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28

第28章 对秦腔铁了心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建设使发家致富成为一种诱惑,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对传统艺术价值的深切怀疑,戏曲行业大批优秀的人才流失。他们认为有太多太多的行业,都比唱戏更宜于养家糊口。

在固原这个小环境里,农村刚刚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农民还不算富裕。秦腔作为地方戏曲,主要的生存手段以下乡送戏为主,演出辛苦报酬少,很多人认为唱戏是没有出路的职业。

当秦剧班的学生第二次从西安学艺归来,已有个别学生因这样的原因被家长领回去,改行从事了其他工作。娃娃剧团里的演员出现了空缺,秦剧班领导决定调来几个成年演员补上,成立了演出队,继续开展边学边演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送戏下乡,将功课带到田间地头,足迹遍布宁夏南部固原、西吉、彭阳、隆德等地的各个村镇。

下乡演出条件很艰苦。吃在农家,睡在土炕,演戏在晒粮的场院或是黄泥筑成的土台上。1982年冬天,柳萍到隆德乡下演出,住在隆德的舅舅听说后专程从县城赶到那个村子的戏台前看她。

那天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刮着嗖嗖的西北风,格外寒冷。舅舅穿着羊皮袄,戴着棉手套,站在人群里看柳萍演都被冻得直发抖,台上唱戏的柳萍却依然身着单薄的演出服。

看着外甥女在寒风里瑟瑟发抖,还要从容不迫地演戏,舅舅心疼得实在看不下去,回到家便与柳萍母亲通了电话,诉说柳萍在乡下演出的辛苦。并一再规劝她想办法让柳萍改行,不要从事这样既受苦又没有多少收入的职业。

柳萍每次回家说到下乡演出时总是报喜不报忧,使家人对她的艰苦知之甚少。但母亲还是从女儿无意流露的只言片语里了解到乡下演出的条件不好。当听到柳萍身穿单衣站在寒天里演戏时,一连几个夜晚都无法入睡,想到女儿今后的人生之路要成年累月奔波在演戏中,风里来雨里去的受苦,就坐卧不宁。

她再次萌生了要让柳萍离开戏台的想法。就暗地里托人找关系,想方设法替柳萍联系工作,想让柳萍毕业后改行,从事其他职业。

父亲有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是一家银行的领导,他听说后主动来告知,那家银行有空缺的位置,只要柳萍愿意,毕业后可以协调安排。母亲娘家有个远方亲戚在某地工商管理局当局长,经母亲多次恳求,也答应毕业后想办法帮助安置柳萍。母亲做好一切准备后把柳萍叫回家中,将这些好消息一一告诉她,劝她尽早做改行离开戏曲舞台的打算,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安安稳稳地上班。

然而,柳萍似乎对秦腔铁了心,任凭母亲如何规劝,就是不动心。她理解母亲的好意,但唱戏是她毕生的选择和追求,她渴望观众的掌声,渴望在舞台展示秦腔艺术之美,为了这个目标,无论受多少苦,都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她固执的坚持和坚定的信念很快使母亲的计划与安排化为泡影,母亲为此既心疼女儿又十分无奈。

下乡演出是艰苦的,柳萍却以苦为乐。1983年春天,一次在固原乡下演出《窦娥冤》,天空中不知不觉地下起了雨。台下黑压压的群众,有的几个人合撑着一把雨伞,有的披着塑料布,麻袋片儿,大多数没有带雨具,都在冒雨观看不舍得离去。雨水一会功夫就打湿了戏服,贴在身上使台上正在演出的柳萍感到冰凉无比。

演出队的领导看到台下观众的热情不减,台上演员无法收工,就示意演出继续。柳萍更为群众的热情所感动,唱得越发投入。演到悲情之处,不禁热泪滚滚,泪水伴着雨水不停地冲掉脸上施着的厚厚脂粉。戏台下的村民也随戏进入窦娥深深的冤屈与苦难中,泪水涟涟。

雨越下越大,但依然没有人离去。台上一声声凄诉,台下一声声叹息。那次演出,柳萍被淋得感冒高烧几天,经过一周调养才得以恢复。

还有一次在彭阳县一个村子演出时,村里因某些原因不好安排住宿,就联系当地一所小学借宿一晚。那个学校在村口,条件异常简陋与破旧,房子摇摇欲坠,房顶尽是能望见星星的大窟窿。柳萍睡在课桌拼凑起来的床上,望着屋顶几处清晰可见的星星,乐观地对大家说,这叫天做被来地当床!

在固原,演出队每天安排两场戏三次功课,都在剧院室内进行,条件好些,学生们仗着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应对自如。在乡下,没有练功地点,功课只有在荒野、麦地里进行,演员带病演出是演出队里常有的事,谁也不觉得意外。

这期间,经历的辛苦无数,流下的汗水无数,柳萍却一直保持着刻苦、乐观、向上的精神。她和同学们苦中作乐,在排戏、演戏中寻找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在她眼中,秦腔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将一个村子,甚至几个村子的人凝聚在一起,为戏中人哭,为戏中人笑,为粗犷、细腻、刚烈、凄婉的秦腔沉醉。这些朴实的人们支撑起柳萍执著不变的信念,使她沿着戏曲的舞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1983年10月,十六岁的柳萍圆满完成学业,与秦剧班其他同学一起,如愿以偿成为固原秦腔剧团的专业演员。至此,秦剧班学生全部合入固原秦剧团的队伍里。

从1978年进入固原秦剧班学艺,到1983年毕业,整整五年时间,两入西安学戏充电,由折子戏到本戏,柳萍的演技和唱功在不断学习与演出实践中有了质的飞跃。这个当年对秦腔懵懂无知的女孩,在岁月风雨中成长蜕变,渐渐由稚嫩转向成熟。

毕业后,固原秦腔剧团对演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整体培训,请宁夏京剧团的李蓉芳老师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使演员在强化中得到了提升。这期间柳萍身边年龄大的女同学先后到了婚嫁年龄,一个个结婚生子,精力有所分散,使她拥有了更多上台演戏的机会。

她在这个时期排戏很多,几乎囊括了秦腔古戏的所有剧目。先后饰演了《赵氏孤儿》中的公主、《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游西湖》中的李慧娘、《无底洞》中的玉鼠、《张古董借妻》中的张妻、《宝莲灯》中的三圣母等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凭借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底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秦腔表演艺术方面崭露头角,赢得了固原秦剧团前辈和广大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