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就是说服高手
11220900000003

第3章 操纵语言有技巧,得体的话易说服

说服语言是有魔力的,因为对方经过你的一番“忽悠”,就按着你的要求去感觉、去想、去做。但是说服也并非神秘,它是有规则有技巧的。说服别人,首先应拥有自信,把好主动权,且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对方相信你的观点是最重要的。说服力是最考验一个人的口才能力,最棒的说服者都拥有一个语言工具箱,里面装满了最具征服力的词汇工具。他们知道如何巧妙的组装这些工具,使之成为最富有说服力的武器。

一、说好第一句话

社会交际免不了要与一些新人打交道。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句话说好说坏,关系到你后来说服对方的难易程度。说好第一句话的关键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样三种方式:

(1)攀认式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同事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

“你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我曾在清华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您我真是‘近亲’啊。”

“您来自北京,我出生在天津,两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令人欣慰!”

(2)敬慕式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

“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

(3)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X(姓),您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成功说服良好的开始。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还有两点要引起注意。

第一,要确立,并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以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水匠,似乎两者是话不投机的。但是,如果这个泥水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在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第二,对方的观况要了解。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还必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说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子女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谈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还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在这种场合,切忌大谈榜上有名的光荣。即使你的子女已考入名牌大学,也不宜宣扬,不能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以免对方感到脸上无光。

二、操纵他人的十大原则

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谁操纵语言的能力强,谁就可以做一个主动者。当然,这并不是要你去做一个统治者,而是让你迅速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

关于说话的技巧,这里列出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不但能使你了解对方,同时也能帮助你了解自己。如果你能切实地去实行,你便能得到加倍的力量。

1.你与对方交谈时,一定要以彼此都有兴趣的事作为话题,以问答的方式引起对方对事物的见解或意见。你应该明白,对方的见解与意见,也是与你的一样有价值、有意义。

2.温柔的悄悄话,就是世间最有力量的话,它具有使人难以抗拒的说服力,并使人永远站在优势的位置。

3.如果你想成为一位雄辩家,你就要随时注意并牢记别人所说的较有分量的话,或有以深刻印象的话和成语,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这并非是要你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而失去自我,而是希望你对于这类的话语更加注意,养成习惯,以帮助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新语言。

4.应该婉转地表示出拒绝之意,尤其当别人令你为难的时候,你一定要有勇气让对方知道你的真正想法。某位企业家为了避免在有限的时间里受人打扰,就对所有的来访客人说:“如果你能在几个小时前告诉我的话,我一定会为你安排好时间的。”

5.数千年前的一位希腊诗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沉默更宝贵的东西了。”我们中国人也常说:“沉默是金。”的确,这句话至今仍是为众人所信服的一个真理。

沉默,可以用冷静的头脑观察对方,如果你能洞察他人的心思,你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对方吸引过来。

沉默,可以使态度不友善或蛮不讲理的人,落入你预先准备好的陷阱里。对付顽固的人,以沉默的态度让他尽量发挥,他自然会逐渐不再坚持己见,转而要求你提出自己的意见。沉默使你不会说错话,不会做出虚伪与无意义的事情。对于对方来说,“静静地听”便是令他产生感激之情的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当时因为他自己正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因此没有注意到你正以体谅的心情在听他诉说,但是当他说话告一段落时,当他把心里要说的话说完的时候,他会感觉特别轻松,自然地他就会开始喜欢你,对你的沉默难以忘怀,并表示出感激之意。

话说完之后,便保持沉默,这就是最有效的说服力。你不妨试试看。

6.面对表情严肃而僵硬的人,你不必害怕,反而要想:也许对方是为了隐瞒他的胆怯而毫无表情,是故作姿态,希望你先向他说话,表示出和善之意,所以你必须尽量向他表示好感,引起他的话题。当你如此做的时候,你一定会发觉彼此间的气氛愈来愈温暖,愈来愈融洽,而这是你训练说话的最佳场所,你可以使对方成为你最忠实的朋友。

7.说话以让对方了解为最高原则,要能完整而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否则对自己正感到困惑不安的人,绝不会接纳你的意见,或赞同你的见解。

在你说话之时,他人通常会以两种态度来对待你,一是理解的态度,一是评判的态度,这就是你自我评价的基准。“人往高处走”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所以要希望自我评价得很高,或使他人对你有很高的评价,就必须经常自问:“他现在赞成我,但他是否已确实了解他将会得到的结果呢?”倘若对方赞成你是因为他已确实明了其结果,那么,此时你的力量已经对他发生了作用,你大可放心了。

8.说话时,切勿太唐突或太客气,最好能营造出一个缓和而诚恳的气氛。

9.对自己所要说的话,不必加以解释,或添加不必要的感情语句,有的时候要切记不要滥用“请”、“对不起”、“谢谢你”等客气的词句,因为往往这些词句会使你显得比较懦弱,不够强硬。太客气的话只能讲在必须讲的时候或者是不讲不足以显示文明素质的时候。

10.当你说话时,必须将话题集中于一个目标,不要被一些细微的行为,或被对方反抗的态度所迷惑,要将所说的话当作是推进目的的工具。

西方有一则寓言,是这样描述有百兽之王之称的狮子的:一日,狮子在草原上寻找猎物,发现一匹斑马,便立即撒开四脚去追捕,而后又发现一只梅花鹿,它立刻放弃斑马,去追捕梅花鹿,而后又发现了羚羊、山羊、小羊等。只要看到新猎物,他就立即放弃旧的。追,又放弃,又追,又放弃,使它精疲力竭,却什么都没追到。最后又看到了一只小白兔,这时它想去追却已经无能为力了,小白兔便轻易地在百兽之王的爪下逃脱了。

这个寓言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即使是力量强大者,也要在追求某一目标时保持合理的连续性,否则将一无所获。任何人想要获得某些东西时,也必须具备意志坚强、精力集中与恒心等美德,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我们要试图他人接受你的意志时,也应该将说服计划建立在有系统、有目标的基础之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显出严肃的神情。只有以从容的态度与轻松的心情去进行你的计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给对方足够的自尊

