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50

第50章 细节49让男孩学会爱的感恩

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然而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很重视自身的付出,却很少想到要让受益者学会感恩。宣扬感恩不是要付出者向对方自私地索取,而是让爱心继续延续,只有让孩子学会感恩,他们才会更好地爱自己、爱亲人、爱所有的人。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被过分宠爱,而变得“唯我独尊”。因此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礼仪需要,更是一种健康心态的培养,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怎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1. 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要让孩子尊重他人,父母要以身作则。即在家里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经常使用“谢谢”、“行”、“对不起”等用语,并要求孩子也这样做。

2. 加强生活体验,让孩子学会关爱父母

让孩子关爱他人,首先要让孩子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要求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感受父母的辛苦,学会用行动来关爱父母、感恩父母,如倒杯茶、盛碗饭等。

3. 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感恩教育不是口号,要让孩子从细小的事情上去落实。家长要加强引导和培养,如给别人一声问候,见到别人的困难伸个手等,都是对别人的帮助和安慰。让孩子知道感恩的多种方式。

4. 要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与家庭或孩子有关的事例让孩子懂得,人的成长,除了父母外,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培养孩子热爱社会、乐于助人的品质。最好能让孩子单独或者参与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具体事情,从中加以感受。其次要多信任、多夸奖,人都希望得到信任和夸奖,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如当孩子在说到某个同学或者老师对他的帮助时,家长可让孩子打个表示感谢的电话。当孩子想帮助别人时,家长更要鼓励和大力支持,并引导孩子认识为他人服务的意义,体验快乐。

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潜移默化的行动中让孩子懂得感恩。比如我们孝敬父母,对长辈嘘寒问暖,不仅常回家看看,还尽己之力给予长辈物质上的帮助。这些“身教”会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多让孩子看或听一些感恩的小故事。有个小故事说,有个孩子把帮妈妈干的十几件家务活参照市场行情列出了相应的价格清单,而他的妈妈看到后,也列出了无数件为养育他而做的事情清单,最后的合计却是“所有都免费”,孩子愧疚不已,学会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有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例:一位单身老者几十年来省吃俭用资助100多名贫穷孩子求学,有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让人气愤的是,当老人病重住院需要有人关心照料的时候,那些曾经接受资助的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没有一个人来无私地帮助他。这些孩子,学会了接受他人的帮助,却没有学会感恩。或许,对这位老人来说,他并不需要孩子们能给他多少经济上的回报,他其实只需要孩子们能来陪陪他、和他聊聊天而已。

让孩子懂得感恩无处不在,并适时夸奖孩子懂得感恩。不要让孩子觉得感恩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回报行为,在孩子做了扔垃圾、拿拖鞋或端茶送水等一些小家务后,要及时对孩子予以表扬,让孩子树立感恩也可以从小事做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