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11206900000061

第61章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此地。伏羲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传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教人们制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等等,在伏羲的领导下,先祖们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伏羲是建立华夏文明的大功臣,他为中华的昌盛奠定了基础。百姓们为了纪念伏羲,就给他修建了庙宇,并且进行一年一度的“太昊伏羲祭典”祭祀活动。

我们人类的老祖宗,他的一生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伏羲与神农、黄帝都是人类的先祖,他是华夏太古三皇之一。在中国神话中,伏羲和女娲一样,有着蛇的下半身,人的上半身。伏羲是大智慧的存在,所以很多百姓都会去向伏羲问问题。

从前,人们对天上的云朵、下雨、下雪、打雷、闪电和地上刮风、起雾等自然现象都不知道,于是便有很多人询问伏羲原因,伏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边捕鱼,他捕捉到一只龟,这个龟浑身白色。伏羲十分惊讶,这世上白色的龟可少见!当年天塌地陷的时候,白龟的老祖宗救了他和妹妹女娲,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看着自己捉住的白龟,伏羲心里思量着,莫非这白龟是那只老白龟的后代?

于是,伏羲便把白龟养了起来。他挖了一个坑,在坑里面灌满水,之后将白龟放在里面。伏羲把捕捉到的小鱼虾放在坑内,白龟饿了就去吃食。伏羲每每看白龟的时候,白龟都会游到他的跟前,趴在坑边一动不动。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个坑内的水总是清澈无比。

伏羲没事的时候就会看着白龟想世上的难题,看着看着,他的目光落在了白龟的龟壳花纹上,于是折了一根草秆儿,他在地上划出和龟盖上一样的花纹,边画边想,伏羲一共花了八十一天,最后被他画出了名堂。他用一通道儿当阳,一断道儿当阴,一阳二阴,一阴二阳,来回搭配,画来画去,画成了八卦图。

后人把伏羲养白龟那个坑叫白龟池,画八卦那地方叫画卦台。

伏羲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伏羲降龙的故事绝对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

在很早以前,在西面有一座大山,山中有个深水潭,方圆百里的百姓都靠着潭内的水浇地、做饭、饮用。

有一天夜里,外面刮起了狂风,树叶被刮得“哗哗”响,很多大树折断了,连房屋都倒塌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条黄龙从别处飞来,它钻进了深水潭,这条黄龙作恶多端,它吃人,又吃畜生,弄得这一带百姓民不聊生,只得纷纷逃去外地。伏羲在八卦台内掐指一算,知道西方有条黄龙在作恶,于是他拿出自己的青龙拐杖,拐杖抛向空中,一条青色的大龙盘踞在天空,伏羲骑着青龙来到西边大山里的深水潭。

黄龙见到青龙后,立马上前撕咬。两条龙打得很激烈,天空下着倾盆大雨,在雷电交加的环境下,一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青龙受了很重的伤。眼看青龙就要战败,伏羲用唾沫在青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图。青龙瞬间变得强大起来,又和黄龙打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战胜了黄龙。

伏羲收复黄龙后,为了防止这条恶龙再为害人间,他在黄龙的身上画了一个八卦,将黄龙变成了一座山,接着将青龙变成一块大青石,压在山顶,从此黄龙没有再出现。

太昊伏羲祭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特征。第一,祭典与民间的生产和发展相互依存;第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伏羲祭典都比较固定;第三,具有区域民俗祭祀的传统与天子祭祀礼仪相结合的特征;第四,伏羲祭典不单单是一个祈福的活动,它在祭祀过程中可以弘扬中国文化和伏羲精神;第五,太昊伏羲祭典不分贵贱,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都可以向伏羲拜谒,伏羲祭典变成了一种具有群众性文化特征的活动。

太昊伏羲庙祭典,在各个历史时期,其祭祀规格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伏羲祭典最兴盛的时期在明代,它是由朝廷颁发祭文,一年两祭,一祭三日。到了清朝的时候,祭祀的程序和礼仪简化了。到了民国时期,祭典更为精简,由民间祭祀组织主持祭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恢复了清代的祭祀规格,祭祀日期改为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七日,一祭三日,一迎礼,二大典,三送礼。

最近几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太昊伏羲祭典祭祀活动越来越重视,从2005年开始,祭典都是由政府主办。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人们都要在伏羲陵举办朝祖进香祭典。祭典活动举行期间,最热闹的还是二月初十至二月二十的10天,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日的3天,可说是祭典的最高峰,逛会的人群摩肩接踵,每天可达二十余万人。广大劳动人民把自己的愿望、理想融入庙会活动之中,希望可以得到伏羲的祝福和保护。

太昊陵庙祭祀是我国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能够凝聚中国民族的团结力,让人们时刻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