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平和是一种境界
11222100000007

第7章 良好习惯决定平和的高度

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平和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习惯就是一块块的石头。只有当这些石头质地坚硬,形状规则时,金字塔才能雄伟壮观;而当石头奇形怪状时,金字塔只能是一座不能持久的乱石堆。

平和的程度取决于日常习惯

塑造平和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找出性格中的长处和缺陷;好的性格可以发扬,不好的性格可以优化,关于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但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那就是改变日常习惯。谚语有云:“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成败。”著名作家萨克雷也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要获得幸福就要取得成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从习惯入手。

习惯决定平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可以上升到一个哲学高度,类似于现象决定本质,还是本质决定现象的问题。

平和,只是人为的一个名词,一个哲学意义上形而上学的名词,它实际上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当我们说某人的如何平和,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他在某些事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如何如何,习惯如何如何,在哲学上,我们称这为现象。

我们也只能看到这些现象,至于本质,我们只能根据这些现象来进行归纳,这样一来,平和就有了很浓的主观色彩。它到底是什么,到底可不可靠,这个所谓的本质是否可以预言出这个人的行为,谁也不敢打包票,从这个角度说,本质只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因此,哲学家说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的改变方式是通过行为习惯的改变。

古往今来,一个过分依赖别人、懒惰的人终究成不了大器,而那些在学习、科研和事业上有所创造、有所建树的人,都具有平和独立的性格。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早在年轻时候就下定决心克服一些不良习惯,以便改变不良性格对平和的干扰。

为此,他给自己订立了一项包括13个项目在内的平和修养计划:静默、节制、守秩序、俭约、果断、勤勉、真诚、公平、宁静、稳健、整洁、坚贞和谦虚。同时,为了监督自己逐条执行这些项目,他把这13项内容记录在小本上,并画出相应空格,每晚做一番自省功夫。如果日间犯了某一种过失,就在相应的空格里画上一个黑点。

富兰克林希望通过长年累月的自我反省,能够完全消灭这些代表缺点的黑点符号。直到晚年他撰写自传时,还特别谈起青年时代自我修养的努力,认为他的成绩应当归功于自我节制。

事实上,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之间,有很多东西相同,而往往在习惯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进而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

人类生性懒惰,这种偷懒的表现就是我们总是趋向毫不费力的事物的那一面。比如人的思维,我们说的思维定式其实就是一种习惯。一旦你的思维形成了定式,那么这种思维习惯就将决定你的思维成果,并使你成为一个保守的人。如果你的思维习惯于开拓、创新,那么你就能很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冒出思想的火花,你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活跃、喜欢创新的人。

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平和,只要改变行为习惯就行了。

所以如果你能像富兰克林一样打算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就赶快动手去实施你的计划。开始也许会觉得有些困难,但熟能生巧,当你做到一定程度时,难的也就变成容易的了。当变成容易的时候,你就会喜欢你的新习惯。一旦你喜欢上了你的新习惯,你就更愿意时常去做,日积月累,它就成了你骨髓里的东西,也就成了你的平和写照。

我们之所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因为我们中了形而上学的蛊,企图用不切实的愿望从本质上改变性格,这是头痛医脚,没有找对切入点,逆水行舟,犯了方法论上的错误。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打磨自己,而不是彻底改变自己,这个打磨的过程就是改变不良习惯、养成优良习惯的过程。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改变修养,也难以成功。人类天性中的弱点很多,自私、妒忌、虚荣,在有人群的地方都存在。19世纪墨西哥版画家阿·波萨特,创作过一幅题为《七种不应有的恶习》的版画,画面上有7只魔鬼般的动物,张牙舞爪地扑向一个人。这7只动物分别代表懒惰、妒忌、谗言、骄傲、酗酒、发怒、吝啬7种恶习。

这些虽是针对成年人说的,可是青少年们的恶习也不少,比如炫耀、耍酷、叛逆、嫉妒、轻佻、胆怯等等,若再加上贪婪的欲望和利己心的驱使,还有可能发展为诡诈、狡猾、刻毒、阴险、残忍等等。

所有这些卑下的东西,像魔鬼一样扑向人们,撕咬着纯真的人性,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它们,并将它们扼杀在摇篮中,那么你就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平和心态。

