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元的诡计
11219600000002

第2章  战争!打出货币新秩序

美元问鼎第三霸权时代

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具推动力的发展手段。国家与种族之间的角逐,无非是为了在霸权主义的麾下争当旗手。随着人类的进步,霸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文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霸权,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又会有其自己的经济形态,而正是这种经济形态,构筑了国际框架。

物产经济时代,种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战争方式就是占领。这也是陆上霸权的主要特征。因为人们生存主要依托农耕、游牧,也就是“物产经济”,所以只有靠占领土地才能获得物产。这个时期,完成这项任务的就是国王麾下的步兵和骑兵(亚历山大在东征的过程中,虽然使用了军舰,但是仍然主要以陆战为主)。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马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神经和血脉。

回想起古老的战争方式,高额的战争成本是人们不得不计算的。就海洋作战而言,人们距离陆地越远,就越会失去重心,控制的效能也会随之衰减。

能征善战的蒙古人曾经征服过大半个欧洲和亚洲大陆,但是正是由于控制的面积过大,使得自己没有能力实施管理,这也是这种占领无法长久的主要原因。

经典的陆上帝国——罗马帝国、玛雅帝国,不论他们拥有多么强大的战争物资储备,无论他们拥有多少能征善战的勇士和运筹帷幄的谋士,都只能屈居一隅,这就是陆上霸权的局限性。

在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海洋霸权的新篇章。当物产经济向物流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此时,催生了大帝国主义经济,而帝国的霸权主要依靠的就是商业贸易。

海洋霸权的到来,使一些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崭新的战争时代。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荷兰、大英帝国,以及早期的美利坚合众国。

这个时期,帝国主义国家都将战争的着眼点置放于控制物流通道上。从地理角度来看,克服海洋上的困难要比克服陆地上的障碍容易得多。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控制海峡等航线的要塞来控制海洋,进而控制物流。按实际投入计算,此时的帝国主义国家较那些陆上枭雄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相对低,而那些陆上的殖民地,由于被殖民者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使殖民国家陷入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其维持霸权的成本也随之增高,这就使很多殖民政府放弃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

新的世界商业体系的形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各帝国主义国家放弃殖民战略,而改为控制海上物流。

然而海洋霸权的实现依然受到空间的限制,常令霸权国有鞭长莫及之感,这时,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形成,可以将其称为第三霸权时代,即货币经济时代。

人类经过历史的蜕变,已经逐渐总结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方式。而货币霸权的出现,正是人们走向文明的又一标志性转变。如果从暴力的特性而言,货币经济时代不用政府发动武力去占领,甚至连最小的投入——“控制要点”,都显得没有必要。正如美国很爽快地丢掉了越南、丢掉了苏比克湾一样,这种霸权已经不在执著于物质上的占有。

但是,在这种物流经济时代,为了尊重资本的意志,人们需要控制另一种隐性的东西,那便是资本的流向,而控制“资本流”正是当前货币霸权的根本特征。

在欧洲大陆上,孕育出了越来越高级的社会生存模式,资本主义诞生,国家制度趋于完善,人们开始追求利润,追求权利。那些历史上的枭雄,拿破仑、威廉皇帝、希特勒、墨索里尼……他们的梦想让大地处于滚滚的浓烟之中,在烽烟四起的年代,他们成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惜一切地追逐霸权。但是,没过多久,最终的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

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而他们却成就了后起之秀——美利坚合众国。一战后,“门罗主义”门罗主义(MonroeDoctrine),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J·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要求,史称“门罗主义”。在“门罗主义”中,提出了“你们别插手”的原则,这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有些中国学者认为,门罗主义的宣布是为了抵御英国对美国扩张政策的威胁,以保障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行动自由。因此,门罗主义也可视为美国侵略拉丁美洲的一种政策。下的美国因战争而获得了巨额财富,它开始成为一个新形成的框架的核心,此时,人们会将常常挂在嘴边的“欧洲”说成是“欧美”,而在二战后,又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人们开始将“欧美”说成是“美欧”。在这一过程中,英镑的地位下降,王冠最终戴在了美元的头上,美元成为世界性的货币,而铸币权也牢牢地被美国捏在手上。

美国不允许其他国家超越自己,它将铸币权握在手中,就等于将世界尽收囊中。然而资本拥有自己的意志,拥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美国在紧握世界资本流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控制资本流的战争过程,而这一战争,被世人赋予了新的名称——币缘战争。

谁为美国人买单?

