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49

第49章 “四大名旦”会京师

200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门前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四面八方涌来的观众正在等待入场,许多没有入场券的人正焦急地询问周边的人有没有余票。有一些路人惊奇地看着眼前的情景,他们在纳闷,是什么演出,让这里出现如此红火的景象?

原来,这里是“大秦之声”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汇报演出的现场。

这次“大秦之声”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演出,是秦腔于1958年晋京献演后,四十七年来又一次大规模亮相京城,引起了国内戏剧界的极大关注和极高评价,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柳萍一行一下火车,在出站口就被一群手捧鲜花、闻风而来的戏迷簇拥起来,他们都很年轻,其中一大部分是在北京就读的大学生,有来自西安的,也有来自甘肃和宁夏的。这让柳萍很吃惊,以前她一直以为秦腔戏迷都是年龄较大的,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如此年轻的戏迷。

这些大学生是很专业的粉丝团。柳萍见许多戏迷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水果、零食,甚至还有药品。一问才知道原来都是为自己支持的“名角”准备的。戏迷们都早已经将“四大名旦”的生活习惯了解得一清二楚:谁前两天感冒了,谁声带不好,谁喜欢吃什么,谁爱喝什么茶……一些年纪大的戏迷,连妆怎么化好看都有研究。

说实在的,从艺这么多年,柳萍见过狂热的戏迷,但如此专业的戏迷还是头一次见。她发现这个粉丝团分工很明确,有人负责发传单,有人拉散客介绍演员事迹,有人制作荧光板和横幅,有人准备鲜花、水果赛后慰问……几百号人队长一声令下,行动起来有条不紊。

据了解,这次自发的学生戏迷就近两百人,还有一些从天津等周边城市赶来的戏迷,甚至有从绍兴、温州、嵊州、西安、兰州等远道而来的戏迷。

有了这么多戏迷的支持,柳萍更有信心了。在这次演出中,柳萍表演的《杀狗劝妻》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久久不肯离场。一位前来观看演出的戏迷说:“没想到秦腔这么好看,虽说听着比较吃力,但表演非常吸引人。剧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演员演得投入,我们看得过瘾。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