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文化常识
11230200000021

第21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②。其上不皦③,其下不昧④,绳绳兮不可名⑤,复归于无物⑥。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訛。

【注释】

执古之道⑦,以御⑧今之有⑨。能知古始⑩,是谓道纪輥①夷:帛书本作“微”。

②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三者,指视之不见的“夷”、听之不见的“希”和搏之不得的“微”。这三者是老子用以描述不可感知的“道”的。由于“道”没有确定的形体,我们的感官无从体验,因此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描述它,只能以我们经验世界的这些概念去“证伪”它,通过对我们熟知的感性经验的一一否定,从而显示“道”的特征。致诘:究诘,追究。这句的意思是:无论夷,还是希,还是微,这三者形象是无法追究的,所以道是浑沌一体的。

③皦(音:jiǎo):明亮、清晰。

④昧:阴暗、不清楚。

⑤绳绳兮不可名:绳绳(音:mín):渺茫、幽深、不可知。名:名状,描绘。

⑥复归于无物:指“道”复归于它无形无象、混沌不分的状态。这与十六章“复归其根”是同一个意思。”无物”,并不是空无所有,而是指我们的感官不能知觉的、不具有任何形象的“道”。

⑦执古之道:执,依据、根据;古之道,古来就存在的“道”。

⑧御:驾驭。在此当利用、使用解。

⑨令之有:眼前的具体事物。这里的“有”是指一般意义的上现实世界的存在物,不同于一章的“有”。

⑩古始:宇宙的开端、“道”的起始。

輥輯“

訛道纪:纪,纲纪,规律。道纪,道”的纲纪,道的规律。

【译文】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者的形象无法追究下去,它是浑为一体的。它上面不显得光明,下面也不显得昏暗,渺茫幽远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回归到无形的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