尊重是获得对方好感的前提,这样,你既可以获得对方的尊重,也增加了使对方信服的资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交际中,成功的人往往使用不同的方法,操纵各式不同的人。他们所留意的便是人们的特殊旨趣、需要和各种问题,或是他们的思想和能力,以及他们品行上的特点。有人认为,判断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决不可把这一点当作是小事。因为这对人们在交往中合作很重要。

许多人都是经过苦斗而成功的。他们在早年的奋斗中都曾碰到过很大的障碍,比如他们的计划常常被人反对,但是,他们都运用巧妙的策略,使反对的人满意而信服,并且有效地合作,从而迅速、轻易地解决了遇到的困难。

据说,富兰克林青年时代,在斐拉岱尔斐亚省开一个小小的印刷所。那时,他被选为本雪尔文尼亚议会的书记。但是,困难出现了。在选举之前,有一位新议员,发表了一篇明显表示反对他的演说,演说把富兰克林批评得一文不值。富兰克林对这位新议员的反对当然很不高兴,可是,这个人是一位有身份、有学识教养的绅士,他的声誉和才能在议院里很有一些地位。怎么办呢?富兰克林想了一个办法。他听说,这个人藏书室里有几部很珍贵、很稀罕的书,就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说明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慨然答应借几天。没想到这个议员接到信,立刻就把书送来了。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富兰克林就将那些书送去还他,另外附了一封信,热情地表示了谢意。这样,当他们下一次在议院里遇见的时候,他居然跑上前来和富兰克林握手谈话了,而且非常客气,并且说愿意在一切事情上帮忙,于是两个人成为知己,美好的友谊一直维持到终生。

这故事,粗看起来很平常,但细心想想,在富兰克林的成功上,不妄评他人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呀!

有许多人对于别人来乞取“小惠”常常是很高兴的,尤其是当对方所乞取的东西恰巧是他自己所最得意的东西时。但对于这一点,有些人还没有注意到。从表面上看,这个策略是容易的,但人们却很少坚持地去实行。从而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富兰克林运用这个策略,获得了成功!这种策略的效力,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潜意识中。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为什么议员对于富兰克林的鄙视竟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什么东西在那位议员心中起了作用,使他很快与富兰克林握手言和并成为挚友?

原来,在这一个小关节里,富兰克林无形之中已表示了推崇别人的意思,而自己居于较低的地位。在这种情形下,那位议员俨然是一位施主,而富兰克林变成一个乞求施舍的人。其结果,便是“使别人感到自己地位的优胜和重要”。简单说起来,这个策略,就是引起别人的“自尊心”。在一切人类意识中活动最强的欲望,就是维持他的自尊心。

有时候我们提供一些较好的意见给别人,而这意见恰巧是那人自己的意见时,我们就能够获得那人的好感,因为我们已满足了那人心理上的需要了。所以帮助别人维持“自尊心”就是使别人对你满意的唯一秘诀。实行这种秘诀,有许多简易的方法。

当我们想起自己曾经给予别人这种帮助的时候,当我们想起这种小小的恩惠被人家很感激地接受的时候,我们岂不是感到很愉快吗?反过来说,我们不是常常看见有些受别人恩惠太多的人,有时候不是反而想避而不见吗?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被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反而感觉到痛苦了。

许多有心计的人都会看到这一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当以不求报答来安慰别人,这样才可以安慰那人的自尊心;同时,却正是给那人以强烈的刺激,使他希望自己也能帮你的忙,作为受你帮助的报答。

每个人的个性,固然各有不同,然而这种策略是一种人类普遍的需要,它差不多对于一切正常的人,都会适用而且得到成功的。无论是对上级还是下属,对不认识的人或是亲戚朋友,对满意我们的人或不满意我们的人,我们应当留心那些人性情的唯一不同点在哪里?我们每人所特有的个人爱好和习惯是什么?但不论他们的性情怎样,嗜好与习惯怎样,可以这样说:“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人们在交往和合作中,不要忘记使用赢得他人好感和自尊的策略。”

四、迂回前进,曲言婉至

在劝说中,有时要有意避开对方的讳忌点,绕道而行,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按照预定迂回路线,步步靠近。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的时候,对方已经不自觉地向你的观点投降了。这也就是曲言婉至的妙处。

伽利略青年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上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你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老天在上,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太太,可我只对阿玛纳蒂姑娘钟情,我追求她就像一个梦游者,要知道你母亲从前是一位姿艳动人的姑娘。”

伽利略说:“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你爱的是她。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别的对我毫无用途!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伽利略:“一点不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没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是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当人们提及婚姻方面的事情,我就感到羞臊。”

父亲没有说话,仔细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我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你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他们对你不错,会尽力帮助你的。也许你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那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猛力摇动:“我求求你,父亲,求你想方设法,尽力而为。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五、做一个会听话的人

虽然从对方的行为态度中可以辨别出他的心意,但是看透对方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让对方多说话,凡是善解人意的能手,都是借着相互间的交谈来透视对方的,只有掌握对方的心理,那么我们说服就会有的放矢,成功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有这样一位经理—他的做法就和我们所说的原则背道而驰。他心存好意,请李某到小吃店去喝酒,想要劝服李某留下来,可是却没有收到效果。因为在会谈时,喝酒的目的是要使对方的心情放松,然后再引出他心中的话。可是经理一开始就在说教,自己这么严肃,叫对方如何能轻松得起来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严肃的说教。

现代心理学,对于这个道理早已做了彻底的、有系统的分析。不过追本溯源,最先持有这个见解的人,当推2300年前的韩非子。

对此,韩非子认为,如果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应该以轻松的态度来交谈,我们可从旁引导,让对方有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对方肯说出他的意见,我们就能根据他的意见,去分析透视他的心意。

无论是怎样的话题,都应该让对方尽量去发挥,无论内容是否真实,我们都可引来作为判断的资料,资料愈多,我们的判断就愈正确。但是,这样做并不是叫你一句话也不说,只默默地去听对方说话,因为过分的沉默,会使对方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我们的目的,在于要让对方痛痛快快地把话说出来,了解对方的心意,因此必要时,我们应想法把对方诱导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境地。

韩非子还说:不要使对方因为你的话而不能接着说下去。因此,我们开口发言时应多加斟酌。

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自己的事,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又想探知别人的秘密,并且都想及早转告别人。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一吐为快”的心理,有时候会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不敢大胆地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想办法解除限制,这样,对方就会自动地说出心意了,这就是所谓的“善解人意”。

偶尔听到部属结结巴巴向上司汇报事情的时候,如果上司很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不要结结巴巴的,有什么话赶快说。”那这位上司,真可以说是比封建时代的君主还要专制!