二战后期,在美国B29轰炸机遮天蔽日的地毯式轰炸下,德国、日本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数百年来所聚集的财富连同其法西斯政权一起化为乌有。在战后,战战兢兢的日本和欧洲人发现,几乎所有的工业商品上都标注着“MadeinUSA”,此时,这些发动世界大战的国家才恍然大悟,美国成了战争中的“渔翁”。

虽然美国也是参战国之一,但是由于其参战较晚,而且战场并不是在美国本土,所以在其他地方遭受战火洗礼的时候,北美大陆正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不仅大发战争横财,还让知名度一跃而起,成为首席强国。

这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资本主义国家,当许多国家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它却找到了崛起的契机。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在1945年一年内,国民的生产总值就达到了2100亿美元,当其他国家政府在为战争消耗资本的时候,美国人的国民储蓄达1290亿美元。时至1948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比重占到了世界总比重的一半多,此时英国仅占1/10,而日本则只有1%。在战争中,美国一跃成为出口大国,西方世界的大部分进口物资都来源于美国,美国成了世界物资的来源地。更让欧洲和日本人惊讶的是,战后的美国黄金储备量达到了西方总储备的2/3.

战后欧洲以及日本的工业和农业体系已经趋于瓦解,工厂变为废墟,设备变为了瓦砾。为了重整自己的工业体系,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需要从美国进口设备,此时,美国人就站了出来,将美元钦定为了世界货币。

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像洪水一样涌向了欧洲和亚洲,至此,美国的货币霸权已经成型。

在二战时期,美国并没有积极地投入到战争中,但是在美国的货币霸权体系建立之后,美国开始一反常态,变得极具攻击性。那些向美国购进设备的欧洲和日本刚刚将自己的生产恢复后,美国就亮出了自己的货币王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开始大批量地发行美元,从日本和欧洲手中购买军需用品和其他物资来确保战争的胜利。此时,欧洲和日本成了为美国买单的战争出资者。

朝鲜战争爆发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在此次战争中,美国政府为了应对巨额的战争开支,再一次采取了向日本和其他欧洲国家融资的手段,这一国际巨头不声不响地利用着自己手中的铸币权,操纵着其他复兴中的国家。

但是,越南战争时期已经与朝鲜战争时代大不一样,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向国外进行了巨额的融资,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远远超出了其黄金储备量,这时,美元的信用已经发生了动摇。人们开始对美元失去信心,并开始积极地想对策。

在其他“美元用户”还没有想出办法的时候,美国政府便开始行动,贬值是其想到的最为犀利的手法。当日本和欧洲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时,美国开始通过贬值来减轻自己的债务。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掠夺。

当欧洲和日本觉醒时,才发现自己手中所持的外币不过是美国政府开出的白条,毫无价值。美国采取这一货币掠夺的过程中,使其发行的货币过剩,根本无法与黄金储备相维系,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弹性的弱点暴露出来之后,法国率先奋起反抗,在伦敦金融市场上,法国开始大量地抛售美元,别的国家也蜂拥而上,一时间,套购美联储黄金的热潮被掀起,美国在短短的数月内便损失了9300吨黄金。仅1971年的上半年,美国就损失了220亿美元的等价黄金,此时,美国这座帝国大厦开始动摇,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美国将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正当美国政府陷入恐慌的时刻,尼克松野蛮地宣布:“暂时中止美元与黄金或其他储备资产之兑换,除非兑换的条件符合货币稳定和美国的最高利益”,与此同时,尼克松总统还宣布征收10%的附加税,以此来限制别国向美国出口产品。

