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31

第31章 《打神告庙》技压群芳

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即将举办的消息,使宁夏戏曲界很多演员投入到了紧张的备战中。也陆续有一些前辈级优秀戏曲演员准备参赛的消息传来。王巧云老师为使柳萍减轻压力,就不再向她输灌参赛的概念,而是当成秦剧团重要的演出任务完成。宁夏在此之前向来不搞戏曲赛事,柳萍并不急于弄清参赛与任务有何不同。她静心投入到秦腔博大精深的学习中,探索唱腔和表演的深奥,深感秦腔丰润之处学之不尽,取之不完。

1983年毕业成为固原秦腔剧团正式的戏曲演员后,柳萍每月已有五十多元工资收入。这些钱除去正常生活开销,其余她全部寄回家中交给母亲。父母生活节俭,使柳萍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虽然到了青春花季,该有一些必要的经济支配,但她考虑父母负担着弟妹上学和赡养长辈的重担,自己总是节省一些,尽薄力贴补家用。

柳萍毕业后独自在固原工作,每日里排练辛苦,又经常下乡演出,吃喝凑合不会照顾自己,加之青春期长得快,长期营养不足,身体十分消瘦。令父母亲一直放心不下她的生活。最初,母亲想方设法想规劝女儿改行调动至隆德,守在家人身边。遭到反对后,父母亲又有了意欲调动工作至固原,陪伴柳萍身边的想法。

经过一年多努力,父母亲终于先后将工作调动到了固原。母亲去了固原地区中医院,父亲到了固原乡镇企业局。

从此,每天排练结束,当柳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总能吃上母亲下厨为她做的可口饭菜了。女儿为参赛排练付出体力很多,父母亲就经常换着法子做些可口的食物为她调理身体。柳萍很懂事,非常感激父母的付出,无论练功多辛苦,回到家中总是尽量帮母亲分担一些家务。一次,柳萍练功到天黑,突然大雨滂沱,她没有带雨具只有等待雨停。这时父亲过来接她,等她与父亲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将热气腾腾的饭菜摆在餐桌上了。

父母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照着柳萍,他们认为,给柳萍一个温暖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对她事业的最大支持。这让柳萍感到十分温暖。无论何时,父母亲对她的关爱都是一成不变,成为柳萍身后无私的奉献者和默默的支持者和最坚强的后盾。

随着参赛作品选送日期临近和表演的日渐成熟,柳萍也进入了封闭式训练状态,不与外界接触,每天家里剧团两点一线。秦腔剧团也组织老师们临场集体审看柳萍的排练,几成会诊之势。

在最佳时机,秦腔剧团对《打神告庙》进行了实况录像。那天,当着剧团老师和同事的面,柳萍倾情投入,将《打神告庙》完整演绎了一遍。从头至尾将近三十分钟的演出,效果非常好。王巧云老师给予了很高评价,团领导看后也十分满意地表示,演员只要下了工夫就是演啥像啥。

《打神告庙》录像作品选送大赛组委会后,柳萍如释重负,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虽然她对获奖满怀期待,但想到这次参赛演员囊括了宁夏戏曲界优秀人物,并且大多数是前辈、元老级人物时,又感觉自己的实力难以和他们抗衡。在高手如云的宁夏戏曲界,她毕竟只是年轻的小字辈,与演技深厚的老师们一争高下,可谓根基薄弱。有了这样的想法,令她少了一份期待的焦躁,心中反而多了一份淡然和平静。

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在评委们公平、公正、公开的对每个剧团推荐的参赛作品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评判后不久,公布了比赛结果。柳萍没有料到的是,她以鲜明的表演优势技压群雄,打动了评委的心,荣获了第一名。

柳萍一年多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这个好消息令大家十分兴奋!秦剧团领导向她表示祝贺,父母亲得到消息也十分高兴。

1985年11月,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汇报演出在银川剧院举行。这是获奖演员聚集银川的一次盛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持续一周的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这场汇报演出对柳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年轻的戏曲新星,柳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使戏曲界专家、戏迷们都急于目睹这个位列第一的演员风采。

柳萍演出那天,被排在第四个出场。前面演员表现得尽善尽美,台下掌声不断,她有了一些压力。上台前她暗自告诫自己不能紧张,一定要将最完美的艺术形象呈献给观众。

舞台伴奏声响起,柳萍身穿素衣登台,完全沉入戏中,沉浸在《打神告庙》中敫桂英被负心汉抛弃的悲戚之中。

她的眼神时而凄迷,时而清醒,时而恨怨。表现着孤苦伶仃的敫桂英因哭告无门而积郁在心头的悲愤。戏中,敫桂英得知王魁负义后万念俱灰,一腔悲愤跌跌撞撞闯进了庙门。柳萍在这段中运用大量水袖舞花及圆场步,通过跪步横垫的舞姿控诉王魁的负义,乞求海神能够主持公道。

当看到海神塑像的一刹那,把压在心中的屈辱悲愤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声呼唤着海神爷,运用了“双直抛袖”快速“双抓袖”的技巧,表示见到海神爷时压抑不住激动的情感。冲到海神爷面前时则借鉴了基本功中的“双后抛袖”随着刺滑动作上身平躺于地面,水袖在滑动中随身落下。

此时,柳萍将敫桂英的心理活动与水袖的表演技巧结合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技能的运用正好与观众的审美情感趋于一致,达到了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

接下来,当敫桂英祈求海神都没有得到回应时,心中的偶像顿时幻灭,柳萍通过水袖和身段表演来体现完全愤懑的情绪。使用“双捏袖”用右手猛弹出水袖怒指海神的塑像,这时水袖起到了延长手臂的作用。接着交替“云袖花”加挫步后退,停住“涮袖花”,再忽冲向案桌运用“双斜抛袖”砸向海神,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恨。随后昏昏忽忽似乎看到了判官,脸上掠过一丝喜悦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用了双捏袖跪步移动加“双摇袖花”最后“涮袖花”再叩拜。表现了敫桂英期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为自己伸张正义。结果求助的希望再度破灭,她用翻身加“涮袖花”的表演技巧说明了敫桂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和因痛苦而扭曲的心理。

最后,敫桂英悟出了官官相护的道理,精神寄托完全破灭,愤怒地冲上了供桌,撞向了海神塑像。这一段运用了高难度技巧“对捏袖”慢转身下腰,同时加“云袖花”,节奏由慢变快,然后双袖下垂至地面,缓慢的下腰,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跌宕处平转身向下“抢背”自桌而下……

柳萍通过一系列水袖表演技巧的运用,层次鲜明地将戏中敫桂英内心每一个小小变化都在瞬息间体现了出来,酣畅淋漓的揭示了敫桂英对王魁的愤恨和对海神的嘲讽,将剧情推向高潮。表演浑然天成,几乎无懈可击!

短短不足三十分钟的演出中,喝彩声响起十多次。等柳萍完整无误地将《打神告庙》中所有动作演绎完成时,戏服已被汗水打湿。演出获得成功,台下再次掌声如潮。站在台下的秦剧团老师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柳萍的发挥超乎想象,异常完美,达到了平时排练的最高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一些戏剧界的老师看了她的演出都说《打神告庙》无论从人物造型、服装、表演技巧的掌握和运用都恰到好处,均有新的突破。特别是人物把握准确,唱腔浑厚婉转、感人,凄美的表演使人难忘。柳萍高质量的表演征服了观众和戏曲界同行,不仅体现了她的综合素质,更使她在戏曲事业上有了新跨越,更上了一层楼。

有播种就有收成。“不经几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艺术价值的创造,其实就是柳萍个人价值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