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51

第51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

2003年,经过民主推选,柳萍担任银川市秦腔剧团业务副团长,不久后又担任团长。

即使当了团长,柳萍也没有离开过舞台。她的事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任团长后,多年来,柳萍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经常是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很晚才回来。

看着柳萍这个忙劲,朋友们就劝她,工作要干,但身体也要注意。柳萍说:“你们也了解我,这么多年了,我没别的什么想法,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干一点事,我是一团之长,要带这个头。”

2005年8月25日,西北五省区第三届秦腔艺术节在兰州市金城大剧院开幕。秦腔艺术节持续十二天,节会期间来自甘肃、陕西、青海、宁夏的八百多名秦腔表演艺术者,演出十台大戏、六台折子戏,总计一万五千人次观看了演出。

银川市秦腔剧团柳萍等一行携带秦腔剧目《死水微澜》加入了这次盛会。但不巧的是,“撞车”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宁夏银川市秦剧团、甘肃省陇剧院同时将《死水微澜》搬上艺术节。只是前者将川剧《死水微澜》改编为秦腔,后者是改编为陇剧。

川剧《死水微澜》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之一,荣获过多项国家大奖。全剧讲述了“一个女人对封建婚姻的大胆反抗,一个民族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拼搏”的故事,以细腻的手笔塑造了邓巧姑、罗德生等人物形象,反映了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以及社会变革给人们的思想与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

两个版本均为甘肃省陇剧院院长王亨改编。秦剧版《死水微澜》在保留川剧优长的基础上,对不适合西北语言的部分作了删节和调整,并运用现代声、光、电等舞台美术效果,融入现代戏剧中写意的手法来烘托气氛。秦腔剧种慷慨、凄婉的乐调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令观众陶醉,掌声、叹息声伴随始终。

陇剧版《死水微澜》则根据陇剧的特点,并借鉴影视剧的表现手法对原剧人物进行再创造,在唱段、音乐上则加入了领唱、合唱、嘛簧等表现形式,既突出了陇剧的韵味和风格,又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该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推进比较快。

柳萍在演出中,将邓巧姑由清纯可爱到开朗泼辣、一步步追求并实现自己理想的性格发展过程,表现得明快清晰而又充满灵气,把邓巧姑与罗德生的爱情表演得如火如荼,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表演时,柳萍充分运用陇剧风摆柳等艺术手段,既展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又美化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增强了人物的美感。

正如在评委会上专家们所指出的,“精品剧目要在移植中发展,通过移植推广才具有生命力”。秦腔、陇剧《死水微澜》的成功移植,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收获,同时也为移植其他精品剧目提供了可贵经验。

虽然评委们都给了双方极高的评价,但毕竟撞车了,同一个剧目,不可能都拿大奖。最终,优秀剧目奖被甘肃省陇剧院获得。而银川市秦剧团只有柳萍和《走出大山》中饰演王局长的演员获得了单项奖。这样的结果,对于柳萍来说,无异于“推光头”。苦口婆心向财政要来的七万就这样打了水漂,两手空空无功而返,这跟团队怎么交代,跟政府怎么交代啊?

柳萍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她在等待着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

2008年第四届秦腔艺术节,还是在金城兰州,还是金城剧院。柳萍和她带领的银川秦剧团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据柳萍介绍,刚开始,组委会没有给银川秦剧团演出名额,柳萍一听就着急了,好不容易等来的“复仇”机会,怎么能白白错失呢,于是她赶紧给甘肃剧协主席打了个电话。经过协调,才多加了一个名额,但是被安排在第一天第一场演出,而且是白天,这对银川秦剧团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我们演完就走人,因为要急着赶回去赴乡下演出,谁也不知道结果,也就没有在乎结果如何,但大家心里有底。”柳萍自信地说。

后来,有人就开柳萍的玩笑,“没想到你们一开场就扔个炸弹跑了,这让后面的人怎么演啊!”

这话柳萍听了心里乐滋滋地,表面上却什么也没说。

没过几天,从秦腔艺术节闭幕式上传来喜讯!银川市秦腔剧团表演的大型秦腔历史剧《庄妃与多尔衮》一举包揽了第四届全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和两项优秀表演奖共五项大奖。担任主演的柳萍和李小雄获优秀表演奖。其中柳萍扮演的庄妃人物形象丰满,将一个性格刚烈、运筹帷幄而又不失女儿柔情的庄妃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李小雄在表演上结合了武生的“帅”、花脸的“霸”和小生的“情”,表现出了多尔衮霸气狂傲又重情重义的人物性格。

银川秦剧团的人终于“扬眉吐气了”!

得知这个消息,柳萍正在乡下演出。演出结束后,还没来得及卸妆的她在后台哭了。不过这次不同,和朋友相拥着,在哽咽中夹杂更多的是开心的笑声,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柳萍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开排这个戏,启动资金只有两万元,对于一个大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这个剧的顺利排演,没有钱怎么办?剧团几位领导签字画押后,找私人借款二十万。作为银川秦剧团的团长,又是剧中女主角,毋庸置疑,柳萍的担子是最大的。

“我们经费有限,现在我当上这个团长,上百来号人都要吃饭,所以做这件事还要想到那件事。但事在人为,困难是可以解决的,砸锅卖铁先把东西做出来,让大家看,看了以后,我相信,大家会看出值与不值。”面对困难,柳萍非常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为了保证戏的质量,实现主创人员的强强联合阵容,剧组除了集合宁夏剧作、表演、舞美、作曲、演奏精英外,还聘请全国著名戏剧家担任导演。同时,柳萍借助这个机会加强对年轻演员的锻炼,在剧中大胆起用了年轻演员。该剧复排后已在银川公演了几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一定的市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