这条野蛮的政令让所有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家感到气愤和无奈,美元成为美国的一纸承诺,只是它变得无法兑现。人们开始明白美国人为什么变得酷爱战争,战争无非是一个借口,是美国人巧取豪夺的保护伞。

沿着资本主义衍生的轨迹来看,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将历史引入了一个新的轨道,这是资本主义和垄断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化的过程中,很多欧洲资本家仍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大多国家还是注重生产产品。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崛起的美国,率先进入了工业化,这就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得较其他国家完善。当到了70年代中期,其他欧洲大国,如英、法、德、意等,也相继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当各个资本主义大国进入了“后工业化”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时代后,物质生产者以及国家的决策者都发现,物质生产的利润空间已经走到了尽头,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生产以外的其他领域。

“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后,美元实际上就脱离了黄金,这样一来,世界货币就迈入了汇率不断浮动的时代。此时,货币体系已经不受生产的物质产品的约束,虚拟经济极速增长,一个膨胀的“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价格对价值的背离。一种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随着供求变化而经常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总是围绕产品的价值进行,时而高于其价值,时而低于其价值,从长期看,价格与价值相符。经济泡沫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如果价格陡然升高,引起众多人的追捧,使价格进一步升高,大幅度背离价值,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就要警惕泡沫经济的发生。时代到来。

有关数据显示,1970年美国的货币流通中直接与生产有关的交易占到4/5,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后的第5年,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交易比重只剩下1/5,而时至1997年,这个比例还不足1%。从1985年到2000年,美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增加了50%,但是货币却增长了3倍……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美国政府野蛮地中止了黄金兑换业务这一事例,也正是其强权地位的完美佐证。

由于很多国家持有美元储备,所以即使美国霸道地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也还是有很多国家继续使用美元。因为在那之前,不论是英镑、日元,还是其他货币,都与美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而且,在此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抗衡,没有人拥有美国那样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没有人拥有发行世界货币的信用值。因此,只要美国人还印刷美元,就会有人去使用它,美元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个大国,成为世界货币。

就这样,一张美元纸币的价值只有4美分,但是它能从别国获取远远高于4美分的不等价实物,而且,只要美国政府的外债达到一定程度,美国政府就会宣布美元贬值,那么其他国家的美元价格就会缩水。

欧洲和日本渐渐明白,美元只有握在美国政府手中,才真正代表着财富,而美国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国家安全保障使更多的国家从美国进口产品,这时,美元又回流到美国,用于进行下一次交易……

金钱与权利的角斗场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欧洲人对待战争的态度也逐渐趋于理性。他们发现,只有建立自己完善的货币体系,使之能够与美元相抗衡,才能真正地摆脱美国的控制。

西欧人着力于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统一迈进。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计划”,即“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约束战败的德国。而第二年的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国家外长在意大利举行了见面会,六国外长签订了《罗马条约》,宣布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该条约自1958年起生效。后来,六国又在1965年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已经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共体。这个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该盟约旨在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至此,欧共体开始了向欧盟过渡的阶段。

欧洲部分大国的这些举动,极大地威胁着美国货币霸权的地位。美国开始阻挠欧洲的这一计划,而其使出的杀手锏就是欧洲人极为熟悉的贬值策略。

事实上,欧盟国家内部及其统一货币的政策自身也存在许多漏洞。

从1993年到1995年,欧洲各国为了达到统一货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不得不紧缩财政。这使各国国内的进口物资减少、失业率增高,欧洲各国努力地实现货币统一,美联储则放任美元贬值。到1995年,除了游离于统一货币之外的英镑,其他国家兑换美元的比值一路下跌。到1997年末,马克较两年前下跌超过了1/4,法郎下跌了1/4,其他欧盟中的国家下跌得更为惨重。

在欧洲,大部分欧盟国家的货币都是与德国马克挂钩,所以,当马克对美元贬值时,就带动了所有其他与之相关联的货币遭受贬值。而这样的厄运不但是因为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难以与美国相抗衡,还因为欧洲各国的投资者不能准确地把握欧洲的币值走向。

