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10

第10章 “想上秦剧班,没门!”

隆德县有了自己的秦剧团后,秦腔这门最亲近西北劳动人民的艺术,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燃烧起来。只要剧团有演出,不管是老人孩子,村官还是村民,全都聚在简陋的台子下面,过把眼瘾。

柳萍觉得秦腔“真好看”,头饰金灿灿的,水袖长袍哪件不是绣花镶珠,穿上戏服,女人变得更漂亮,男人变得更威武英俊。慢慢地,她也能哼出一些段子来,凤眼一睁,一副小大人的架势,模仿得真有几分相似。母亲越看越觉得这孩子挺可爱,打起架来巾帼不让须眉,性格也是风风火火,可学起旦角来,却有几分温柔俏皮的样子。

柳萍比别的孩子上学早,但学习成绩丝毫不比别的同学差。争强好胜的她,不允许自己的学习比别的同学差。实际上,柳萍在学习上并没有多下工夫,天资聪明伶俐的她,却也能时常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她到三年级都还没戴上红领巾,就是因为年龄不达标。

老师们都说,柳萍这丫头好好学,考个大学没问题。柳建堂听了心里美滋滋地,心想即使是个女娃,我也要让她读大学,光耀门楣,别像我一样没读过几天书,吃了不少苦头。

尽管柳萍刚转学不久,很多同学却都熟悉了她的名字,她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在校园广播里播放。柳萍是个校园明星呢。

隆德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庄稼不种一料子,孩子不抓一辈子,三代不读书就会变成愚人。隆德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小县城,虽然地处偏僻,人们生活清苦。但“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儒家思想在隆德人心中根深蒂固。

柳萍生来聪慧、好强,进入校园的大门便成为学习优异的孩子。这让父母亲看到希望,他们将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化成一种力量,用以鼓励柳萍读书、学习。

在父母眼中,只要学业有成就会找到一个光明的出路,光耀门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他们对柳萍抱着很高的期望,盼望她从小学到初中,再一步步顺利走进大学的校门。

1978年的夏天,柳萍结束了小学生涯,报考了隆德中学。在隆德县,隆德中学是师资条件最好的学校,如果考入,就意味着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向父母亲的期待更近了一步。然而,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如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打乱了他们预定的计划。

柳萍小升初考试结束不久,固原秦腔剧团到隆德县招生来了。原来,著名的“小刀会”到宁夏银川市演出秦戏,引起时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军区第一政委霍士廉对秦腔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他给宁夏固原秦腔剧团特批了三十个名额成立秦剧班,在宁夏各地选拔招生,再交由固原师专代培,专门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秦腔演员,以推动宁夏秦腔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这项有利于宁夏文化事业发展的举措,本来和柳家毫无关系,却因柳萍就读的那所小学的一些学生报名参加和柳萍有了牵扯。

升学考试过后,柳萍不像在泾源时一样,找朋友们出去玩,她的朋友都在泾源。她更多的时候是孤独的,除了和弟弟妹妹拌拌嘴,就是做饭收拾屋子,少言寡语。

知道这个消息后,柳萍的心动了,她告诉自己,我要寻找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她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凤冠霞帔,裙裾飞扬的画面。我也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为什么不试试呢?柳萍暗暗鼓励自己,去考场一试。

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首先愣住的是父亲:“小萍,你说你要干什么?”

母亲则迅速声色俱厉地告诉她,你最好尽快打消这样的想法,你将来是要学医的。人可以不看戏,但不能不看病!

十一岁的柳萍有些叛逆,她没有细思量父母为什么要阻拦她,反而产生了非考不可的想法。

柳萍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一个人来到了招生办公室。她从门缝里向里张望,一男两女三位老师,在两张挨在一起的课桌后说着固原秦剧团的什么事,一位女同学在母亲的提示下,填写表格。

“报告!”柳萍在门口清脆地叫道。

“进来。”一位女老师说。

柳萍推门进入办公室,“老师好,我是来报名的!”

“你的家长没来吗?”一位女老师问。

“没有,我自己可以报名的。”柳萍说。

“小同学,你最好还是跟父母商量一下,要不然……”老师的话没说完,柳萍的母亲闯了进来。

“你干啥呢?”柳萍母亲瞪着眼睛问柳萍。

“报名……”柳萍准备说出“考秦剧班”这四个字,却被母亲一把抓住胳膊,一下一下地在屁股上抽打,“我叫你报……叫你报……”柳萍母亲气坏了,把柳萍扯着往家走,“你给我回家!”

“我为啥不能报名……为啥……”柳萍嘴上一个劲地争辩,挣脱了母亲边跑边回头质问。

“我和你爸不许你报!”柳萍母亲气得直跺脚。

回到家,柳萍母亲把事情告诉了柳萍的父亲,柳萍父亲心里也很窝火“你为什么要去学戏呢?”父亲尽量平静地问道。

“你和我妈不是都爱听戏吗?每回看戏都要让我和小莉占座,我学会了给你们唱啊,让你们不出门坎就能听戏……”

“学戏很苦,不是你看到的每天都那么光鲜。”父亲说。

“我不怕!”

父亲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柳萍母亲刚到注射室,就被护士小王堵在了门口:“听说你家老大要去学唱戏?”

“谁说的,我家小萍是要考大学的。”柳萍母亲说。

“我家小萌说在路上碰见你家大丫头了,说一早就去报名了。他爸又不是养不起她,当什么戏子呢,你们养不起给我们养,我们正好还没丫头呢……”小王说着说着,吴淑琴的脸色就变了,她扔下手上的消毒铝盒,转身就跑。

吴淑琴赶到招生办公室的时候,柳萍正在给老师们做自我介绍,一张填好的表格放在老师的案头。吴淑琴赶忙说:“我们不报了,给各位老师添麻烦了……”

柳萍极不情愿地被母亲扯出办公室:“你这个女娃,你咋就这么犟呢,你咋就不听话呢!”

柳萍依然嘴上不讨好:“我就是要学戏!我就是要学戏……”

第三次自己去报名时,尽管没被母亲跟踪,柳萍还是在晚上收到了被母亲要回来的报名表。

“合唱队都不要你这个‘佐罗(高而窄的嗓音)’,秦剧班能要?”母亲竟然错打了激将牌。

“招生的老师都夸我灵巧,你说不行不顶用!”柳萍一边顶撞母亲,一边逃跑,生怕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