提升平和高度的命门其实就在习惯上,就在日常的行为里,而不在形而上学的所谓本质中,“日积一善,终可登天”,说的就是小习惯改变大命运——“登天”的大变化来自于“日积一善”的小习惯,于是,人的命运就真正的改变了。

礼貌是平和中的高贵花朵

礼貌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区分平和高低的标准之一。《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遗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亘。”“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因此,讲礼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他们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礼貌也是社交的一种技巧,从小形成的礼貌习惯是将来建立良好社交关系、赢得他人尊重的重要保障。

国内有一位作家出国访问,在纽约市的公用电话亭遇上了几个打扮得看似小混混的年轻人,他们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皮衣上点缀着铁环,一边吸烟一边在那手舞足蹈地聊天,作家正在犹豫要不要走过去时,几个年轻人看见了,他们立即从电话亭处走开,并礼貌地问他:“先生,您要使用电话吗?请用吧!”作家对此事感慨很深,回国后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他们的行为出现某种偏差,然而从小养成的讲礼貌的好习惯却仍然根深蒂固,未被动摇。”

可见,从小养成的讲礼貌的好习惯能长久并牢固地保持,并能让你终生受益。

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平和的品性。

文明礼貌常识包括语言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一般性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等相信大家都会应用,但有一些礼貌行为常被人们忽视,这值得你特别注意:

进别人的房间前要敲门,就算父母或好朋友的房间也不例外;不乱翻别人的东西;与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口吐恶言,打架骂人;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妇让座,不争抢座位;购物时要排队,不乱插队;乘滚梯时要靠右侧站立;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尤其不能随手在这些设施上乱写乱画;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不带不能带入场的物品,做文明观众;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文明接打电话等等。

良好的礼貌习惯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懂得礼貌对人的人,别人就不会尊重他,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产生许多摩擦,也会失去许多朋友。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是个粗暴无礼的人,那他一定是个文化素养较差、思想水平较低的人。

不管他多么有创见、有能力、有口才,一旦他的行为举止表露出粗俗、暴戾、唐突、野蛮、不合时宜等拙劣的倾向,他自身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没有人会信服他、尊敬他。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穿着漂亮的女孩不时说出“脏话”时,一个人撞了您一下不道歉就扬长而去时,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有人不停地打电话或大声说话时,你会作何感想?

可以说,懂礼貌是学会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文明礼貌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具有高尚的平和人格,就要让他们从文明礼貌方面打好基础。青少年懂礼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礼貌贵在真诚,当你对他人表示出诚挚的尊重,同时亦是提醒别人尊重自己的巧妙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只有那不经意做出的,表达一种与私利无关的真诚和善良,才是令人信赖的礼貌。

2.礼貌需要有谦虚的态度,礼让的涵养。古人常说“谦谦君子”,这不仅指举止的谦让,更包含行为的豁达大度。相待以礼容易,他人非礼时仍以礼相待很难。以礼待非礼并非是一味退缩,而应该理解为对小事的糊涂,大事和原则问题上的清楚和持正。只有这样,礼貌才显现出其外在的弹性和柔美,内在的坚韧和阳刚。

3.礼貌如酿酒,是需要长久的窖藏才更加醇香的。有语云:三天可造就一个百万富翁,三年难培养成一个贵族。此话道出了礼貌的言谈举止和气度风范的养成之难。礼貌是人的衣裳,往往折射出个人的出身、家庭氛围、社会经历、性格习惯、受教育程度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修习,长期熏陶,让礼貌融入生活和生命之中,才能终成正果,臻于至高的境界。

从现在开始,重视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让礼貌为你的形象加分,用礼貌的“通行证”去敲开成功的大门吧!