在欧洲最初统一货币的时候,由于进入统一货币的第一批国家间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差太大,直到1995年,还有很多欧洲大国没有达到欧元的4条标准欧元区的4条标准包括市场经济法律体制、进出口的市场化控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金融和融资的市场经济规律等几个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执行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统一货币的“绿皮书”,该文件规定,各个成员国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阶段进入统一货币。在1995年末,欧盟的各国首脑再次举行了会议,大家一致赞同“绿皮书”中所罗列的方案,并向美国人宣示了启动欧元的决心。

虽然欧盟成员国的举动向那些屈居于美元霸权下的国家送去了希望,但是由于欧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国家对于欧元的不信任,美元的地位并未动摇。很多国家(包括欧盟成员国)都将手中的欧元兑换为美元,大量持有美元资产。

自从欧洲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之后,巨大的货币环流开始从欧洲向美国流动,而欧洲在这次财富转移中损失了10万多亿美元,即使按照贬值率计算,也有约8万亿的财富流向美国。

可以说,欧洲国家货币的贬值程度不亚于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贬值幅度,虽然没引起股市和楼市的剧烈动荡,但是却重创了欧盟国家的经济。

在货币霸权最初形成的时代,面对货币霸权者的入侵,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于难。

欧盟所遭受的重创引起了两个链条式的反应,首先,它使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的货币不断地升值,并最终引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其次,美国国内也出现了繁荣的假象,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货币涌入美国国内。当美国的制造业走向萎靡的时候,人们还在欢欣鼓舞地认为美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地发展,这是因为股票在升值。

美国的总统克林顿也没有看穿这一虚假的繁荣,令他感到骄傲的是美国在1995年实现了财政无赤字,这是美国数十年来首次实现收支平衡。然而作为资本的载体,货币这一极具诱惑力和杀伤力的经济武器一头扎进美国的证券市场,蓄积自己的能量,等待着又一次的爆发。

在这一时期,美元早已违背了自己的实际价值,虽然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并不严峻,但是资产价值却完全超出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时的膨胀率。这一现象,在80年代时期的日本也曾经出现过。日本在80年代前期,其经济发展水平令世人瞩目,这也是由于其资本膨胀引发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并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是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式的繁荣。而美元此时的实际汇率与其名义上的汇率大相径庭,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早在物流经济时代,国家一般会通过宏观调控使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通胀一旦失控,就会在瞬间演化成为一场灾难性的危机。当货币失去实物的依托之后,其膨胀便会变得毫无根据,因此此时的运作风险不言而喻。美国政府在牢牢握住铸币权的同时,采取了蛮横的货币手段,向其他国家掠夺财富并输出危机。而事实上,当美国的金融市场与其经济增长水平完全分道扬镳时,美国人将经受一场绝无仅有的浩劫。

但是在这一切未发生的时候,从资本家追逐利润的铁律上看,这又是不可逆转的命运……

世界奴隶主:美国人

随着人类的演化,物流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剥削与反抗的故事一直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上演。帝国主义国家不再为争夺殖民地而妄图掌控世界,随着货币经济时代的到来,拥有货币霸权成为新的战略目标。

美国一直是推行货币霸权的首席执行官,即使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也必须接受美国的盘剥,尽管对于霸权并不缺少反抗的力量,但各国始终无法逃脱被盘剥的命运,而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剥削与反抗的方式越来越趋于不明朗……

人们在提到资本家的过程中,随之联想到的便是工厂和工人,然而这种思维模式已经过时,在进入了货币经济时代后,当人们发现炒作钞票便能致富的时候,便没有人去投身于生产和制造行业,要知道,资本家热衷的是资本,而不是制造。

自美国人制定了“钱生钱”的游戏新规则起,人们便开始投身于炒作行业,大量的资金疯狂地涌入了美国的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下属金融子公司也改变了自己的业务,由原本的汽车贷款业务转变为以证券市场业务为主。而自从这一子公司转变了业务之后,公司总资产的占有率也由原来的3%上升到30%,这一现象致使很多高管暗自纳罕:我们是否还要继续生产汽车?