假如对方因为某种因素而说不出话时,你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使他很自然地说清楚才对。

表示赞同对方的行为,也是“善解人意”的一种方法。像别人对我们表示赞同一样,有时我们也应该适当地向人表示赞同。但这种表示赞同的行动,不宜太快或太慢,因为过与不及都会使对方认为你是虚伪的。

真正巧妙地表示赞同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和趋向,然后从多方面协助他(就像向导一般地为他开路)使他的谈话能够流畅,最好在他做结论时,你就可以向他表示赞同。

“唔”、“对!”、“有道理”……这类口头语,不宜多用。有时故意质问或做轻微的反驳,也可激起对方的兴趣,使他滔滔不绝地说下去。

但是,真正会说话的人,在交谈中,不仅仅要求对方能畅所欲言,同时他自己在暗中还要把持着领导的地位;这也就是说,他一方面表示赞同,一方面适当地加以询问,然后把对方引导到预期的话题上来。他不会让对方发觉整个交谈过程都是由他操纵的。

有一位在新闻界很有名的记者,他的文章虽然不怎样,但是他的采访能力非常强;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他去采访,对方就不得不说出真话来。据这位记者表示:“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立场,把握好提问的方法,并配合自己的精力和耐力,再难的对手,我也不怕。”有一次,他这样说:

“老实说,我只是站在伴奏者的立场来演出,只要伴奏得法,不善于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所谓“诱导询问”,是指询问者预先设好一个结论,然后再引导对方到这预期的结论上来。可是善于听话的人并不这样,他似乎只是在无意中把对方诱导到自己喜欢听的话题上。这二者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和方法却完全不同。

六、会说与不会说大不一样

会说话的处世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说服别人成就自己。不会说话的人,呆板木讷,基本的沟通就难以达成,更谈不上去说服别人了。

近代美国诗人佛洛斯特从说话的角度,把一般人巧妙地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满腹经纶,却说不出来的人;第二类是胸无点墨,却滔滔不绝的人。

佛洛斯特的观察相当深入,我们经常看到一肚子学问而讷于言辞的人,也不时听见不学无术的人废话连篇。因而,交谈最根本的条件是:既要有充实而有价值的内涵,又要善于表达,使人听得痛快,而且回味无穷。所以“有话可说”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要达到“言之有物”的境界,更要不断学习,力求充实自己。

平心而论,中国传统并不鼓励人研究交谈方法,顶多不过提出若干基本原则,让各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可是,大部分人却没有能力去体会并运用这些原则,甚至误解“巧言令色,鲜仁矣”的道理,弄得简直不敢开口。

然而在当今社会,社交场合交谈艺术却实在是处世的第一要诀,不可不细加研究。律师出身的美国参议员,也是美国最著名的演说家之一——戴普曾经说过:“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获得成功与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

的确,能够在交谈中把意思有效地表达出来的并能说服别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出人头地。他们不但可借口才引起旁人的重视,也比一般人拥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个人必须了解:如何探寻事物,如何说明事理,以及如何进行说服性的言谈,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七、驾驭你的谈吐

语言作为人类的财富,她首先体现在作为交流的工具这层意义上。对那些不善于使用这种工具、不懂得应该如何交流的人,那就对他所持语言的价值已经被自己打了折扣。良好的谈吐首先一点就是能够吸引住别人,让别人耳目一新,暗生赏意,为成功地说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服的方法与说话的技巧是一样,无论是对蓝领阶层,还是白领阶层和身价百万的明星、艺术家、富有者都是一样。

语言的迷人之处在于她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还在于她本身就具有快感,所以人们对绝妙口语的迷信和崇拜是不言而喻的。把握住语言这个财富,运用她驾驭你的谈吐,将会给你带来快乐和机会。

相反,谈吐上的缺陷可能会导致你失业或者砸了你一笔生意,有时甚至能把一个国际会议搅得不欢而散。至于因为语言摩擦搞得夫妻离异的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人们常常根据你的谈吐来决定是否聘任你为他们工作,是否拥戴你做他们的领导,或推举你为他们的代表。它甚至能影响人们是否下决心购买你推销的商品,是否愿意邀请你到家中做客,并进一步和你交往。

即使你的思想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即使你替公司经营所出的主意十分精明,即使你的头脑里充满了有关艺术、体育、飞机、地质、音乐和电脑等方面渊博的知识,但这一切都无法使你免遭语言障碍的困扰。除非你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文雅亲切地与人交谈、沟通,否则没有人会愿意听你说完你的见解。

语言出现障碍或表达能力欠缺,至少会使人低估你,甚至会导致关于你的流言蜚语无情地传播开来,进而会歪曲你的形象。

语言障碍各种各样:有的就像令人不满的外貌,需要以整形外科的手术矫正;有的只需要像改旧衣服一样略加修整;有的则像一个松弛的腹部,要把它收紧;还有些就像修理汽车一样,需要调换零件;或者像弹簧,要上一点油来润滑;另一些人的毛病则很像小男孩的脏面孔,需要用热水肥皂使劲擦洗一下才行。

对于渴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人,非常重要的是谈话时的自信、准确和有说服力。商业界人士首先要推销的,就是他自己。从申请第一项工作的晤谈,到作为成功者发表演讲,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他必须不断地说服别人。如果你打算经商,那么你的谈吐形象,包括容貌、声音,有时是决定你这一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近几十年来,情况又有了新的发展。一个企业家的言行不仅会被人听到,也会被人看到。过去他与外地同行洽谈生意时,可能是利用电话,现在却很可能是使用闭路电视系统。甚至连办公室的会议也常常是利用电视,因为这样一来谁也不需要离开自己的岗位。