让反省成为习惯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位名人也曾经说过:“成功和失败都源自你所养成的习惯。”人类的行为充分受习惯的影响,好的习惯使人学会平和,在平和中取得成功,坏的习惯使我们失败。这是真理。

反省是人类必须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当反省成为一种习惯,总结、思过就会是必然的,平和进步也是必然的。

现代人自信的、自卑的人不少,就是缺少自省的。其实,在生活和生命进程中,我们的确需要回顾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确,是否需要改正。如若坚持自我反省,就可纠正自己的行为,就可把握行动的方向,就可保证不断地进步。

《周易》乾卦里有一句名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终日奋发进取,可是到了晚上却要认真反思这一天的所作所为。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祸。这句话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自身始终保持着“朝乾夕惕”心态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指导平和方向的大智慧。

人的一生应当刚健勤勉、奋发向上于外,而又敬畏忧患于内。刚健勤勉使人进取、追求,进取、追求会得到成功,心存戒惧就不会在诱惑中迷失人性,这样才能有机会去奋斗。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得到孔子这样的赞誉“颜渊无二过”。颜回是怎样做到的呢?鲁国公也想知道答案。

鲁国公问颜回:“我听到你的老师孔子说,同类的错误你绝不犯第二回。这是真的吗?”

颜回说:“这是我一生都在努力做到的。”

鲁国公又问:“这是很难的事情啊。你是怎样做到的呢?”

颜回说:“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我经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做对的要坚持下去,做错的要引以为戒。这样坚持久了,就能够做到无二过。”

鲁国公赞叹地说:“经常反思,从无二过,这可以说是圣人了。”

由此可见,颜回对于错误的态度,必有高过常人之处,才受到孔子如此器重。从来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从来不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的人也是不多见的。我们暂且不论人是不是犯过曾犯过的错误,颜回这种经常反思的平和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一个人应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惕厉自己,做到这些就会“虽有危而无咎矣”。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会驱使一个人做出危及自己的行为。

譬如,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成就,自怨自艾为什么好运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嗜酒如命、沉湎于药物、贪财成性、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等等,这些都是自身的弱点。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浑然不觉或者不知反省,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祸的境地。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与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一起起草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独立宣言》。二百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被誉为“美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人道与理性的化身”,他与华盛顿、杰斐逊一起被称为美国的“开国三杰”。

伟人自有其伟大之处,富兰克林有一个优秀的习惯就是善于自省,他每晚都自我反省。富兰克林说自己犯过十三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订一个要改进的缺点做目标,并每天记录赢的是哪一边。下一周,他再努力改进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最后富兰克林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一个人经常进行心灵盘点,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与审视,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才能取得更出色的业绩,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日本“保险行销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点进行反省,并将之列入每天的计划,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工作,最终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假如一个人自己不常常反省或管理自己,便很容易失去平和审视的姿态,把责任推给别人,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平和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挡住我们前进的障碍。反省让我们察觉到自己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

身处嘈杂浮躁的世界里,往往会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静下心来不断反省和总结,从而不断地提升平和的高度。不仅要在逆境中反省,还要在顺境时反省,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将危机消除于无形。

反省是改正错误的原动力,不反省就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就无从改进。因此,要把反省自己当成一种习惯,用以鞭策自己积极向上,提升平和的高度。

谦虚引领平和的高度

一个容器如果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就会溢出来。同样道理,一个人心里若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就听不进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就难以再有进步了;而那些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认识到学无止境的含义的人,则能放开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地进步。所以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对于正处在学习大量知识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培养谦虚的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不知道天高地厚,有了一点点成绩、学到了一点知识就忘乎所以,觉得世事不过如此,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仿佛“老子天下第一”,那么,你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你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楚汉相争时,项羽派勇将龙且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向东进入齐地,救援齐王田广。韩信正要向高密进军,听说龙且兵到,召见曹参、灌婴二将,嘱咐他们:“龙且是项羽手下有名的猛将,我们不能硬碰硬,只可智取。”于是,立即下令部队后撤三里,选择险要高地安营扎寨,按兵不动。

一向骄傲自大的龙且,以为韩信怯战,想渡河发起攻击。属下的几名官吏劝阻他说:“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名臣,不可轻敌。我们不如先按兵不动,探探虚实。”

龙且哈哈大笑,他连连摇头道:“你们知道那韩信是个什么人?不过是一个市井小儿,一个要过饭、钻过人家裤裆的窝囊废能有什么真本事?”

