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33

第33章 他们“盯”上了柳萍

1987年初冬,柳萍迎来戏曲生涯中的第二个赛事。

固原秦腔剧团领导得知“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优秀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的报名工作正在进行时,决定推举柳萍的《打神告庙》参加这次大赛。

《打神告庙》这出戏,从1985年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获奖开始,陆续在宁夏各地多次进行演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也使柳萍对《打神告庙》这出戏轻车熟路,运用自如,悟出了很多关于如何表现舞台人物的奥妙。

为能够取得好成绩,她在剧团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下再次对《打神告庙》进行了艺术加工,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水袖的技巧。

1987年11月,“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优秀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预选赛在银川举行。预选赛中,评委们观看了柳萍的演出,认为柳萍抓住了戏中人物敫桂英的内心,生动的表演不但富有创新,又保持着原戏的精华,给予了一致好评。最终,她获得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优秀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宁夏选区预选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柳萍在掌声和好评中找回了自信。她的表演再次被做成录像带,代表宁夏送到西安参加“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优秀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决赛。

“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优秀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宁夏选区预选赛,让自治区秦腔剧团和银川市秦腔剧团的领导们,一下子“盯”上了柳萍。

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上,柳萍的名字在银川引起很大反响,给区、市两级秦腔剧团的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次预选赛使她更加耀眼。

区、市秦腔剧团的领导都认为柳萍是个难得的好“苗子”,眉清目秀,身段表演娴熟自如,唱腔底蕴深厚,正是出成绩的好时候。

善于网罗人才的区、市秦腔剧团领导见到这样“苗子”,自然都想将她纳入自己的剧团中。他们纷纷找到柳萍,希望她留在银川发展。自治区文化厅厅长袁增杰也找到柳萍谈话,表示要将她调到自治区秦腔剧团。柳萍对此有所心动。

自从在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中荣获第一名,成为固原秦腔剧团的“台柱子”后,柳萍两年间不断外出去西安、河南、上海等地学习,眼界渐渐开阔,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从那时起,她年轻的心就不安分起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柳萍的潜意识里,感觉到总有一天自己会离开固原秦腔剧团,到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袁增杰厅长想调柳萍到银川的想法其实正合柳萍之意。银川作为宁夏的首府城市,自然更有利于柳萍展的戏曲事业发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柳萍并没有立刻作出反应,在她心里,对固原秦腔剧团还有些不舍。固原秦腔剧团对她多年的培养,使她对剧团充满感情,眼下拿了奖,有了点名气就离开,似乎有些不妥。

柳萍怀着矛盾的心情回到固原,她的心自此再也无法安定下来。是去?是留?柳萍心中动荡摇摆,犹豫不决,陷入两难境地。

1988年初春,“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优秀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捷报再传,柳萍的折子戏《打神告庙》在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时银川市秦腔剧团再次向柳萍发出邀请,要调她来银川。这次,柳萍在征求父母亲意见后,开始着手做调动的准备工作。

然而,世事难料,年底将要进行职称评定的消息却将她的全盘计划打乱。这是戏曲行业初次进行职称评定,固原秦腔剧团的一位老师私下里听说柳萍打算调动的事,劝她暂时不要调离。

毕竟,银川市秦腔剧团人才济济,资格老的演员很多,如果柳萍此时调动去了那里,新来乍到又是个小字辈,职称评定肯定不会考虑。而在固原秦腔剧团,柳萍近几年表现突出,为剧团两次争得荣誉,深得领导器重,是剧团重点培养的人才,职称评定被考虑的几率很高。柳萍权衡利弊,觉得老师说的在理,决定等职称评定结束后再考虑调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