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56

第56章 批评失当,理应向孩子道歉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很多家长扮演着传统强势者的角色。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即使批评错了,也没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或者想向孩子道歉,但是碍于面子,怕有损自己的权威,干脆不了了之。其实父母批评孩子失当,事后说声“对不起”丝毫不会影响父母的形象,反而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因为勇于向孩子道歉,是为人父母爱、责任心的体现,更是孩子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位曾经不懂得向孩子道歉的父亲

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这句话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道歉的重要性。以前我也知道这句话,但是我认为它在家庭教育中并不适用。

我认为孩子做错了,应该向父母道歉,可是父母做错了,绝对不能向孩子道歉,因为那样会使父母的威信扫地,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呢?现在想想这些看似很有“长远眼光”的自我辩护,实则荒谬至极,因为发生在我和孩子之间的一件事情让我幡然醒悟了。

一个周六,我和几个牌友玩了几局,结果手气不佳,输了钱。回到家里,我看见儿子和几个同学在谈论一部电视剧的情节,个个眉飞色舞。我原以为他们聚在一起会谈论功课,没想到尽说些没用的,心里一急,就当众训斥了儿子一顿。儿子的同学见我不高兴,就一个个走了。

等同学们走后,我看到儿子哭丧着脸,有些心疼,就平静地对他说:“以后把同学带回家,最好不要说与功课无关的事,好了,不要难过了,做作业去吧!”

谁知我话音一落,儿子就哭了起来:“你怎么可以当着我同学的面骂我呢?我明天到学校他们会怎么说我?我还有脸面去学校吗?”

我一听,马上火了,说:“你说什么?爸爸教训儿子有什么错?我跟你一般大时,你爷爷还经常用棍子打我呢?我骂你几句都不行,你还是我的儿子吗?”

儿子止住了哭,回答道:“我没说你不能骂我,我是说你不应该当着同学的面骂我,你必须向我道歉,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

我笑了笑,懒得理睬儿子,忙自己的事去了。

星期一早上,我看到儿子没有按时起床,刚想骂他几句,但一想到前天的不愉快,就收住了口。我走到他的房间,第一眼看到了桌上放着一篇《不服》的作文,文中写道:“……我和同学们写完了作业,谈论一下电视剧,有什么不对呢?老爸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为什么要当着同学的面骂我?同学们一定会认为我老爸素质低,我真替他感到难过,可他还说爷爷曾经还打他。都什么年代了……我非常不服,如果老爸不向我道歉,我就不去上学,坚决不能妥协。”

看完后,我一下子清醒了,我意识到自己为了图一时之快,错误地批评了孩子,没想到儿子竟如此看重。忽然间,我感觉自己是错了,于是把儿子从被窝里扶起来,郑重地向他认了错、道了歉。见老爸认错了,儿子的心情好多了,一下自己从床上爬起来,去上学了……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在一个家庭内,家长要想树立威信,并非要求我们一贯正确,而是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的结果。父母犯了错误或者误解、冤枉了孩子,应该及时向孩子承认错误,道歉以求得原谅。这样做其实不仅不会有损于家长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准则。只有当孩子由衷地感到父母言行一致时,才会对父母产生崇敬与钦佩之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果、起作用。

在错误批评孩子之后,事情并没有完结,父母不能当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忽视那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如果想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不至于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就有必要勇敢地向孩子道歉。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多好处。

首先,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

在发展心理学看来,3岁之前的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主要任务是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3岁之后,6岁之前,孩子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上;6岁以上的孩子,会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因此,如果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不对,或者错误地批评了孩子,孩子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时候不妨主动与孩子交流,请求孩子的谅解。这样有利于孩子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孩子自主人格的发展。

一般来说,人格可以理解为个性。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出生12-18个月的孩子面临的主要人格发展危机是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1-3岁的孩子主要面临的主要人格发展危机是怀疑、3-6岁的孩子面临的主要人格是自动自发与退缩内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危机却没得到圆满的解决,就会妨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比如,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多疑、被动、自卑、逃避等不良人格特质。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经验,做错事后要及时诚恳地道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父母的信任,这对孩子自主人格的发展是有利的。

生活中,有的父母也懂得向孩子道歉,可是他们内心还有家长主义思想在作怪,因此道歉显得不够诚意,草草对孩子说声“对不起”,却不管有没有获得孩子的原谅。其实,这样的道歉没有多大意义,孩子知道父母不是诚心的,或者说父母的态度让孩子难以接受,孩子受伤的心灵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安抚。那么父母该怎样向孩子道歉呢?

一些研究人的焦虑情绪的心理学家表示,道歉是有诀窍的。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道歉最好在失言或失误l0分钟之后进行,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天时间。这就启示我们做父母的,父母向孩子道歉还需讲究技巧:

(1)道歉态度要真诚

向孩子道歉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态,度要真诚,不要嬉皮笑脸。向孩子道歉要中肯,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既不能为了取悦于孩子,故意夸大自己的过错,也不应轻描淡写,草草了事,让孩子以为父母是在敷衍了事。

(2)道歉内容要明确

向孩子道歉时,父母一定要说明自己哪件是做错了、说错了哪些话,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向他道歉。否则,容易把年幼的孩子搞糊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向孩子道歉时,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闪烁其词。否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

(3)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恰当的道歉方法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父母给孩子道歉时就没必要讲太多道理,只要用一些行动,例如手势、表情、做法等,就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歉意。如果孩子较大,爸爸向他们道歉时,应该讲明犯错的原因,以及犯错后的心理感受,让孩子知道父母因为错误批评了他感到难过,这样便于孩子原谅父母。

教子链接:

面对孩子,父母要相信“身教的力量”,因为孩子是很善于模仿学习的。父母的道歉能给孩子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使孩子知道每个人做错事后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所以,无论是何种原因,父母错怪或冤枉了孩子,都应该向孩子真诚道歉。这会加深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能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心悦诚服,还能使孩子的自尊得到维护,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