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57

第57章 要负责到底,不要批完了事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彻底改正过错,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进步。所以,父母不要认为批评完孩子事情就结束了,而要负责到底,做好“跟踪服务”。要善于观察孩子被批评后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要关注孩子改错的情况,当孩子有“重蹈覆辙”的苗头时,要及时提醒孩子。给孩子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才能保证孩子顺利地改掉错误。

——一位督促孩子改正错误的母亲

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孩子重复犯错的毛病呢?孩子起床不叠被子,为此你批评教育过他,他也知错了,但是没过两天,他又犯了同样的错;孩子饭前便后不洗手,为此你批评过他,教育他要讲卫生,但是转眼依旧我行我素;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粗心大意,为此你批评教育过他,他知道粗心大意不对,但是作业本上、试卷上依然有许多因粗心大意而做错的题……

重复犯错,这是很多孩子的共同毛病。一方面这与孩子的年龄有关,小孩子以感性记忆为主,在没有理解的情况去记忆容易忘。父母给孩子讲的道理,孩子转眼便忘了。另一方面,孩子第一次犯了某错时,父母批评了他,但批评完就了事,没有进行后续监督,没有负责到底。这两个原因导致孩子容易重复犯错,对此父母要给孩子宽容和理解,同时要对孩子进行后续监督,使孩子一鼓作气改掉错误的行为。

女儿有丢三落四的毛病,经常把玩完的玩具随手一扔,用的时候又找不着;经常把作业本往沙发上一丢,然后跑到外面和小伙伴们玩,回来后就找不到作业本了。在学习上,女儿的马虎表现更是屡见不鲜,不是漏写了标点,就是忘了标声调;数学方面同样如此粗心。

对待女儿粗心大意的毛病,我只是单纯地批评他几句,可是过后女儿又犯了。我意识到单纯的批评对女儿改错没有效果,便下定决心对孩子的改错工作负责到底。

一天,女儿从学校回来,拿回一张79分的数学试卷。我一看试卷上答错的题,基本上都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我认真地对她说:“孩子,你粗心大意的毛病要改一改了,不然的话,发展下去就成了大问题了。”

女儿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但是她也颇感无奈:“妈妈,我知道粗心大意不好,可是我每次都不自觉地犯错,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改正呢?”女儿的问题让我犯难了,我思考了一下,对她说:“以后你每次做题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做完题后,要认认真真地检查一遍,知道吗?”

我还告诉女儿:“你身上粗心大意的毛病有很多表现,学习上的表现是一方面,在生活中也有表现,如东西乱扔乱放、房间乱糟糟的,这些行为对你纠正毛病也有影响。因此,从今天起,你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房间整洁,及时把物品归位。”

这次批评教育工作结束后,我并没有忘记这件事。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当我发现女儿没有叠被子,把东西乱放时,我就会提醒她。女儿在我的提醒下,很自觉地纠正了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另外,每当我发现女儿学习的时候听音乐、看电视,我就会及时提醒她关掉音乐和电视,先专注地完成作业,再去做别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督促和女儿的努力,女儿粗心大意的毛病改善了很多。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她是个细心的姑娘。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父母不能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而要进行有意识地观察、辅导、督促。当孩子有重犯错误的苗头时,要及时敲警钟,提醒孩子不要“旧病复发”;使孩子错误的行为得不到强化;如果孩子表现很好,要热情地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从而使批评教育的良好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心智尚未健全,自制力也很有限。当发现孩子重复犯错时,父母不应过分批评孩子,如果每次发现孩子重复犯错,就对孩子进行喋喋不休的批评和说教,就容易对孩子强化了错误行为,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不但不能引起孩子的重视,反而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在小题大做,这样他就不会认真对待父母的批评了。

相反,如果父母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安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信任,相信孩子能够不断克服弱点,纠正错误,就可以增强孩子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决心。

教子链接:

改正错误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反复发作”,对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不以为然。特别是在第一次批评孩子后,父母不应批完了事,而应做好批评的后续工作,比如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孩子的改错状况,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和督促,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