副将周兰听主将这么说,上前进谏道:“现在的韩信与曾经可大有不同呀。听说他辅佐刘邦平定三秦,平赵降燕,今又破齐,足智多谋,不可小视呀。”

龙且把手一摆,胸有成竹地说:“韩信遇到的对手,统统不堪一击,所以侥幸成功。现在他碰上我,他才晓得刀是铁打的,你看我怎样让他的脑袋搬家!”不管是谁来劝阻,龙且一概不听,还下令士兵渡水投递战书。

再说韩信,他为准备决战,命军士火速赶制一万多条布口袋。黄昏时分,韩信召部将傅宽,授予密计:“你带兵各自带上布口袋,偷偷到潍水上游,将口袋里装上泥沙,然后找河面浅窄的地方堆上沙口袋,阻挡流水。明天交战时,楚军渡河,等我发令,即命兵士捞起沙口袋,放下流水。”傅宽听到此计连声叫好,立即去准备。韩信又命曹参、灌婴两军留守西岸,自己率兵渡到东岸。

交战时,韩信挑战道:“哪一个是龙且?快来受死!”龙且一听这话立即跃马出营,怒气冲冲地举刀直奔韩信,韩信假装害怕急忙退进阵中,众将出阵抵挡,按计划边打边退,直到潍水附近。龙且以为自己功夫了得,得意地哈哈大笑,对手下们嘲笑道:“我早说过韩信不堪一击,怎么样,被我说准了吧。”龙且正追赶得起劲,周兰发现河水忽然浅了,急忙提醒他要小心行事,唯恐敌人有埋伏。话音未落,只听一声炮响,忽见一大股河水从上方涌来,汹涌澎湃。楚兵还来不及看清状况,就被汹涌的大浪卷走,转眼间就尸横遍野,死伤无数。就在楚兵自乱阵脚时,汉军阵中红旗竖起,曹参、灌婴从两旁杀来。韩信则率众将杀回来。尽管龙且骁勇,周兰精细,也没有冲出汉军的天罗地网。最后龙且被斩,周兰被擒,其余的楚兵统统当了俘虏。

事实告诉我们,越是骄傲自满越是容易跌跟头,只有谦虚谨慎才能把事情做好。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有一个巧妙的比喻,用来说明骄傲的坏处: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像分母,他的实际才能像分数值,自我评价越高,实际能力就越低。

所以,为了进步,千万要保持谦虚,不能张狂。就是自己真的学识过人,也要戒骄戒躁,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弥补才能不断地进步。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据说,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说:“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爱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释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作一个圆的话,圆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所以说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他所接触的未知部分就越多。现在,我这个圆比你的圆大,所以,我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更多,我得不断地努力去吸收圆外的知识,怎么可能懈怠呢?”

牛顿,这位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的功绩世人皆知,可当他听到朋友们称他为“伟人”时,他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我只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对于真正的知识海洋,我还是没有发现呢。”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多是因为有了谦逊好学的精神,才达到了人生的光辉顶点。

有些青少年误以为谦虚,就是明明觉得自己不错也要假装对别人说自己还不行。这是对谦虚的误解,真正的谦虚,是心里意识到自己仍不够优秀,还可以更加优秀。爱因斯坦的谦虚就是真正的谦虚,而以下这几种人所谓的“谦虚”却并不是真正的谦虚。

胸无大志者,极其诚恳地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志向”;毫无才学的人,极其认真地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这不是谦虚,仅仅是诚实,因为这种想法对平和无益。

机遇面前犹豫不决者,左右为难地嗫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挑战,自卑者战战兢兢地说:“我觉得我的能力完成不了这个任务”,这也不能算是谦虚,这只是心里的哀鸣,这种哀鸣显示出了自己的不自信、无能为力。

真正的谦虚需要一种勇气与智慧的支持。所谓智慧,在于能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看到别人的成绩;所谓勇气,则在于自己敢于承认,敢于改变。

有人做过这样的总结:谦虚的人,因为看得远,所以不躁;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你也应该做一个真正谦虚的人,看清自己,看清他人,从而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从而不断提高平和的心态,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尊重他人是平和的修养

尊重他人在人们的品德习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尊重他人往往是一个人平和修养的体现,能够尊重他人的人通常都能受到他人的尊重,相反,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成人世界,对于青少年来说也一样重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要知道,在与人交往时,对话的双方都是具有尊严的主体。如果双方不能互相尊重,那么,交流和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结果还可能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麻烦。