可见,运用语言准确地表现自我说服别人,也许将成为你事业成功的关键。

准确地运用语言表现自我,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才。而善于说服他人却是口才表现的最高形式。有才干并有说服他人能力的人,他成功的希望将会更大。因为他的才干可以从言语谈吐之间充分地表露出来,使对方能更进一步地了解他,并且信任他,认可他才敢给他以重任。

有口才且具有说服力的人,他的人生将会更丰富多彩,因为他可以凭借自己驾驭谈吐的能力,给自己创造一个融洽的环境,一片任其驰骋的天空。

八、话多不如话好

一个有学问而没有说服力的人,和人交流时也会难于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损失了不少的收获。往往有许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触中,觉得别人说的话对自己似乎像一种威胁。实际上,他是愧感自己的说服口才不如别人而已。

少数人的说服口才可以说是天赋,但多数人的说服口才却是由于勤于训练。一个当众不敢说话的人,最大的原因是出于惧怕心理的缘故。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训练自己的说服口才。自己理由充分,而别人尽讲歪理,但因为自己的说服拙劣,反而被别人辩得无地自容,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郎”是两件著名的“说服”争辩所获得的辉煌成果。我们虽然并不想去做辩士和说客,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言语和动作。

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是在说话当中。我们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真是切中利害。所以,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俗话说:“祸从口出”,你如果说话不当心,招人之怨,那是很难免的。“金人三缄其口”,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谨慎。可是,我们缄口不言,事实上是做不到的。那我们说话的时候,惟有留心谨慎而已。

话说得越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越多。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不大乱说话,只有胸无点墨的人才喜欢大吹大擂。“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的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所以在研究说话艺术的时候,要先学“少说话”。

这里的“少说话”是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又少又好,这才是说服口才的艺术。

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我们要做到尽量少说话,缄默是值得提倡的。如果非说不可,那么你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和声调以及说话时的姿势。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这值得加以研究。

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或娱乐消遣时,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要生动和具体。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言语过多未必是好事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然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是不会错的。

为了使你的话为人们所重视、所感兴趣并能巧妙的说服对方,唯一的秘诀就是少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有时间静静地思考,使说出来的话更精彩,说服他人更轻松。

九、巧妙把握说服的时机

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适当的说服时机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即在适当时间里,利用有限的几个语句,充分地表达自己完整意愿的能力。

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在不必要的场合中,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话题,在一次机会中全部谈完,等到需要他再开口的时候,他已无话可说了。这种现象,不论是在普通交流或正式演说场合中,都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一个具有高明说服技巧的人,应该能够很快地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服得适时适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他能把听众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说服才能。这种具备优越时机感的人,甚至在遭到突变、受到阻碍时,也能转危为安,转祸为福。

在经营过程中说服时机的适当与否,多少总有些倾向能显示出来。比如当你要去拜见某一位要员时,最好是确定在对方乐于接见你的时候去。有时候推销员常以充分的理由认为他在一定的季节或星期几去访问顾客必能获得成功,他们确信那是向对方提出话题的最好时机。也就是说,我们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向上司提出诸如设备不够,或劝其购买新的设备等问题,如果上司对办公室目前的桌椅安排都已心满意足,当然不可再向他提出新的建议。换言之,即使你有新的设想,也必须稍做等待,使上司冷静一段时间再说。这种做法并不是劝你“不要说出来”,而是劝你在不适当的时机“什么都不要说”。

如果有一个人家在办丧事,处于无限悲痛之中,你就不能以要求的口吻叫他去做这个,或是做那个。如果某个工厂的老板因为使用新技术,但却没有获得成功,正在无限懊恼的时候,最好不要再毫无保留地去评论这个新技术,必须等对方后悔之情淡漠以后再去说明其中原因。如果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而你还反复不停地议论参加这次竞争的不明智,那真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良好的说话时机,只需要摒除这一切不利的因素。

著名的财政顾问罗生·W·伯布逊先生曾说过:“把握适当时机来说服的问题相当重要。首先我们必须看清楚有希望的顾客,是否真的具有认购的意恳。如果你忽略了对方的问题,而大谈自己的问题,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把握住重点。譬如我个人过去每次推销产品时,都一再强调,这种产品对对方是如何有助于他解决目前的问题。所以一向恪守的原则就是不要谈论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当你以顾客为对象进行工作时,必定能够从中体会到如何把握良好时机的秘诀,也必定能够了解如何引起对方的兴趣,如何使对方认清自己所提出的有利地方和特点。同时你也知道,如果要使这笔生意在一次言谈之下能签订合同,你该在什么时机说什么话;如果你是从事广告业务的,那么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时机适合做何种商品或服务性的广告;如果你是一位从事制造方面的工作人员,当你训练新员工时,也必须了解何时适合于进行这种职前教育。

参加聚会或各种集会必须发言时,需要特别注意时间问题。从开始说话到结束话题,不论任何段落,说话的时间都是相当重要的。即使平常我们写一封信,把它当做广告或直接投递的推销信,也必须注意发函时间,因为对方收到资料的时间对我们的目的来说有着重要的关系。不要忘记,时间是一切行动的指针,这和掌握良好时机是工作中必须考虑的要素一样重要。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在足球比赛中,当球员逼近对方大门时,也必须把握时机起脚射门。如果稍一犹豫,对方后卫就可能上来抢断,那么绝好的机会就消失了。

再拿拳击比赛来说吧,只是一味地胡乱挥拳,又怎么能击中对方呢?有些选手宁可离开对方一定距离,再来一记勾拳,就可能使对方招架不住而倒地。这些都是运用良好时机的典型例子。

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全力以赴地把握时机,以致造成终生追悔莫及的遗憾。说起来,掌握说服时机似乎是一种天赋的特别直觉,但它和经验一样,是磨炼出来的。不论是在运动场上、商场里以及其他事业上,适当地把握时机都是迈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

十、见好就收适时地结束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最糟糕的情形是,很多人往往沉溺于自己的漫长的说服中,而不知如何结束话题或做一个结论。他们讲起来,就像打开了水龙头,让水一直流个不停。即使是个傻子,也能开口说话;但是,只有高明说服能力的人,才能完美地结束话题。

有许多人信口开河,说得精疲力竭,仍然继续说个不停。你对这人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觉:“糟糕!那个喜欢唠叨的人又来了。他只热衷于自己的话题,每次一开口就不知道适可而止,真是讨厌!”

