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19

第19章 第一次看名角演戏竟然睡着了

真正的西安城究竟什么样,是不是和固原城一样繁华?每当一天的功课结束,柳萍躺在堆肥厂的大炕上,总是没事找事地和没有入睡的同学小声嘀咕着这个话题。但是说久了就会招来年龄大些的同学的提醒:“明早还练功呢!睡吧,早些睡!”。

一天黄昏,吃过晚饭,柳萍得到通知,全体人员去西安城看秦腔名角李爱琴的戏。这个消息令她颇为高兴。来这里有些日子了,她却没有进城看看古城西安到底是什么样。为此,她心中满是期待。

三十个学生集训一般统统站在堆肥厂院子里紧急集合,杨立祯老师一一过数,数够了,坐上大卡车沿路进城。卡车最初在乡道上颠簸行进,继而驶入宽阔平整的大路,不到一小时便开进西安古城的东大街。

20世纪80年代初,东大街是西安市最为繁荣的商业地段,川流不息的人群,灯光闪烁的店铺使人眼花缭乱。从骡马市到端履门,柳萍沿街一路数着一家家店铺的名字。大上海理发店、少儿读物门市部、青年服装店、新中华甜食店、大同园浴池、钟表缝纫机批发部……。

这条街很热闹,路两侧一棵棵高大的国槐枝丫繁茂,差不多覆盖了半个街面,众多商家云集,古今建筑遍布,异常壮观。十二岁的柳萍第一次见到如此繁华的城市,眼睛一下子不够用了,兴奋地东张西望,生怕漏掉什么。

五一剧场就在东大街最繁华地带,卡车到达这里时,已经快到开场时间了,杨老师招呼众人赶紧进场入座候戏。

在候场的间隙里,杨老师简单介绍秦腔名角李爱琴的身世:“李爱琴是解放前贫寒梨园世家的孩子,父亲为了糊口谋生,带着六岁的她离乡背井闯荡江湖。1954年,十五岁的李爱琴进入西安市五一剧团……”

杨老师还告诉同学们,《周仁回府》是李爱琴唱得最好的秦戏,要大家一定仔细观看。坐在偌大的剧场里,柳萍倍感自身渺小,她为李爱琴的身世所感动,与之对比,感到自己的生活道路既顺畅又平坦。面对满场黑压压的观众,柳萍生出许多感叹,何时能像李爱琴一样站在这样高大的舞台上,面对这么多的观众演戏?

柳萍生平第一次见到这样又大又好的戏曲舞台。暗红的幕布厚实、宽大。开场前锣鼓敲得十分响亮。大幕徐徐拉开,秦腔荡气回肠的曲调响起,她的眼睛再次感觉不够使唤。舞台上情景入真的表演,身临其境的感受用言语无法形容。在她眼中,李爱琴扮演的周仁在回府的戏里穿着红官衣的扮相很好看,唱腔也堪称无双。

《周仁回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严嵩专权,陷害忠良,严嵩大管家严年,想霸占杜文学之妻为妾,逐诬陷杜文学,将其发配岭南。杜文学临别前,将妻子胡氏托付与义弟周仁。杜文学的门客奉承东告密,并向严年献计,骗周仁入府,强予冠戴,逼周仁献嫂,以救其兄。周仁回家向妻子李兰英说明原委,李兰英毅然假扮嫂嫂前去严府,刺杀严贼未遂,自刎身亡,周仁保嫂嫂逃走。杜文学平反昭雪,闻听妻子死于严府,悲愤至极,责备并屈打周仁,周仁含冤奔赴妻子李兰英墓前哭诉。胡氏说明真情,杜恍然大悟,悔恨交加,向周仁谢罪。

这出戏很长,分若干场进行,每场中间锣鼓响起,幕布拉上更换背景道具,以配合不同剧情场面的需要。在“刺严”那场戏拉上幕布更换道具时,练功一天的辛劳疲惫使柳萍抵不住睡眠的诱惑,竟然随着锣鼓有节奏的响声迷迷糊糊睡着了。

待她在一片掌声与喝彩声中猛然醒来,所有演员都出来谢幕,大幕徐徐落下,一场大戏宣告结束。剧场里黑压压的人群往外涌,五一剧场门口顿时变得熙熙攘攘。三十多个学生跟着杨老师在剧场对面找到卡车,呼呼啦啦坐上去,卡车便晃晃悠悠拉着他们返回。路上经风一吹,柳萍头脑清醒起来,开始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他们议论着西安古城的繁荣,也议论着看戏的感受。

这时有个同学说,《周仁回府》最后一场“哭墓”的戏,是全戏的高潮。李爱琴演的周仁兴冲冲去会见杜文学,不料杜文学不明真相将其暴打得体无完肤,九死一生。周仁挣扎着脱离“虎口”,满怀冤屈,跌跌撞撞地来到妻子墓前哭诉。

“一刹时打得我皮开肉绽,好一似觳觫羊脱离刀尖。浑身上无完肤血污满面,放大声哭奔在贤妻坟前……”

尤其是这段唱腔更是回肠荡气,地动山摇。李爱琴翻滚甩发,一招一式,炉火纯青。唱念一板一眼,一字一腔,恰如其分。尤其是哭泣之声若断若续噎抑难再使人想掉眼泪,他看到身边很多观众都哭了。

柳萍听到这里有些失落,直后悔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场,没有看到那个同学说到的精彩处。杨老师安慰她说,以后在西安的日子长着呢,没准哪时又来看上了。柳萍转而又变得高兴起来,十多岁的孩子变脸很快,她再次和同学们议论着看戏的感受。临睡前还在回味着韵味醇厚的唱腔和李爱琴身穿红官衣的扮相,感到收获不小。还有西安都市街路的繁华,深深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