公元前592年,晋国、曹国、鲁国和卫国四国的使臣在同一时间内一起访问齐国,四人一起来到齐国都城临淄拜见了齐国国君齐顷公。齐顷公一见这四个人颇有些诧异,原来,这四个人各有特色——晋国大夫眼睛有点毛病,总是睁着一只眼看东西;曹国大夫总是弯着腰;鲁国大夫脑袋瓜又光又滑像个大葫芦;卫国大夫一只脚长一只脚短。齐顷公在心里嘲笑起这几个其貌不扬的使臣,还对他的皇后及侍臣说他们是一个独眼龙、一个驼背、一个秃子、一个瘸子。有人就出主意说要戏弄一下这四个人,齐顷公觉得挺有趣就同意了。

第二天,齐顷公在后花园摆宴招待。特意挑了四个人招待来访的大夫,陪同独眼龙的也是一只眼,陪同驼背的也是个驼背,陪同秃子的也是秃子,陪同瘸子的也是瘸子。

在宴席上,齐国的侍女们看到独眼龙、瘸子、秃子、驼背成双成对的走过来时,都不由得偷偷笑起来,就连皇后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四位使臣感到了极大的侮辱,他们非常生气,连饭都没吃好。

回到馆舍后,四个人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抱怨道:“我们诚心诚意来访,他们却如此戏弄我们,真是岂有此理!”,“他们如此羞辱我们,此仇不报,就算不得大丈夫!”四人当天便开始谋划起兵攻打齐国,他们对天起誓,一定要报今日戏弄之仇。

两年以后,四国终于联合到了一起,兵车绵延三十多里,大举伐齐,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齐顷公被围在华山,仓皇逃跑。最后,齐顷公只好拿着厚礼与四国求和。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齐国国君不懂得尊重别人,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从而引来了仇恨与战争,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在人格与尊严上,人和人是平等的。尤其在现代这种张扬自我的时代,更不能轻易地亵渎和冒犯他人的人格与尊严。青少年更应该从小就意识到要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还要懂得重视他人的意见,唯有这样才能在尊重他人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肯定。

杰克是一位刚刚开始工作的设计师,他常常向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商推销自己的设计方案。可是那位服装商从不买杰克的东西,而且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或批评,这让杰克非常郁闷。他向一位朋友倾诉了这种情况,这位朋友分析了杰克的经历,给他出了个主意,杰克听到后如梦方醒。

不久,他就急于尝试朋友的新方法。他随便找了六张画家们未完成的草图,再次找到那位著名的服装商。对他说:“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图,请问你,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你满意?”服装商默默看着草图,很感兴趣,思索了一会儿,就提出了很多建议。杰克拿着草图回到画室,立刻按照买主的意思把它们修饰完成。

没几天,杰克再次找到服装商推销他的设计,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六张图竟全被接受了。从那以后,这位买主订购了许多他的图案,而这些方案正是根据服装商自己的想法画成的。

后来,杰克总结出一条经验,“原来我的方案卖不出去,大概是因为我太看重自己的意见,从来不懂得尊重对方的意见,现在,我鼓励他把他的想法交给我,对方觉得自己被尊重了自然也对我表示重视。他现在觉得这些图案是他创造的,确实也是如此。我现在用不着去向他推销,他也会自动买。”

杰克由于尊重他人的意见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与人相处的一项原则,是平和的重要修养。尊重与倾听,是对他人的重视。只有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你才可能走进对方的心灵,才可能与对方进行愉快平和的沟通,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相反,如果视他人的建议而不顾,我行我素、挑剔他人的不是,甚至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人,则会让人讨厌,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

远离烟酒赌博等恶习

十几岁的青少年朋友正处在心理上的叛逆期,常常追求一些自认为个性、时髦的东西,有时候看到电视里面的男主角嘴里叼着一根香烟,手里拿着酒杯或色盅,很潇洒的样子,心里也会有种向往,觉得那样才帅气,才男子汉。于是很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模仿、交际、解闷、提神、显示成熟等需要,开始沾染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一项针对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近一半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可以说,青少年吸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难道烟酒不离手就是帅气?难道你的理想就是追求那种生活方式吗?其实烟酒就像魔鬼,终究会蚕食我们的身体,带走我们的健康。

