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棘手的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遇到环境突变时,往往像鸵鸟一样,习惯性地将头埋进沙子里,选择逃避,不敢面对现实。
当一只鸵鸟碰到敌人时,就会本能地逃跑,但是当它被追了一阵子之后,就会将头埋进沙子里,最后这只鸵鸟的命运可想而知。遇到危险时,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结果却失去了生存的机会。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得也很快,遇到危险的时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它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坐以待毙的话,是足以躲避敌人攻击的。
鸵鸟的速度,时速可达70~80公里(逃命时更快),狮子的时速可达80公里,但是鸵鸟可以70~80公里的时速持续奔跑30分钟,狮子却只能维持几分钟。鸵鸟的前爪强壮而锋利,必要时能把狮子杀死。可是鸵鸟往往忘了自己的优点,选择了逃避,也选择了死亡。
人们用鸵鸟的这种行为来嘲讽拒绝面对现实、自欺欺人的心态。这种说法最初见于1891年9月12日英国的新闻和文学刊物《蓓尔美尔文学新闻》上。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效应”。“鸵鸟效应”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胆怯行为。
我们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霸失败,自刎于乌江边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实际上不承认自己的失败是自身的原因。项羽能征善战,勇力过人,也拥有过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但是,项羽没有全局的战略眼光,让刘邦有了积蓄力量,与自己争霸天下的机会。同时项羽恃勇而为,自视过高,刚愎自用,不能用人,看破天下大势的范增屡劝不听,最后众叛亲离,自刎于乌江岸边。
可见,项羽虽然勇猛无敌,但同样对自己的失败抱着“鸵鸟心态”,逃避现实,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把责任归过于天。
“鸵鸟心态”是很常见的,连项羽这样的霸王也不可避免,今天我们中间同样有很多人也经常抱有这样的心态。有“鸵鸟心态”的青少年,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担当责任,遇到事情来临就畏缩不前。很多青少年做事时都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于是就出现了面对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也是鸵鸟效应的结果。可是这样并不能使困难、挫折、问题、不如意因为逃避而有任何改变,反而会变得更糟,甚至难以收拾。
就像一些孩子在家里玩耍打破了东西,知道闯了大祸就躲到柜子里不敢出来面对家长;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把考试卷子藏起来,甚至用谎言来欺骗父母说成绩没出来;还有的孩子在外面惹了祸,就一声不吭蒙起被子睡大觉,以为醒来后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这就像试图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满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了,殊不知自己的屁股正露在外面,危险也正在逼近。
把头埋到沙子里,当作一切危机都不存在是不现实的。当面临困难时,必须迅速做出积极的反应来减少损失。一般情况下,“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这一原则对于突发事情总是适用的。
美国参议员吉姆·达戴尔在越战时担任美国海军的飞行员。作战中他的飞机被北越击落,跳伞逃生后却被敌人抓到,并被直接送入号称“河内希尔顿”的战俘营,在那里饱受虐待。吉姆勇于面对残酷的战俘生活,并以坚强的意志力领导营内许多美国战俘渡过难关,终于熬到越战结束平安回家,得到全国人民的敬佩。
当吉姆回想起那些没有撑到最后的战友,他哀痛地说:“他们消极了,根本不愿意面对现状。他们总是希望圣诞节前战争会结束,然后可以回家过节,落空之后继续希望美国国庆日可以回家,再度失望之后又期待感恩节可以离开。你知道吗?我想那些人最后是死于一次次梦想落空的心碎。”那些死去的人是可悲的,可是造成悲剧的却是他们自己。困难发生时,我们要马上思考: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应该怎样应对?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尽快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要马上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最小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当我们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碰到环境改变的时候,放弃“鸵鸟心态”吧!将这些逆境当作激发潜力的契机,养成面对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但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成功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