这一类喜欢长篇大论的人,不但不受人欢迎,而且惹人厌烦。根本达不到说服的效果。如果我们一次只谈一个话题,并以此问题征求对方的意见,而且进一步请求对方阐明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这样一定能赢得对方的欢心,而你自己也达到了说服的目的。这种说服的态度,不但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使自己能专心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要知道,一个善于听话,而且能让对方有说话机会的人,必定能达到说服的目的,并能受到众人的爱戴与欢迎。

十一、劝说要动之以情且晓之以理

劝说是一种常见的极有说服力的语言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劝说的事情几乎比比皆是。劝说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它是用“情”打动对方。

由于劝说对象及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劝说方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共性的规律却是不能违背的。

要说服别人,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方的“心理防线”。因此,设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是说服对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呢?除了要晓之以理,具有充实的内容外,更要动之以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劝说要以尊重对方为基础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学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尊敬时,心情会特别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劝说对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某些方面与对方的相似之处要强调找出与对方彼此一致的共同点,便可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不仅导致彼此喜欢,还可导致互相信任。在一些著名的演说家的演说词中,常常出现这类词句:“我们所想的”、“我们这种表现”等等。他们常以“我们”替代“我”这个词,这样在听众中就会达成一种共识:这是我们大家的,从而产生了一种共鸣。演说家的高明在于把自己融于听众之中,让听众接纳他,从而令听众成为被说服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劝说成功,不妨也使用演说家这种惯用的说服技巧,挖掘自己与对方的相似因素,譬如文化背景方面、年龄方面、社会经历方面、工作专业方面、思想感情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等。

3.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考虑对方的立场,发掘对方的欲求、情感是说服的基本方法之一。想要说服别人,不妨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找到对方的利害之所在,使被说服者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做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对方的心,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十二、劝架,讲究技巧,才能平息争端

劝架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讲究劝架的说服技巧会产生火上浇油的效果。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有些矛盾。有时还因矛盾激化而吵架。这时就很需要旁人及时劝架。面对那些愤激一时的吵架者,劝架是很要讲究点口才艺术的。

一般说来,劝架的口才技巧有五个要点:

1.要了解情况盲目劝架,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而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较好。假如对邻居、同事中原因复杂的争吵,更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解绳结就要看清绳结的形状,解除心上的疙瘩,更要把疙瘩看透。

2.要分清主次矛盾有主次方面,吵架的双方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重点做工作,就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效果肯定不佳。

3.要客观公正劝架要分清是非,十分公正,做到分析中肯,批评合理,劝说适当。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既要弄清是非,又要团结同志。

4.批评要婉转人在吵架时心中有火气,嘴上没好话,耳中听不进劝告。因此,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词,要多用委婉语,注意不要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力避火上添油,而要用好言好语“降温”。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吵架的双方矛盾白炽化,甚至拿刀使棍动起武来时,就要用高声断喝,使当事人清醒,阻止他下手。如大喊:“不准打人!有话好讲!”“不能这样蛮干!把棍子放下!”“谁敢动刀,我就去报告派出所!”

5.语言要风趣幽默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气氛紧张。这时,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放松”,缓和紧张气氛,吵架人想发火也发不起来了。

十三、用巧语浇灭对方的怒火

一个人发怒时是最缺乏理智也最需要理解的时候,使用适当而又得体的说服语言就可以化解他们的怒火。

当一个人无法达到自己目的时,面对他人,他一定会设法表现,他可以大吵大叫、愠怒不语,或者假装受害者,或者用威胁与责备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们既然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就自然会采取我们应该采取的办法来回敬他。

一般做法是,我们常回击他们对我们所做的描述。我们说:“我不自私,你才自私。你怎么敢说我自私?我什么都替你做。那一次……”

另一种做法是,当他们痛苦的时候,我们努力弄懂他们的想法。我们说:“请告诉我是怎么回事,我做了什么了?告诉我,我怎么做才能让你感觉好些?”

我们还经常努力争取他们的同意,希望他们不再因为我们而烦恼。我们说:“如果我这么做让你感到这么不安,那么我可以改变计划、少去上一次课、不做那项工作、不去见那位朋友……”

我们也可能会试着解释说明,提出相对立的看法、赔礼道歉,想努力使他们从我们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说:“你怎么就不能理智些呢?难道你不明白你犯了多大的错误吗?你所想的是荒谬的、疯狂的、不理智的、侮辱他人的。”

上面的这些情况在于它们是辩护性的反应,事实上不仅不会奏效,而且会加剧情绪紧张的程度。我们保护自己的努力等于火上浇油。

那么,如果对方的责备、威胁或者消极评价的火焰遇到了湿漉漉的地面,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你没有努力去改变对方,而是改变了自己的行动计划,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你以下面的话来回答他们所施加的压力,结果将会大不一样。

回答方法之一:我很抱歉你感到不安。

回答方法之二:我能理解你何以如此看待这个问题。

回答方法之三:这很有意思。

回答方法之四:真的吗?