众所周知,吸烟对健康有害,科学研究显示,一支香烟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多种化合物,绝大多数都有害无益,几乎都是使人患病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性报告指出:90%的肺癌病人、75%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和25%的心血管病人的死亡,都是由于吸烟引起的。青少年吸烟还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还会引起少女的月经紊乱和痛经。

对于尚在成长期的年轻人来说,吸烟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因为越是年轻人,体内各器官就越稚嫩,就越是容易吸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因此更容易引发肺癌、冠心病等疾病。而人一旦有了烟瘾,就很难戒掉。吸烟的危害一天半天表现不出来,等你吸烟吸了二三十年,感觉到身体不适时,往往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愈了。所以,医学家常警告人们说:“吸烟等于慢性自杀!”而且,吸烟还会影响别人的健康,二手烟的危害甚至更大一些。这里所说的“二手烟”是指被动吸烟,也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是指不吸烟的人被迫吸入别人吐出来的、夹有大量卷烟毒性物质的空气15分钟以上。被动吸烟者可能招致与吸烟者同样的病症。

吸烟伤身,喝酒也伤身。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先来看一下喝酒对青少年身心的害处。各种日常饮用的酒都含有酒精,酒精对肝脏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人们喝酒以后,其中有20%的酒精在胃里吸收,80%在小肠里吸收,在两三个小时内即全部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酒精除了小部分随着尿、汗和呼吸排出体外,其余大都需要肝脏来解毒。青少年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善,肝细胞解毒能力差,如果经常喝酒,肝脏受过量酒精的刺激就会发生病变,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有数据显示,在西方国家,20%~25%的肝硬化都是由饮酒直接引起的。同时,长期饮酒还会导致人体免疫机能下降,易引起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等病症;增高口腔、咽喉、食道、肝、胰腺等部位癌症的发病率。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青少年朋友脾气犟,总喜欢跟人拼酒量,而且非要争个高低才罢休,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且危险的举动。美国就有这样的记载,一个名叫泰里的年轻人,为了创造世界饮酒纪录,一连狂饮了四个小时后,突然晕倒,结果因抢救无效当场死亡。可以说,跟人比酒量是愚蠢的行为,也是非常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

人一旦饮酒过度,就会有大量酒精进入血液,当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万分之五以上时,就会发生急性酒精中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喝醉了”。轻微的醉酒表现为头昏脑涨、头重脚轻、步态不稳、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等;严重的醉酒则表现为呕吐、昏睡,面色苍白,口唇微紫,呼吸缓慢,血压下降,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死亡。

如果你从小经常喝酒,不出几年就会养成酗酒的坏习惯。酗酒不仅伤害自己的身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视。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曾形容道:“社会为狂饮者付出的代价高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这种形容并不夸张——酒后驾车令无数生命在一瞬间消失在了公路上,由此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酒精也是许多家庭暴力的怂恿者;许多攻击他人、诈骗、强奸、偷盗等恶性犯罪行为也正是出于酒精作祟的一时冲动……许多年轻人大好的前程就葬送在酒精里。也许你会说,“以我的自制力是不会去犯这些错误的”,但“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有些错误你只要犯一次就会后悔终生。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请记住,千万不要自恃青春年少,朝气蓬勃,就认为疾病和健康问题离自己还很远,就满不在乎;更不能无视烟酒给你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社会危害。要看清烟酒的本质面貌,不要放纵自己,应本着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在年轻时养成健康的好习惯,远离烟酒,珍惜健康,积累才智,造就光明的前景。

别让自私吞噬平和的心智

“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自私”从小处说,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利益;从大处说,是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对孩子关心过度、照顾过度、迁就过度,使得孩子在自觉不自觉地加重自我意识,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人人都应该让着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只想自己、不考虑他人的习惯。自私的习惯不可小看,必须引起青少们的重视,因为轻微的自私很容易从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发展成为严重的损公肥私、侵吞公款、诬陷他人等等行为。

