳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全部留给了大妈并保证,一定要帮小花在城里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回到银川,侯艳通过朋友很快为小花找到一家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小花从盐池奔赴银川,完成了打工资助妹妹上学的心愿。可是,即便这样,大妈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缓解,妹妹小梅上学的费用仍像一座山一样压在全家人身上。

侯艳再次对大妈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小梅寄去了一学期的生活费。在侯艳无私的帮助下,妹妹小梅终于完成了学业。

现在,大妈的两个女儿都有了一技之长,双双在上海打工。

助人不图回报,多年来,受到侯艳帮助的戏迷很多,侯艳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侯艳说,善是一朵芬芳永留的玫瑰,需要倾注真情、奉献爱心、伸出援手,才能浇灌出文明之花。

是的,只要人人对社会献出一份爱,就能撑起和谐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