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信(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11232700000004

第4章 信伦理道德观念之发轫

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们之间的某种道德关系的表现。原始社会作为人类历史第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其伦理道德也是人类道德发展的第一种历史类型。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已发现的最早的元谋人化石推算,至少在170万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原始群、血缘家族、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原始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阶级和等级,没有君主和国家,各氏族部落“共推”、“共举”自己的首领,管理自己的事务。“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吕氏春秋·恃君览》。这里所说的“知母不知父”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情形。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就“知父”了。随着父系制的出现,对偶家庭也就转变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这时就有了“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

那么,原始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什么呢?他们懂得什么是信吗?十分遗憾,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对于远古人类的信道德观念只能进行推测。《尸子》记载:“庖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狩猎是原始社会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随着工具和技术的改进而形成的一项集体活动,人们最初只能猎取较小的动物,后来才获得较大的对象。特别是飞索石、弓箭的出现,使狩猎有了重大发展。我国半坡出土了骨、石箭头数以百计,其中骨箭头有三角形、圆柱形和柳叶形多种。河姆渡遗址出土石、骨箭头也很多,多为柳叶形。这说明,远在母系社会,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集体狩猎活动。假设氏族首领约定某日某时进行狩猎,氏族成年男子必须参加。如果大家守约而行,狩猎活动就能正常进行,氏族内部的生产活动就在正常运作;假如有少数人不守约,就会影响这次活动;假如大家都不守约,这次狩猎就会放弃。在远古时代,没有复杂的语言,没有文字,但是在集体生活的圈子里,人们逐渐懂得,要生存,要维持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必须守约。如果仅仅从推测来看原始人类的信道德观念,似乎太抽象、太模糊,那么,我们再从民族学中撷取数条资料,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放前,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汉民族,在许多民族学文献中,尚保留着居住在边远地区,社会形态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讲信守信的记载。

例如:

古时苗族在审理本族案件时,其程序是:“要约文书,刊寸木判以信。”

古时的黎族用绳子打结为凭证,“黎长不以文字为约,有所借贷,以绳作一结为左券”。

《腾越州志》记载的更有趣:“夷有风俗,一切借贷赊佣,通财期约诸事,不知文字,唯以木刻为符,各执其半,如约酬偿,毫发无爽。”

傣族是个讲礼守约的民族,其土司对百姓的训条中,就有讲信的条律:

“当用的不用,不当用的你要用;当说的不说,不当说你又说;当做的不做,不当做的你又做,是不对的。”

“没有信义的人,和好吃懒做的人,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自高自大的人,是不对的。”

“不能当面不说别人,背后乱说别人的坏话。”

我们还可以从民族学的资料中看出原始社会物物交换的情况,其中也包含着信的含义。如贡山独龙族在解放前夕,还没有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条件,商品交换极不发达,仍然处在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物物交换阶段。在交换之中,猪已经成为特殊商品,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独龙族以猪为交换物,而景颇族则以水牛为交换物。交换怎样进行,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实物(如猪、牛)怎样换算,全都是约定俗成的结果,人们交换完全按照这种定制进行。如果不守规约,交换就无法实现。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内部的商品交换,实际上也体现着守信的实质。

根据现代学者对尚存的原始部落的考察,参阅古代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出原始人类已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关于我国上古原始人的道德风貌,《礼记·礼运》记载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以上的文献资料中可以反映出原始社会的公有观念、平等观念、互助观念,而其中所说的“讲信修睦”,就是讲诚信,修和平之意。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童年,在那远古时代,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家庭经济和氏族都知道它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的义务。这就是原始社会共产主义——一个有条有理的社会秩序。尽管原始人类也有战争,有血亲复仇,但凭着“讲信修睦”,人类终于走出了洞穴、走出野蛮;走向进步,走向文明。

原始社会的信道德观念是模糊的、抽象的、朦胧的,原始人类没有文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伦理道德学说,但他们那种在经验之中产生的道德观念,仍然对以后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