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04

第4章 不做淑女做侠女

柳萍坐在课堂上,望着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除了不服人,爱打架,柳萍一直是个好学生。她喜欢听老师绘声绘色地在讲台上讲课,常常被老师精彩的讲课吸引。

“我们班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吃苦,他们节俭,很能体谅老师和家长的苦心,有几个同学铅笔用到头了还在用!”老师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肯定的微笑。

柳萍看到邻桌已经有位同学将铅笔用到手都抓不住了。

也许是寒冷的原因,那位同学的鼻涕从嘴唇上耷拉了下来落在了桌子上,而自己却在老师的表扬下全神贯注地写着生字。

这种事在班里是常有的,因为大家的生活都过得紧,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而柳萍班里有一大半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没有铅笔,有时候还没有作业本,就把写过的本子翻过来从反面再写。

“老师,我的铅笔芯断了!”刚才那位握着只剩下一个笔头的同学突然带着哭腔对老师说。

教室里一下子传出了一阵哄笑声。铅笔虽然贵重,但不至于笔芯断了就哭呀!同学们都笑这个同学的样子。

柳萍也笑了。她把自己的铅笔拿出来,犹豫了一下,送给了那个同学。

这个举动让同学们非常惊讶。柳萍真大方呀,竟然拿出自己的铅笔给别人用。同学们觉得柳萍傻。有个同学却说,柳萍父母是双职工,家里有的是钱,一支铅笔算啥呀!

同学的话并没有影响柳萍的情绪,她依然我行我素,能帮助同学就尽量去帮助。特别是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是她能做到的,都会努力做到。

老师对柳萍赞不绝口,说柳萍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那时候学校在冬天取暖用的是泥炉子,没有煤炭,柴火要靠大家去山上砍。作为班干部,柳萍和男生一样争着去干。

泾源的山上有很多树,一到冬天,自然就会有许多枯萎的枝条。同学们一道从山上将它们砍下来扎成捆,抱回来。

冬天的风吹得他们的手稍微一碰就会裂口子,特别是与干枯的树枝碰在一起,稍不留神,就会留下伤口。柳萍不但不怕,还把所有的女生带起来和男生们比着干。

柳萍已经到五年级了,她除了每天处理自己的事,还要带妹妹上学,实际上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姐姐,我冷。”妹妹柳莉站在她的教室门口说。

因为妹妹班里的同学年龄都比较小,大家都不会生炉子,而且没有从外面往回捡柴的能力,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来到高年级蹭火。柳莉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在高年级读书的姐姐。

那个冬天,对柳萍来说永远也不能忘记。父亲柳建堂已经不能像平时那样风风光光地回家了,街上到处能见到批判他的大字报。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却又无能为力。柳萍只有在无人的时候将墙上写有父亲名字的大字报偷偷地撕了下来,想办法扔掉,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人们不要纠缠父亲。

父亲虽然对柳萍并不是很严厉,但在这个时候,她也不敢去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在母亲一个人擦眼泪的时候陪在一旁。

外面非常乱,学校已经不怎么上课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学生已经喊着口号进行她所不知道的“革命”了。

1976年,毛主席去世了。这个重大事件在柳萍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举行了统一的悼念活动,她参与了悼念活动的整个过程。

柳萍和母亲一道为班里的同学做白花。在那个年代,即使是这个偏远的山城,人们也都是按照统一的步调来进行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悼念活动。

每天,全体学生都要站在操场上默哀三分钟,都要戴白花。每次都是柳萍把细白纸做的小白花带到学校,然后发给大家。

伴着黎明的晨光,哀乐响起,一切都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中。同学们就是在这个场景中戴着白花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