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43

第43章 “申梅”路上风雨程

梅花奖的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每年一评,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

当时,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国戏剧舞台萧条沉寂,演员青黄不接。为了使戏剧表演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即《中国戏剧》前身)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大奖——梅花奖,首届推出了包括刘长瑜、李维康、李雪健等人在内的十五朵鲜艳的“梅花”,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该奖项当时为首都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包括外地来京演出的演员)奖,旨在表彰戏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该奖第一届名为“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从1984举办第一届以来,梅花奖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四届(截止2010年)。如今,梅花奖已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共评出涵盖47个剧种,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的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获奖演员567名,例如丁嘉丽、梁冠华、濮存昕等23名演员二度荣获梅花奖。二十年来荣获梅花奖的演员如彭丽媛、张国立、孙海英、杨洪基、赵葆秀、张火丁、奚美娟、宋丹丹、徐帆、何冰、康爱石、幺红、许娣等,都是影视戏剧艺术界的大腕和明星。

不容置疑,代表着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的梅花奖,是每一位戏剧演员梦寐以求的最高目标。然而,宁夏秦腔演员的名字却从未出现在梅花奖的榜单中。

2001年,柳萍“申梅”一事首次被银川市秦腔剧团提上议事日程。当时,不少人提议用柳萍过去的代表作作为申梅剧目。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座谈后,银川秦剧团决定以《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等剧目作为申报剧目,并邀请了全国著名秦腔导演指导排练。

随后,艰苦的排练拉开帷幕。在导演的调度下,银川秦剧团几乎全“动”了起来。那段时间,柳萍整个人沉浸在戏里。白天排戏,晚上想戏,甚至睡觉也在唱戏。没多久,柳萍就完全适应了导演的排练手法,常常是导演刚刚提示,她就已经明白。柳萍的睿智和聪慧赋予她较强的理解、接受能力,令导演都不由得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对柳萍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回想当年满满当当的排练任务,柳萍感受最深的是一个“累”字。但对她来说,却累得有价值。《狸猫换太子》等一幕又一幕的经典戏,获得了一片喝彩声,为柳萍“申梅”打下了良好基础,也给了柳萍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正如她所言:“梅花奖,对宁夏的秦腔来说是一个突破;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多年的梦想。我将全力以赴,以最佳最好的状态迎接“申梅”演出,为秦腔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很简单,就一句话:“说时迟那时快,卡喳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可是在秦腔这个剧种里,这出戏处理得却很复杂,八十多句唱词和道白,足足唱半个小时才能完。

剧中有个情节,潘金莲临死前要敬武松一杯酒。当武松拒绝时,她没有沉默矜持、遮遮掩掩,而用十六句唱词倾诉了一曲衷情。唱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尤其是“你错把真情当下贱,你怎知我满腔挚爱将你恋”“你只顾伦理纲常和中范,怎知我心中灯光闪烁又黯然”等几句,情真意切,哀痛凄楚,抒发出潘金莲若有所思、如有所持、而终又恍有所失的无奈。

再后来,武松也“泪溢满腮”,举刀难下,甚至情急中还叫了声“嫂嫂”。潘金莲口口声声叫“我生不能成为你的人,死愿做你刀下鬼”,临死前只求武松能接受他敬的一杯酒。但武松杀兄仇在身,这杯酒成了烫手的洋芋。最终,作为人的武松耐不住潘的泣求接过了酒杯,将酒洒在地上。至此,潘临死愿望实现,她渐渐脱掉孝服,露出红兜兜……被压抑多年的女性的躯体和精神展现在武松面前,武松已经泪流满面了,他不敢再看她。于是轻轻抱着她背过身,从后面给了潘一刀,并轻轻放下她的尸体。

这出戏前后不过三十多分钟,重点在对潘金莲这一人物的塑造上,通过多次排练,这一点柳萍拿捏得很准。

在排戏的过程中,尤其唱到以下台词时,柳萍常常情不自禁地流泪,因为她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用心、用情投入到潘金莲这个角色中。

……

你错把真情当下贱

屈煞我一腔挚爱在心间

是女儿那个不把意中人儿盼

初见你禁不住爱慕

表露酒宴前

叔嫂结仇怨

痴情化云烟

后悔时已晚

酸愁留心间

难得你一身豪气英雄胆

我情念难断日日夜夜苦相恋

你只道伦理纲常和闺范

我心中灯光闪烁又黯然

看今朝我栽苦果我吞咽

但愿得来世再把好梦园

劝兄弟饮下这杯酒偿我心愿

薄命人虽死绝不原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