自私因轻重程度不同,表现也不同。有些人以“只管自己舒服,不管别人死活”、“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聪明人”为行为的主导思想,仅仅对自己好,对其他所有人都自私,这是最严重的自私行为。这些人往往意识不到他在干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还会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如果你的自私已经到达这种病态的程度,那么你必须要引起重视了。要知道,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报复、吝啬等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由自私发展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服、纠正自私的习惯是刻不容缓的。

还有一些人对家人非常好,但对其他人非常自私;或者有些人对朋友很好,对陌生人自私,很多青少年朋友认为,对家人、朋友好就足够,对陌生人或没什么交情的人自私是正常的,不能叫自私。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还有着遵守社会公德、帮助他人等义务。以下列举一些与自私有关的行为,看看你是不是也占了其中几条:

乱穿马路,影响其他行人和车辆的正常行驶;

随地吐痰、乱扔瓜皮纸屑,只图自己方便,影响了大家共同的环境;

在正常的休息时间,把音响开得震天响,影响别人休息;

扫雪或扫垃圾时,只把自家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却把垃圾成堆地堆在别人家门前等。

如果你有这些或者类似这样的自私行为,希望你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认识到这些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在以后多加注意。

如果有人曾说过你是个自私的人,你也不必自卑或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自私并不是大逆不道的,每个人心里多少都有些自私的想法,也可以说,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只要你能正视并控制好自己就一定能克服,你不必强迫自己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为原则,你只需从心理上转变一个角度,凡事在为自己考虑的同时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儿,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别人一些小忙,不占别人的小便宜,能够做到这些,你就基本上告别了“自私”,成为了一个谦让、友善、自律的人。相信坚持做下去,你必定会收获许多赞美、许多朋友,甚至更多心灵或物质上的财富。

有一次,有人问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你父亲是否教过你许多赚钱的方法呢?”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我赚钱的方法,只告诉了我做人应懂得的处世之道。”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与别人合作时,不能只想自己的利益,要本着先为别人着想的原则做事。”安东尼·罗宾吸取了李嘉诚先为别人着想的办事原则,此后,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了。

为别人着想,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虽然,人性中最古老、最深切的弱点就是自私,如果人人都自私,那么世界将会就此冷漠。所以我们必须要克服自私的习惯,不要让自私的念头蒙蔽了双眼。正如那句古训所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要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也唯有关照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关照,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平和是好习惯的积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由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失败是一种习惯,成功也是一种习惯。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可以平和,平和决定命运。所以,我们需要养成一些重要的习惯,也要摒弃一些习惯,接下来的就交给命运了。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和戒除习惯的过程却是痛苦的。

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了不自觉的行为。人的一生的所作所为,就是这种不自觉的行为的积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

据说亚里山德拉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于是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怎么有趣,但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窄窄的一条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诀。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于是,这个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黑海边扎起帐篷,开始翻捡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摸上去冰凉的普通石子就将其扔在地上,他就有可能几百次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冰凉的石子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点金石。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但他仍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捡起另一块,若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

但是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仍把它随手扔进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铸就了你的性格,积累了你的人生,在不经意间决定了你的成败。不好的习惯会成为你获取成功的障碍,让你扔掉握在手里的机会。

有人认为坏习惯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就姑息它,日久天长,坏习惯像藤一样缠住了他,只有靠坚定的意志、反复做出正确的行为,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才能加以纠正。

坏习惯就像一棵长弯的小树,你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弄直。要想纠正它,你可以搬来两块大石头,夹住它,用绳子捆紧。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纠正的,这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凡是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平时的习惯做深刻的检讨,把那些妨碍成功的恶习一一找出来——如举止慌乱、急躁不安、萎靡不振、言语尖刻、不守时、马马虎虎等,要勇于承认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不要找借口搪塞。把它们记下来,对照它们引起的错误,想想今后应该怎么做。若能持之以恒地纠正它们,就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习惯的改变与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用毅力,恒心和不断的自我提醒才能得以达成。

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平和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习惯就是一块块的石头。只有当这些石头质地坚硬,形状规则时,金字塔才能雄伟壮观;而当石头奇形怪状时,金字塔只能是一座不能持久的乱石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