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05

第5章 找苦吃的孩子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柳萍家当时虽然清苦,却还不是最穷的,但在当时,她还是早早地在家里承担起了部分家务。

和周围所有住户一样,柳建堂家也是用铁炉子取暖、做饭。就是一个这样的炉子,在使用上却有很多的学问。

柳建堂每天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吴淑琴也是顾了早上没下午。

五岁的柳萍,过早地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每天放学回家,就早早捅开封住的炉子,开始蒸米饭。母亲教小柳萍,每次蒸米饭的时候,一定要在水基本烧开后将锅支起来,这样大火就烧不到锅底,下面的米不会糊,上面的米也能熟透。

聪明的柳萍很快就学会了用铁炉子蒸米饭。她蒸出来的米饭又松软又有劲道,很是让妈妈满意。可渐渐地,母亲发现柳萍不按原来的方法蒸了,故意每次都让锅底糊上一层厚厚的锅巴。

“小萍,你是怎么回事?”母亲终于对柳萍的做法忍无可忍。

柳萍看着生气的母亲,不敢吱声,当着妈妈的面,把锅底的锅巴铲起来,装进碗里坐在门槛上嚼得喀吧喀吧地响。

母亲一把从她的手里夺过了碗,将锅巴倒在盆里,给她盛上了米饭。

可第二天,母亲发现柳萍依然将锅底烧糊了。

这一次,吴淑琴是真气疯了。她恨恨地将小柳萍拽了起来,顺手拿起一根烧火的棍子,狠狠地在她的屁股上揍了几下。倔强的柳萍一声都没哭,只是不停地往下掉眼泪珠子。

“看来你是不想改,你是故意这样的是吗?”吴淑琴一把拉过柳萍,将她的手放在案板上,“好,既然你不改,那我今天就剁掉你的手吧,看你以后还用什么来给我做糊饭!”

“我就喜欢吃那个锅底……”柳萍终于张口告诉母亲是什么原因。

世界上没有不嘴馋的孩子。柳萍的回答让吴淑珍愣住了。是呀,孩子喜欢吃怎么能不让她吃呢!她抹了抹眼睛对柳萍说:“你不怕把锅底烧透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吴淑琴自己的语气先软了下来。

在当时,吃米饭其实是非常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吃面。因为吃面可以不用菜,省油。

晚上,吴淑琴早早地回到家里,从藏在一个角落的油罐里舀出了一勺子清油,准备改善一下孩子们的生活。

柳萍很长时间都没有吃油烙的饼子了,当她放学后回到家,看到黄灿灿的油烙饼时眼睛都直了,高兴地跑过去问母亲:“今天是过什么节呀?”

母亲笑着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按说,柳建堂家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但当时,双方的老人都需要照顾,加上三个孩子,两个人的工资七拉八扯的每月下来就没有几个了。

有一年放假,政府给老红军盖房子,班里有几个同学争着去搬砖挣钱。柳萍听到这个消息,怎么也坐不住,不停地缠着母亲说,自己也要去,希望妈妈能带着她去给工地的负责人说一下。

“那是力气活,你干不动的。”母亲被缠的没办法,只能用这种方法来给她解释。这么小的孩子放在工地上怎么也不能让人放心。

柳萍对母亲说:“我都打听清楚了,他们是按抱的多少给钱的,我力气小可以少抱呀,少抱总比不抱强吧!”

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对她说:“你去问你爸爸吧。”

柳萍怯怯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父亲,没想到却得到了父亲的赞许。他让这些在工地的孩子们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干活,既是一次生活实践,也是对老军人的一种奉献。

就这样,柳萍和同学们一起在工地上开始了搬砖盖房。

生活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磨炼着人,在磨炼我们身体和力气的同时也磨炼着我们的意志。小柳萍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吃苦中形成了自己刚强执著的性格。

后来父亲从泾源调到了隆德,他们全家人又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