此外,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原本是一家非常先进的国际能源公司,但是当看到别人在“钱生钱”的游戏中迅速崛起时,不禁怦然心动,开始为了进行能源衍生产品交易而造假。到了2000年,安然公司的业务中,与能源生产有关的营业额仅占其全部营业额的3%,甚至有人说“安然已经成为了一家投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安然公司制造出了轰动一时的经济丑闻安然公司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一直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仍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

2001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安然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调查。安然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同年12月2日,安然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美国政府当然不想看到自己国家进入假繁荣状态,但是政府也只能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当美元这一资本的化身侵蚀了人们的灵魂时,任何政府都无法也不敢去阻止资本家们追求利润。历史证明,正是由于欧洲的国王阻止资本家们追逐利润,才导致了自己的覆灭。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与其说是资本家们发动的战争,不如说是隐形的资本发动的战争,资本一直拥有属于自己的意志,它不是让人类享有穷奢极欲的生活,就是让人类遭受被颠覆的命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总值增加了4万多亿美元。在这样的繁荣背景下,其制造业所占的总比重还不足1/10,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现实。

在美国的证券与房地产极速膨胀的时代,美国的制造业正经受着血雨腥风。21世纪初,美国的股市泡沫开始破灭,但是美国政府力挺的强势美元政策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这更加加剧了制造业的困境。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美国的制造业是35%的负增长,第二年,又下降了06%。美国的失业者有65%都是制造工厂的工人。制造业的不景气和美国人的高消费成了严重的对比,谁在养活美国人?

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格林斯潘一语中的,“美国出现了一种非理性的繁荣景象”,而美国的国会和白宫也发现,此时连微调都非常困难。

美元·欧元·东欧擂台

在升值与贬值的阴谋中,美国本土流入了大量的来自欧洲的资产,这使得美国的经济泡沫被吹得越来越大,这使美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股市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持续注入,那么这条维系着经济的链条就要断掉,而美国政府明白,要想维系如此庞大的泡沫,所需要的资金额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一向很管用的调节汇率的方法已经变得不那么有效了,因为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的耐心绝不会超过两周。因此,美国实现软着陆的希望也趋向于幻灭。正在美国人苦无良计的时候,欧元又顺利地发行了。这对于美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要知道,欧元区拥有4亿多人口的支持者,它拥有比美国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很快,很多中东的产油国都表示愿意以欧元作为贸易结算的货币,美国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的铸币权滑向欧洲人手中。

对美国而言,失去铸币权是无法承受的切肤之痛,因为失去了它,美国人瞬间会就沦为“第二世界人民”,这是任何一个美国人都无法接受的。要知道,他们一直自认为甚至公认为是“最高级的国家公民”,他们享有着优越于其他国家公民的多项权利。

事实上,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美国在“腐败”了多年之后,已经变成一个建立在泡沫式繁荣基础上的国家,即便是那些军事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价值两亿多美元的美国隐形飞机和美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航空母舰,以及那些先进的特种部队等,都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大泡沫基础上的。没有人能想象泡沫破碎之后,这一切将何去何从。因此美国人所要做的就是阻止这一切的发生。美国政府发现,战争是打压新生欧元信用的最佳方式,而战场,则非中东莫属。

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南联盟成为欧洲的一个“破碎的边缘”,此时,西欧国家正在急于整合整个东欧市场,而倔强的南联盟成了西欧国家的眼中钉。但是,与西欧国家迫不及待的心情所不匹配的是,欧洲的军事力量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西欧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盯着南联盟,却束手无策。

