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30

第30章 台上风光就得台下受苦

1984年10月,为期一个月的紧张学习结束了,柳萍婉言谢绝了李兴老师的善意挽留返回了固原。

虽然西安的条件比固原好,留下更有利于戏曲事业的发展,但直率的柳萍认为,固原秦腔剧团培养她几年,有再造之恩,实在无法割舍。她带着使命去西安学习深造,也一定要学有所得不负众望回到剧团。

固原秦腔剧团对柳萍参加宁夏首届中青年戏曲电视大奖赛的准备工作也十分重视。柳萍回来后,剧团专门指派最好的辅导老师王巧云长期辅导柳萍,进行强化训练。

这时已经进入冬季,天气渐渐冷了。固原秦腔剧团的排练厅里没有暖气,练功十分受罪。室外滴水成冰,室内阴寒刺骨。柳萍每天在王巧云老师的指导之下,一边对西安所学的水袖功进行深加工,一边苦练唱腔。

王巧云老师素以严厉闻名,柳萍初进秦剧班就是在她严格教导中打下了坚实的学戏基础。

为了使柳萍技压群雄,赛出最好水平,王巧云老师不敢懈怠。她针对柳萍年少、朝气蓬勃的特点因时施教,严格程度与柳萍幼时有所不同,多了耐心、随和与沟通。但同时,只要戏中的哪个动作和哪句唱腔有丝毫瑕疵,都不能通过。

在《打神告庙》中,敫桂英跪步向海神哭诉自己满腹的悲愤和委屈,祈求海神对质作证这一段戏,表演难度很高,先后需要使用双托塔、浪里翻、云里翻、一炷香等水袖舞蹈动作,并且要配以情绪复杂的唱腔,以表现敫桂英绝望的心情。

为练水袖技巧,柳萍投入的精力很大,时常痛的胳膊抬不起来,却仍然坚持排练。无数次练习后,总是不能让王巧云老师满意,她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来一遍”。

柳萍明白王巧云老师的良苦用心,为此格外用功。她总是恨自己太笨,不能迅速掌握老师要求的动作要领和唱腔。王巧云老师则安慰她不要急,慢慢来。并告诉她一要摈弃“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做法,不生搬硬套,一味地蛮唱,要慢慢感受《打神告庙》唱腔和舞蹈的特点,在逐步领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继承中求发展。

王巧云老师不辞辛苦在天寒地冻的排练厅耐心指导,柳萍也不辜负恩师的一片苦心,努力中专研戏中角色,力争把将戏中人物敫桂英演好,演活。随着排练日渐深入,她与恩师王巧云多年的师生默契也自然显露出来。

《打神告庙》一折戏,水袖难度高,舞蹈动作幅度大,整体操作复杂。一次在排练,敫桂英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气愤已极,在桌上一个平转身向下“抢背”下桌时,柳萍忽然感觉腰部不适,一检查原是轻度扭伤。一连数天不能排练,使她十分着急。

这时,王巧云老师却不急不躁,和蔼地安慰柳萍:“急什么,身体养好了再排练也不迟。”事实上,王巧云老师更为焦急。她计算着比赛日期和排练进度,唯恐柳萍错过比赛。她鼓励柳萍利用休养的日子专研《打神告庙》唱腔的特点。

柳萍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后发现,在这一场戏中,敫桂英的感情基调悲愤而绝望,但是从始至终又有许多变化。开始是痛苦的回忆,回忆她与王魁的相识和交往。这段戏的情感表现主要是悲哀与后悔,所以动作不多,幅度也不大,要唱出如泣如诉之感。等回忆到王魁的忘恩负义时,悲哀转为悲愤,愤慨是感情的主调。这时的表演动作不论是力度还是幅度都加大了,唱腔也基本放开,一腔愤懑之情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一阵感情宣泄之后,自然要有一个相对的平复,希望神灵能给一个公道,惩罚忘恩负义的王魁,又开始转为对海神、判官、小鬼的哀求。这时感情要充沛,哭诉一般,动作在力度和幅度上有所减弱,整个演唱又进入合理的收控。神像无灵,对她的求告不理不睬,敫桂英的感情状态转入绝望,由绝望而抗争,而神志失常,而失去控制。这时整个表演、道白、唱腔完全放开,用多种水袖功和高难度的表演动作来传达人物倒海翻江般的感情波澜和愤怒已极、不能自控的心理状态。

柳萍通过细致分析,找出对戏中人物敫桂英的内心感情,及其变化与声腔动作控制、收放的依据,在唱腔上对《打神告庙》找准了度的把握,做到控放有致,保持节奏,独具鲜明特色。随着唱腔从无头到有序,柳萍日日进步,腰伤也渐渐好转,又能全身心投入到排练状态中了。

在排练《打神告庙》的过程中,王巧云老师对柳萍影响很大,她与柳萍一起对唱腔和表演进行了多方面挖掘,使戏中人物敫桂英更加细腻、丰满。

可以说柳萍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王巧云老师的辛勤培养和严格要求。柳萍腰部扭伤后,王巧云老师更加关心柳萍,舞蹈排练加倍小心,以免再次造成扭伤,延误排练。练功场上,她总是盯着柳萍完成各项技巧动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柳萍想办法完成。

柳萍在练水袖时完成的总是拖泥带水,王巧云老师一边看一边找原因,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纠正表演中的不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水袖的技巧,点点滴滴从不放过细小环节,及时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

从走台步、抖水袖,到唱腔发声、运气,再到对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把握体会,柳萍和王巧云师生二人整整用了一年时间,不分寒暑地沉浸在排练厅里,一个教、一个学,经常排练得废寝忘食,早出晚归,世界变得仿佛只有她们两个人。

要想台上风光,就得台下受苦。柳萍生性好强,干什么都不愿落后,因而排练中总是自我加压,付得起辛苦。她声带层厚,唱腔给人以疲劳感。为了达到声声传情、哀婉动人,她一字一句的练习,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声技巧,每天揣摩、寻找突破。排练期间,她查找有关《打神告庙》的资料,发现这个戏什么剧种都有,便有意寻找这出戏的其他剧种去看,多学其所长。再结合老师教授和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新的路子,增加表演的难度,注重技巧,从戏本上大胆地对原著进行全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