回答方法之五:叫喊、威胁、收回承诺以及哭叫都再也不起作用了,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回答方法之六:等你冷静一下我们再谈。

回答方法之七:你完全正确(尽管你并不是这个意思)。

这些话语是非辩护性交流的关键部分。记住这些语句,再添加些你自己的话。大声地重复这些话,直到听起来舒服为止。如果可能的话,和一位朋友一起练习。开始时,这些语句会让你感到尴尬。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能以简短而不动感情的一两句话回答对方的连珠炮般的发问的经验。但这样做,对方的怒火就会熄灭很多。

十四、说服要看准对象找准时机

同样一句话,如果是看准对象,找准时机那么说服的效果绝对不一样。

当年赵高要陷害李斯,对李斯说秦二世的行为不对,劝李斯进谏,并约定乘二世有闲时候,代为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应约进宫,二世正与姬妾取乐,看见李斯进来。心中很不高兴,而李斯却茫然无所知,正言进谏,二世只好当场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二世便开始发牢骚,说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时候不好说,偏在这个时候来啰嗦!

李斯的杀身之祸也就是因为如此。可见你要想说服对方的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说话的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诉也是意料中的事。

其实不止是在说服过程中要看清对象,就是在平常交际沟通中也应注意。比喻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他,他对你的感情,只会更坏,不会变好的。和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他至多与你作表面的应付,决不会表示真实的同情。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你是要请他帮助,他会预先防备,使你无法久谈。所以你要诉苦,应找同情形的人去诉,同病自会相怜,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叙胸中不平之气。你要谈得意事,应该向得意的人去谈,志同道合。年轻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招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无意中还会惹起别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觉得满腹牢骚,如有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甚至笑你活该。

总而言之,你要说服别人的时候,先要看准对象,他是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吗?如果所遇非人,还是不说为好;这个时候,你是要说服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话的好,说服的成功与失败,诚然与你的说话技术有关,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时,也与你说服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十五、高手说服,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

生活之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事情,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价值,是另一问题,而在他本人看来,却认为是一件值得终身纪念的事。你如果能预先打听清楚,在有意无意之间,很自然地讲到他得意的事情,只要他对你没有厌恶的情绪,只要他目前没有其他不如意的刺激,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他一定高兴听你说的,当然此时说服他就容易很多了。

你在说服的时候当然要注意技巧,表示敬佩,但不要过分推崇,否则反而会引起他的不安。对于这件事情的关键,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得他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这种境地,他自会格外高兴,自会亲自演述,你该一面听,一面说几句表示赞赏的话,如此一来,即使他是个冷静的人,也会变得和蔼可亲,你再利用这机会,稍稍暗示你的意思,为试探,作为第二次进攻的基点。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你说服他的初步成功,对于涉世经验不丰富的人,得此成绩,已不算坏,你若想一举成功,除非对方与你素有交情,又正逢高兴的时候,而且你的谈吐又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否则千万不要存此奢望。

不过对方得意的事情要从哪里去探听,那当然要另谋途径,试就你的朋友之中,有否与对方有交往的人,如果有的,向他探听当然是最容易的。你如能留心报纸上的新闻,或其他刊物,平日记牢关于对方的得意事情,到时便可以应用。此外随时留心交际场中的谈话,像这些时候谈到对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必须注意,对方得意的事情,是否曾遭某种打击而消灭,如有这种情形,千万勿再提起,以免引起对方不快,反而对你不利。因为对方在高兴的时候,你的请求,易于接受,对方不高兴的时候,虽是极平常的请求,也会遭到拒绝。比方他新近做成一笔发财生意,你去称赞他目光精准,手腕灵活,引得他眉飞色舞,乘机稍示来意,也是好机会。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全在于你随时留心,善于利用。

不过当你提出请求时,第一要看时机是否成熟。第二说服过程中要不亢不卑。过分显出哀求的神情,反而会引起对方藐视你的心理。你的心里尽管十分着急,说话表情,还是要表示大方自然,并且要说出为对方着想的理由来,而不是为你自己打算。

十六、以鼓励和表扬感染易说服对方

一位教师经常批评油画班的学生不完成作业,出于对训斥的反感,有个学生礼貌地建议老师,是否能以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来取代批评没有完成作业的人。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几个星期后,他不仅看到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而且,看到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集体。

一位年轻的姑娘和一个严厉、专横的男人结婚。他的父亲——一个爱对儿媳发号施令的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于他们的强迫命令和苛刻评价,姑娘尽量不动声色,但是,对于他们令人愉快、考虑周到的事情,如帮助她去食品店买东西,则给予热情地赞扬,不到一年她使他们变成了谦和有礼的人。

可见,赞扬对说服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哈佛大学藻类学专家B·F·斯金诺的实验也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他认为,鼓励不仅仅是奖赏和惩罚,它是和一些行为的发生相联系的东西,它有着促使某种行为重新出现的趋向。当动物的大脑接收到鼓励的刺激,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调动起各个系统的“积极性”,潜在的力量能动地变成了现实,行为发生了改变。他说:

我最初认识到这一问题,是在夏威夷海洋生物公司大型水族馆工作的时候。1963年,我在那里担任海豚教练员的负责人。训练马和狗,可以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但是,对那些水生动物,不能使用皮带和马笼头,‘积极的鼓励法’是我们唯一的方法。

我们通常采取‘条件鼓励法。’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我们让一些原始的信号(声音、光等等),和一些基本的鼓励(给食物)联系起来,使这些信号在它们头脑中和鼓励的刺激建立稳固的联系,当信号一出现,鼓励的作用也同时出现了。海豚教练员们经常在喂食的时间吹口哨,口哨成了海豚的鼓励信号。我曾见到,在没有给食物的条件下,动物们听到口哨,表演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

几年前,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动物园,看守人准备打扫大猩猩的笼子,唤它出来,猩猩不肯。无奈,看守人摇动手中的香蕉,想吸引它出来,可是,大猩猩不是不予理睬,就是抢到香蕉跑回原处。一个教练员看到这种情况指出:‘这种摇动香蕉的鼓励方法,从前没有实施过,因此不能奏效。但是,运用’食物鼓励法,‘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奏效。你应该把香蕉放在门前,让香蕉吸引猩猩自己走出来。’果然,大猩猩见到门前的香蕉,乖乖地走了出来。

我把‘积极的鼓励法’应用到说服过程之中,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的孩子不爱劳动,我经常大声地呵斥他,这不仅无济于事,家庭的气氛也很紧张。我改变了教育方式,注意观察他令人喜欢的行为,例如;看到他帮助大人洗盘子的时候,就用赞许的口气鼓励他,果然,他开始热爱劳动了,家庭的气氛也和睦多了。

