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11206900000074

第74章 苗族鼓藏节

苗族的鼓藏节是苗族祭祀列祖列宗的一个大典,每个支系的典礼都不相同。鼓藏节又被称为“祭鼓节”,俗称“吃鼓藏”,它在苗语中叫做“牯哝江略”,意思是“鼓社节”,就是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鼓藏节每12年举行一次,以前每次时间持续4年,但如今改为3年。

苗族是聚族而居,“鼓”是象征神灵的物件,所以每次鼓藏节的仪式都是以“鼓”为中心。苗族鼓藏节历史悠久,它是如何发展成现今的面貌呢?

在《苗族古歌》中有记载,在夏王朝的时候,苗族鼓藏节就有了。当时的苗族叫做“三苗国”,在夏王朝战争中往西南方向迁徙,一直迁徙到雷公山定居。在这期间,苗族人一直过着“鼓藏节”。

关于苗族鼓藏节的由来,它也有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鼓藏节是人类的祖先姜央创立的,他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是从枫树中出生的,所以苗族人崇拜枫树。苗族人认为,蝴蝶妈妈的家就在枫树心里,于是就把枫树做成了木鼓,让蝴蝶妈妈可以在木鼓里安息,祭祖就成了祭鼓。

在苗族人心中,最高的神灵就是他们的始祖——蝴蝶妈妈,而他们的神树就是枫树。鼓藏节既是为了祭祀蝴蝶妈妈,也为祭祀神枫树。

鼓藏节是由当地的鼓社组织领导操办的,他们被称为“鼓藏头”,由群众选举产生。鼓藏头安排的事宜有很多,从杀猪到祭祖,所有的活动都安排妥当,而宗族内的成员必须服从。鼓藏节举办的第一年二月份要举办“招龙”仪式。在那一月,鼓社内所有的男女老幼都必须集中到神枫树的树脚下,等候鼓藏头主持“招龙”;在同年七月寅日,社内举办“醒鼓”仪式;第二年十月份的时候,则要举办“迎鼓”仪式;第三年四月份的时候,举办“审牛”仪式;等到第四年十月份丑日,人们将会举行杀猪祭鼓仪式,这一日也被称为“白鼓节”。仪式结束后,整个鼓藏节也就完成了。

在鼓藏节所有的仪式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招龙“仪式。

招龙仪式是雷山苗族祭祀神灵的大典,里面每一种礼数都有相对应的规定。比如:祭祀中杀的猪必须是阉割后的公猪,而且猪的毛旋涡必须周正。杀猪的时候,猪头要朝着东边的方向。猪死后,要先割下猪心窝上的一块肉,拿去祭祀祖宗。猪的四条腿砍下留着,等到亲族内的人送礼时,拿出去招待客人,而自己家的人只能吃猪肚子上肉。

关于“招龙”仪式,在当地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苗族有一首古歌,叫做《枫木歌》,这首歌世代相传。歌曲中描述: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有十二条水龙,十二条旱龙,水龙都是被水牛管理的,而旱龙是被人管理。苗家人都是以养殖农耕为主,所以苗家人的需要招来“水龙”,希望有充沛的雨水保证农作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招龙是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怎么进行招龙仪式呢?就是在鬼师们的带领下,每个寨子内的家家户户都得选出一个代表,由代表扛着铜鼓,背着祭品,沿着寨子内最高的山脉缓行。就算是下雨天,整个招龙队伍也没有停下步伐,队伍中的男女老少,他们都带着一个虔诚的心,仿佛肩上的铜鼓就是希望。到了高高的山顶后,鬼师和寨子里的老一辈摆好祭祀的坐姿,鬼师们就是念起“招龙”的祭语。念完后方可踏上归家的路途,一路上鬼师撒着招龙米,每一个山头都会插上招龙的白纸钱。当招龙的队伍来到了“迎龙坪”时,寨子里剩下的人都聚齐了,他们早已经在供桌上摆好祭品。鬼师将招龙米和龙脉上挖来的龙土,连同猪肉发给寨子里的每一户人家。这些东西表明,龙已经进了各家各户,以后会得到龙的保护。

苗族鼓藏节具极具民族传统文化,它内涵丰富,形象地表现出苗族人的人生价值观。我们从苗族鼓藏节上看出,苗族人具有怀念先祖、尊老爱幼、勤劳俭朴等特点。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苗族鼓藏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