此时,美国人看到了契机,于是“无敌军团”像“黄雀”一样驶向了南联盟这只“蝉”,一举开进了巴尔干半岛。北约军队开始着手对南联盟实施轰炸,与此同时很多报道也开始披露:美国人的轰炸机在目标选取上没有贯彻经典的“五环”理论海湾战争后,美空军约翰·A·沃登上校提出了“五环打击目标”选取理论:第一环是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第二环是生产设施,包括石油、电力、军工设施及其相关企业;第三环是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部队使用的各种军用基础设施以及部分相关企业;第四环是民心,包括与作战有关的军事与非军事人员;第五环是野战部队,包括防空系统、军营、坦克部队等。在随后的“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和“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军选取打击目标时,都遵从了“五环打击目标”选取理论。,且其国内的精确制导武器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这一报道只能让美国决策者偷笑。美国对前南联盟的轰炸断断续续地持续了78天之久,当时法国和德国也几次想投入战争,为的就是尽快结束这场“轰炸”欧元的诡计。

美国的轰炸十分有效,目标并不是地表上的建筑,而是新生的欧元。也就是说,什么都炸不到也没关系,只要向下面投弹,欧元必将遭受重创。于是,很多投资者在美国的大肆轰炸下,纷纷将欧元兑换为美元,财富又一次疯狂地涌入了美国腹地,欧元开始大幅度贬值。就这样,欧盟即将取得的铸币权被美国的“TNT炸药”炸得更远了。

第一个出局者:苏联

美国在打压欧元的过程中发动了数次战争,而对伊战争也是其中的一次。后知后觉的欧洲人终于看穿了美国的用心,因此在伊拉克的问题上,欧洲主要国家都对美国采取了不配合的政策。

很显然,随着苏联的解体,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已经不再是人们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一次骤然升级,这便是铸币权之争。

克里姆林宫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美国与苏联同样是此次战争中的胜利者,但是睿智的美国在战争中崛起,而苏联却在这次大灾难中受到重创,土地变得满目疮痍,成为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

战后的苏联作为军事大国,成为了美国的头号劲敌,苏联要想恢复元气,就必须依靠自己丰厚的资源储备,与西方的其他国家做能源交易生意以获得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此时,狡黠的美国从中作梗,拉起了所谓的“铁幕”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就这样,美国成功地为西方世界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敌人,也为中东成功地排除了一个敌人。

在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中,石油无疑成了一大热点。作为一种现代工业体系和军事体系都不可或缺的资源,它毫无疑问地被推置到“战争导火索”这一位置。

由于石油的生成条件异常苛刻,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极为不均匀,这就使富产石油的中东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的聚焦点。据探测,这里具备着石油应有的一切生成条件,其储量异常丰富,占世界总量的2/3,仅仅一个与北京市面积差不多大的科威特,其储油量就达到了全中国的水平。除此之外,中东地区的开采成本极低,其沙漠地区的开采成本大约为每桶5~7美元,而近海地区的开采成本也不过每桶25~30美元。这个与生俱来的财富却为这里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中东人民坐享着财富,却失去了和平与安宁。

美国人在抛开了黄金这一信用屏障后,发现了石油这一宝藏。在美国决策者的头脑中,闪现出了新的美元计划,而这一切进行得非常隐蔽。美国制裁苏联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中东的石油击垮苏联的复苏之梦。

当时的苏联为了复苏国民经济,也做出了积极的行动:1945年,为了打通到达西欧的海上油路,苏联开始争夺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苏联单方撕毁了与土耳其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要求重新分割海峡的控制权;1946年,苏联为了获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权而拒绝按时撤军。而一直在旁观望的美国找到了制裁苏联的契机,一场战争打响了。

1946年1月,就苏联拒绝撤军的举动,美国暗中支持伊朗礼萨王室将苏联的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这一暗箱操作致使苏联最终无法染指伊北部的石油资源。

随后,礼萨国王接连发动了两场政变,并顺利地攫取了伊朗的军政权力,在这两次政变中,美元和F14战斗机源源不断地光临伊朗本土。

事实上,在苏联插手中东事务之前,中东一直受控于英国,而美国只能远远地垂涎却苦无机会。当苏联入侵之时,国力衰退的大英帝国急忙向美国求助。于是,从1947年3月,美国开始代替英国接管了土耳其等国家与地区的控制权。

至此,美利坚成功地登陆了中东大陆,并成了这里的掌控者。石油与美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了世人看不透的谜,美国决策者们的深意无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