一般来说,鼓励有两种形式,肯定的和否定的。肯定的鼓励,出自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例如,给动物食物,抚爱、表扬等等。否定的鼓励,使用于禁止的、要它回避的事情。例如,打它,对它皱眉头,或者发出不愉快的声响。

只要发出肯定的鼓励信号,行为必然会得到改善。

假如你要某人打电话给你,他没有这样做,你不能鼓励他,因为这是没有出现的事情;当他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高兴地按上述方法去做,他会经常打电话给你的。如果,你用否定的鼓励法,冷淡地对待他,也许,他从此便不会再给你打电话了。

从斯金诺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鼓励的积极作用。

鼓励的力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鼓励是有条件的。下雨对鸭子是肯定的鼓励,对猫却是否定的鼓励;在你温饱的时候,食物并不是鼓励的因素,但是,在训练动物的场所,这是各种鼓励法中最有效的方式。

在海洋上捕杀鲸鱼的人,采用许多种鼓励法。例如,用鱼诱惑,用抚摩、抓挠的方式,用引起群体的注意或者用玩具的作用等等。动物们从没想到鼓励引起的行为将是猎人们设下的陷阱。它们的诧异,正是被邀请表演的用意所在。

鼓励是一种信息,通过传导的方式起作用。它准确地告诉对象,你喜欢、需要的是什么。在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训练场上,教练的口令“对!”或者“好!”绝不是在训练结束后的更衣室内询问训练情况,事实上,它意味着发出需要动作的一个信号。

观看足球赛和篮球赛时,我们经常被运动员受到喝彩和鼓励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所打动。每当一个跳篮得分或者精彩的险球之后,场下人群中爆发的雷鸣般的喝彩声使运动员和群众感情交流,融为一体,运动员们受到多么大的鼓舞啊!

鼓励要适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如果你说,“噢,孩子,昨天晚上你的行为多么高尚啊!”她会回答:“怎么,难道现在我有什么不高尚的行为吗?”当孩子们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常鼓励他们对于没有成功的事情进行尝试。

在上述的种种例子都是在证明一点:鼓励和赞扬是最让人高兴和接受的事,以鼓励和赞扬为基础,再加以巧妙的说服就容易多了。

十七、拉近心理间距消除双方陌生感

为了让对方尽快地接纳自己,听从自己的意见,最重要地,就是让对方很快地感受到你的亲切态度,这才是最完美的说服方法。

许多伟人名人以擅长记住对方的姓名而著称。不要说是记住宴会中宾客的姓名,比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连十几年前只见过一面的普通人的姓名,都记得一清二楚。他们这种惊人的记忆力即可证明,他受人爱戴绝非偶然。

将初次见面的人的名字记住,并确实把握对方的职业和容貌,确有必要。多湖辉先生第一次同作家三浦朱门见面时,他当即拿出相机摄下多湖辉先生。作家的观察力敏锐,记忆力极强,他还是想办法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多湖辉在大学任教时,一个班级有30多个学生,他也用照相的办法记住他们的长相和姓名。这样,以后不论何时相遇,都能很快地叫出对方的姓名。对方必然会感到你很重视他,自然对你产生亲切感,当然也就为发展双方的友谊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你第一次与陌生人见面时,如果对方因为紧张而张口结舌,不知所云,你应该将话题转到他的家人或个人兴趣等熟悉的话题上。因为现代人几乎一天24小时,都处在紧张的状态中,因此,随意谈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会有助于对方把心情放松下来。尽管每个人工作的性质不一样,但对于家人或个人兴趣方面的话题,却总是乐此不疲。因此,类似这样的话题,可以解除初次见面者的紧张感,而使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不过,有些人只要用诚恳的态度和他交谈,他就会推心置腹地将心里的话都表达出来。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以一句“为人民而创造的政治”之名言,掌握住了民众的心。林肯总统在面对需要说服的场面时,都会说:“我在开始发表意见时,总会将彼此意见的共同点寻找出来。”林肯在他有名的奴隶解放演说中,最初30分钟,只叙述一些持反对态度者所赞同的意见,然后再将反对者,按自己的目标逐渐地拉到自己这边来。

林肯的说服方法,如果从潜在心理术来看,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是人往往在被别人压抑住本身的意见时,自己才发现真实的一面,而反过来完全地信赖对方。第二就是“自我发现”时,在主观上仍非常相信就是自己的意思,而事实上这往往是被说服者诱导出来的结果。

林肯运用这个技巧的秘诀,就是在演讲的前30分钟,先巧妙地软化敌人,也就是在一开始时就先强调敌我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对方使其接受。如果从一开始就强调对立的立场,彼此间的鸿沟就会愈来愈深,而演变成“如果你有那种想法,那我只好和你拼了”的局面。当对方有了这种心理状态时,你是绝对无法说服他的。

通常心理上的距离会反映在动作上。想要与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冒昧地去接近对方,有时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就像动物都有自己的地盘一样,人也有所谓的安全区,一旦自己的,地盘受到侵犯,就会产生戒心和不安感。尤其在初见面时,彼此完全都是陌生的,更会提高警觉,因此此时不能贸然靠近对方。

根据实验报告,要说服对方,双方的距离以四公尺半最为恰当。若再靠近些,由于彼此可以详细观察,产生不了压迫感,就难以达到说服的目的了。关于要如何说服对方,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但其中效果良好,而又最容易做到的,便是“保持距离”说服对方时,如果能采用简单明了的话,能使听的人产生明确的印象,而容易被接受。

日本有位著名的助选参谋饭岛清,素有“选举之神”的美称,许多候选人只要聘他做助选参谋,就一定会以高票当选。他曾经说过:“候选人如果懂得比喻的技巧,选举就会比较顺利!”并举出了两段话来做比较。

“最近物价一再上升,在这种动摇的世界经济之下,我曾经具体地去研究原因,以谋求流通机构的合理化。我要以最有效的措施为选民服务。”

