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少年成长必知的心理学定律
11222500000023

第23章 250定律

——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因为他们的衣着或者其他的原因就轻视或者不尊重他们,随意轻慢他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心智不健全的表现。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颗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我们再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我们的朋友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开怀,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我们的忧伤。在我们需要的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全力以赴支持我们,他们永远都会向我们敞开心扉。

朋友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所以认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启发自己。从我们最好的朋友,到最讨厌的人,乃至路旁扫地的阿姨,都细心观察一下,或许会在他们身上能发现一些我们所不具备的东西。

有人说:“每一位朋友身后,大概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我们赢得了一位朋友的好感,就意味着同时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我们得罪了一位朋友,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位可能成为朋友的人。”这是由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提出的250定律,他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盏盏明灯。

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有名望的人,就要为自己建立个人效应,也就是遵循“250定律”,认真树立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样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才不会在危难之时成为孤家寡人。

在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泥沼地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迅速跑到泥沼地,发现有个男孩掉进了粪池,他赶忙将男孩救起,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两天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马车来到了弗莱明的农舍,他说自己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要以丰厚的财礼报答农夫。农夫坚持不受,他说:“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正在推让之际,一个英俊少年突然从外走进屋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绅士说:“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儿子,那就让我也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圣玛丽医学院上学,直至毕业。

这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他于1928年发现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这是与二战时出现的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而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孩子就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谁也不曾想到,被农夫救起的丘吉尔,后来会拯救整个英国,而弗莱明教授发明的青霉素,也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如果当时农夫见死不救,英国后来就会少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他的孩子也就没有成功的机会,正是他的一颗善心造就了两个名人。

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如果没有先于我们者,便没有我们者;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广阔的世间中的任何一个人。”

所以,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但要与同学和谐相处,和自己的父母、老师也要保持互相沟通和理解的关系,这样我们才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的有利于我们以后发展的道理,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少走弯路。

爱人就是爱自己,这是“250定律”的伦理基础。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在任何社会中,都可以看到爱在闪光,最终人们会发现爱不是金钱、名誉、地位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的。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不要随便评论他人的好坏。说话时要慢,思考时要快。打电话的时候我们要微笑,对方一定感觉得到,因为我们是真正用心去对待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