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58

第58章 批评后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安抚

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孩子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含了父母许多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有时候孩子不一定能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批评完之后,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孩子适当的爱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下定决心认真改错。

——一位在批评后忘记爱抚孩子的父亲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批评孩子之后,孩子闷闷不乐,家长却不知道孩子为何情绪低落!有些孩子被批评之后,破罐子破摔,自卑沮丧,父母却不知所以然。其实,这样的批评是不负责任的批评,批评后不做好“善后工作”的父母,称不上负责的父母。说到这里,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批评之后,忘了给孩子爱抚。

2009春节期间是一段特别的日子,因为与我多年未见面的姐姐带着4岁的侄女萍萍回老家过年,那段日子家里显得异常热闹、温馨。萍萍长得非常可爱,又懂礼貌,所以很讨人喜欢。她比我儿子涛涛小一岁,但是与涛涛非常亲近。看着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玩具、做游戏,我和姐姐感到幸福极了。然而,快乐的日子难免有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而这些小插曲的始作甬者往往都是涛涛。

涛涛有些调皮,不懂得谦让,有时会抢萍萍手里的东西。一天下午,涛涛和萍萍在玩积木的时候,突然拿积木打了萍萍几下,萍萍哭着跑过来告诉姐姐,我正在和姐姐闲聊,在得知涛涛拿积木打她,我非常生气。还未等姐姐开口安慰萍萍,我就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起来,冲正在客厅玩积木的涛涛吼道:“谁叫你打妹妹啊?你是哥哥,怎么不知道谦让一下呢?真是不懂事,爸爸再也不喜欢你了。”

说完这些,我又蹲下来安慰还未停止哭泣的萍萍,“萍萍不哭啊,是涛涛哥不对,我们以后不跟他玩了。”我一边说一边帮萍萍擦眼泪,然后把萍萍搂在怀里。不一会儿,萍萍就不哭了。我和姐姐继续闲聊起来,没把挨批的涛涛放在心上。晚上吃饭的时候,涛涛却没有出现在餐桌旁。

我充满疑惑地问妻子:“涛涛去哪儿了?怎么不来吃饭?”妻子告诉我,涛涛在他的房间里,已经难过了一个下午。这番话让我更感到纳闷:“怎么回事啊?谁欺负他了?”我急切地问,妻子微微一笑,说:“涛涛说你不喜欢他,不和他玩,所以他很难过。”说到这里,我没再说什么,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扫了大家吃饭的兴致。

第二天早上,我被涛涛叫醒了。只见他站在我的床边,眨巴着眼睛看着我,说:“爸爸, 你喜欢我吗?”我从他的眼中看到了期待的目光,顿时鼻子酸酸的,忙说:“对不起涛涛,爸爸昨天不应该那样说你,爸爸当然喜欢你,只要你不打小妹妹,和小妹妹以及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大家都会喜欢你。”他脸上绽放出了可爱的笑容,那一天对孩子来说是欢快的一天,而对我来说却是收获家教智慧的一天。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批评犯了错的孩子时,我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虽然我觉得痛骂孩子一顿后感到很泄气,很痛快,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情感摧残。我说出的不恰当的话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里,使他难受的心情久久挥之不去,怎么也活泼不起来。而我并没有及时给孩子关爱和安慰,让他知道父亲还是很爱他的,只要他不再犯同样的错。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不停地思考,究竟怎样批评孩子最有效。我发现,有些父母批评了孩子,孩子能够乐呵呵地接受,为什么我一批评孩子,孩子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马上失去了神采呢?终于有一天,我在与邻居老陈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老陈是一位中学教师,他说批评孩子不能一味批评,而忘了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这让马上联想到一句俗语:“打一巴掌,给个枣吃。”批评孩子需要结合关切和抚慰,因为批评是苦涩的,关切是甜蜜的。让孩子在品尝苦涩的同时,感受一下甜蜜,让他知道我们依然爱他,他才会更加认真地改正错误、积极进取。

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后,不要忘了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依然爱你!”而且要带着情感、真诚地把这句话说出口,不要让孩子觉得那是一个程式化的仪式。此外,父母还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要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孩子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他,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情感上的隔膜。

教子链接:

批评孩子要以关爱为基础,表现在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批评完之后,要以爱抚为主,表现为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对孩子心情的安抚,对孩子情感的安慰。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吧批评当成一种心理负担,失去上进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父母既要从关爱出发来批评孩子,又要在批评之后爱抚孩子,驱散孩子的紧张和不安,消除其抵触心理,使批评在愉快中进行,在愉快中结束,而有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