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49

第49章 细节48用乐观点亮男孩的心灯

乐观开朗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生活,都有能力重新开始,即使在地狱中,也能重新走入天堂。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转变,孩子乐观的性格有助于把握走向成功的机会;孩子积极的观点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财富。

在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过程中,乐观性格的培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成分。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不是先天的,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养成乐观性格至关重要。

一个自信乐观的父母,总是能够培养出言行乐观的孩子,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营造出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每天多留点时间给孩子,与孩子一起游戏娱乐,交流感情。让孩子在和父母一起游戏娱乐中,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特别是体验到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也增强了交往的信心。这就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愿望,做事以理服人,要让他们自然滋生出积极的情绪。父母给予孩子生命;还应给予孩子健康、快乐的人生,让他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多和孩子交流,体会相互之间的关爱、信任和平等;多鼓励孩子,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良方;多尊重孩子,尊重是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基础;赏识孩子,赏识是孩子进步成长的动力;多给孩子笑容,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经常引导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莫过于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了。因此,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心情。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

1. 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鼓励孩子与同学同伴交往,是改变孩子孤独性格的重要途径。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一起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带孩子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外出活动中获得乐趣,对转变孩子孤僻性格,培养活泼开朗的个性是大有好处的。

3. 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的人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亲戚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 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 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 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7. 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8.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很固执,不肯轻易表达或者确实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时候,父母应想一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与他谈论他感兴趣的事,拿出他喜欢玩的玩具与他一起玩,或带孩子到商店购物,去公园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其在获得新乐趣的同时自然忘掉过去的不愉快。

9.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伤悲

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因而悲伤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他的悲伤。孩子在哭泣时,父母千万不能要求孩子忍住,甚至可以不去劝阻,因为一个人尽情哭过后,感情才可重新恢复平静。如果孩子有些过度的行为,父母要通过语言或行动向孩子暗示,让孩子情绪得到稳定。只要家长关注孩子的心身健康,才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