“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就以黄瓜来说,是由中间商从很远的乡下买来,经过整理、装袋,才会到我们手里,因为中间要经过许多的商人。”

同样的说明流通机构,后者要比前者更容易懂。前者所使用的词句太抽象,写成文章也许还看得懂,但是用耳朵听,难免觉得莫名其妙;而且因为听不懂,就会产生不安,而不想接受。

至于后者,因为举出了黄瓜,听的人脑海中就能产生明确的形象,从而安心地听下去。当然饭岛清先生的意思,并非指每一件事都要比喻,而是说要想赢得人心,就必须使用浅显易懂的话,才容易使人接受。

与人初次见面时,彼此都会有点紧张。有的人想博取对方的好感,会使用平常不大说的句子,以免对方看不起自己。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作用,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说出太深奥难懂的话来。

要说服对方,首先应冷静听取他的意见,这是你说服对方的先决条件。认真听取之后,你再以“正如您所说的那样,不过……”的方式陈述己见。此时,你的言行已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已接受了他的意见。因此,他对你的建议,也愿认真听取了。博得了对方对你的好感和信赖,问题便有可能圆满解决。

然而,你若不顾对方如何,只一味力陈自己的反对意见,要想说服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湖辉把第一种方法称之为“是……但是方式。”用这种方法去对付那些刚愎自用的上司,尤其有效。向这种人提反对意见,你先采取完全赞同的态度:“我认为正如部长所说……”然后再提出意见。这样,肯定不会招致反感。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用这种方法时,不能让赞同只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嘴里说着对部长的意见如何赞同,但却把极不耐烦的心思写在脸上,一旦被对方看穿,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你应做到:沉着、冷静、不动声色。

十八、对不怀好意的人,该回击时就回击

俗话说:投桃报李。别人敬你,你也得敬别人,别人不尊重你,你就得给他点颜色看看,消消他的气焰,警告他下次不要再如此愚蠢。

一次,诗人歌德到公园散步,不巧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碰见一位对他抱有成见并把他的作品批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狭路相逢,四目相对。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瓜,我决不让路。”歌德面对辱骂,微微一笑道:“我正好和你相反。”说完往路边一站。顿时,那位批评家的脸变得通红,进退不得。

显然,批评家的言行是粗野失礼的。然而,诗人既没有气极败坏地以谩骂反击,也不想吃哑巴亏,而是接过对方的话头,以礼貌的方式,给以巧妙反击。既教训了对方,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体现了高雅风度。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反击形式——反唇相讥。这种反讥往往能抓住对方污辱性话题、机智地加以改造,运用具体丰富潜台词的话语,回敬给对方,简练而精巧,文雅且有力。显然,这是一种具有一定交际价值的以防卫为主旨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有:

1.点睛式就是针对对方的讥讽攻击之词,运用点睛之语,点明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拨乱反正”,使真相大白,将对方陷入不利境地。

苏联首任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一位贵族出身的外交家。在一次联大会上,英国工党一位外交官向他发难,说:“你是贵族出身,我家祖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莫洛托夫面对挑衅,不慌不忙地说:“对的,不过,我们两个都当了叛徒。”对方被驳得无言以对。在这里,莫洛托夫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不与对方在现象上纠缠,而是抓住实质问题,指出了各自都背叛了原来的阶级这一要害,画龙点睛,一语中的,使对方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生活简朴,不太讲究穿着。有一次有位注重衣着但不学无术的德国人,看到他衣袖肘部有一个破洞,就挖苦说:“在这衣服的破洞里我看到了你的博学。”罗蒙诺索夫毫不客气地说:“先生,从这里我却看到了另一个人的愚蠢。”对方借衣服破洞,小题大做贬低人,反映了他的无耻和恶劣的品格。罗蒙诺索夫则机敏地选择了与博学相对应的词语“愚蠢”,准确地回敬给对方,使嘲弄人者受到嘲弄。

上述事例的共同特点是:反讥者并不纠缠对方的不良动机和不实之词,而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托,着力选用精辟、准确、内涵丰富的词语给以回击。从字面上看这些词语轻描淡写,仔细琢磨却“话中有话”,隐含着事实的本质和真相,对方一旦领悟已是猝不及防,只能败北了。

2.作比式有些人常常用不雅事物作比,讥讽、贬低别人的人格。如遇这种情况,你不妨采用同样的思路,以作比对作比,给以反击。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后,赫胥黎竭力支持和宣传进化论,与宗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教会诅咒他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伦敦的一次辩论会上,宗教头目看到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有力地回击了对手。在这里,双方都“作比”,然而,赫胥黎巧妙地把两个作比物联系起来运用“盗贼怕猎犬”这一人所共知的常理,暗示宗教头目与他的现实关系,从而戳穿了宗教头目的丑恶本质和害怕真理的面目。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身材肥胖,面色较黑。一天他在郊外散步,遇到两位花花公子,其中一位大笑着嘲讽道:“你看,来了一朵乌云。”克雷洛夫答道:“怪不得青蛙开始叫了!”那两个无礼之徒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用作比方式反讥,往往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克”关系,或相连关系,附会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压倒对手,批驳对手的目的。若用得恰当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反驳效果。

3.引入式当对方蓄意制造出一种使人难堪窘迫的局面时,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把对方引入这一局面之中,让其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一天,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

“啊,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萧伯纳说,“我所思考的正是你。”金融家想以一美元来耍笑萧伯纳,萧伯纳“接过”这廉价的一美元,设计了一个圈套,把它与金融家串联起来,使金融家成为被戏弄的对象。

诗人海涅是犹太人,有一天,一位年轻学者对海涅说:“你知道在塔希提岛上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在那岛上,既没有犹太人,又没有驴子!”海涅听了,冷静地答道:“不过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要是我俩一起到塔希提岛上,那时情形将会怎样呢?”年轻学者面红耳赤,无言以对。这也是一种引入,把双方都引入其中,就会形成相反的局面。总之,不管哪种方式的引入,都是要使自己从对方制造的窘境中脱身,而把对方置于其中,让其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