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11205400000013

第13章 菜根第一味苦(11)

携带火种的人一定不会玩火自焚,因为他懂得珍藏也懂得管理。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后,他和亚伦把族人引向自律,没有背离神的旨意。“盗火自珍”的人被火祝福,“借火炫耀”的人一时侥幸得意,往往玩火自焚。所罗门王也不是不信祖先所信的神,但他娶了那么多外邦女子,同时也信起了她们的神,这就乱了。所罗门到处借火,他不知道火与火是冲突的,硫黄与乌炭不是一回事,太阳与地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所罗门借火炫耀,借太多火他就太明亮了,以至引火烧身,最终国堕人亡,险些毁了他父亲大卫王的基业。

生长富贵,必迷群花。看牡丹的人看芍药也好,喜欢玫瑰的人偶尔欣赏月季。群芳谱的制定必有一个赏花爱花护花的人,可惜他不是造花的神。

富贵之为病在于嗜欲深,不能自拔。如果能硬下心肠把花花草草一起除掉(旁白:指自除花心),或另换一个地方,这也罢了。如果舍不得,必将全部落空。隋炀帝身隐迷楼,唐明皇情殇长生殿,不关别人的事,是自己多情。

富贵病不如清平乐,又富贵又清贫,自是人生极品。大家来读首黄山谷的《清平乐》词:

休推小户,

看即风光暮。

萸粉菊英浮盌醑,

报答风光有处。

几回笑口能开,

少年不肯重来。

借问牛山系马,

今为谁姓池台。

小户是清贫人家,但看风光是一样的好。饮酒笑谈,不必清幽之处。繁华酒楼,进出食客如盘中之鱼,碗底之羹,枉自倒掉了。诗中用了一个典故“牛山系马”。牛山在山东淄博,过去齐景公游牛山,北望山下的都城,不觉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唐才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云:“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古今兴亡,家国盛衰,感慨很深。

心一真切就看到奇迹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人心一真就可以看见奇迹,出现生机。虚假狂妄的人徒有一个身体,真宰(真气、元气)已亡,与人面对面目可憎,与己面对形影相吊而已。

我们已经知道“借火炫耀”必会乱了本来的真火,即使不会误伤别人,也会玩火自焚,走向死亡。此处讲虚伪狂妄的人,空有身体,不见主宰,行尸走肉做事完全不见人气,说话完全不近人情,这种人自己静下来恐怕也要形影相吊,自觉惭愧。其实孤魂野鬼是最可怜的。

我们如何超度他?那就要做场法事。这是道教禳灾的秘术,借千人看、万人评引开邪物注意力,从而达到招魂目的。这法术很灵,但据我看恐怕还是慈母哭儿的眼泪感动了上苍,一颗爱心让孩子缓缓苏醒。

爱心可以招魂,真心可以救世。又真又爱之心,便是上帝造天造地造人造物的法力所在。神是一个灵,我们要用心灵诚实来敬拜他。

将心比心,以灵对灵,以泪换泪,以魂招魂,这就是我认为的真正招魂的法术。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没有做不到的事。真的,你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心,它就认识到你,灵灵合一,心心无二,水乳交融,电光石火间刹那见元神。飞霜时称为金秋,城陨处看见自由,那坚硬的金石在仙人手中竟柔软可捏,你说他的内心有多强大?肉体,不过是工具。心灵,才是致命武器。我讲一个故事“犹滴刺杀何乐弗尼”,这故事出自《圣经后典》。故事中的犹滴,是犹太人中的女英雄,好比后世法兰西民族的女英雄圣女贞德。

很久以前,当亚述人的王尼布甲尼撒进攻犹太国的时候,犹太人中出了一个大英雄犹滴。当时,尼布甲尼撒手下的大元帅何乐弗尼所向披靡,犹太邻国利比亚国、吕底亚国、基利家的领土、米甸人的城镇,全被攻破。已经被攻破的和还没攻破的民族都恐惧万分,自发组成和平使团谒见尼布甲尼撒王,俯首称臣,献花献舞迎接侵略者。即使这样,他们的神庙与圣树还是被摧毁了,元帅命令所有人必须奉他们的国王为神明。这样,一心敬拜独一真神的犹太人面临灭顶之灾。

这时,犹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勇敢地行动了。犹滴是个寡妇,但非常美丽,她向上帝祷告后,叫过来她的女奴,脱下居丧的衣服,洗澡,身体涂上名贵的香料,穿上华美衣服,戴上宝石与珍珠,戒指、耳环、手镯、足钏,无一不美。她往头上扎了一条长长的丝巾,为的是当她站在山头时远处的人就能看见。她的武器就是她自己,另外还带上一皮囊酒和食物。她与她的女奴被敌人截获,这是她所愿意见到的。她被当做礼物献给大元帅何乐弗尼。何乐弗尼看见一个美丽的犹太女人跪在他面前不由大吃一惊。犹滴花言巧语解除了敌人的武装,并且温顺地陪敌人饮酒。夜已深了,客人们恋恋不舍告辞。犹滴走向那张大床,望着烂醉如泥的敌国英雄,再次向上帝献上谢恩的祷告。

犹滴有了拯救人的真心,上帝就为她壮胆。在旁人看来,一个弱女子要杀死一个战无不胜的大元帅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凡事合神心意,说能就能。果然,霜飞城陨,反败为胜。我们从犹太人的英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其要点为真心不妄,坚持自己的信仰。

恰到好处,处处都是路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要想文章做到极处,没别的稀奇,只是一个恰到好处。做人做到极处,没别的不同,只是一个天然。

需要先说明的是,人品没有“极处”,做人不可能有最高境界。像犹滴救了犹太人,用的是“卑鄙”手段,因此成功了她也不自夸。自家说有境界,那就没境界了;自家炫耀人品,便无品味。此处讲“人品做到极处”,意思是“做人到最后”。“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讲做人到最后找到最本真的东西,那就是真爱力量。做文章也是这样,话说多了即成文饰。

“恰好”、“本然”,这是时时要强调的。犹滴杀了何乐弗尼,立即全身而退,并没有去杀更多的人,否则她想退也退不了。“恰好”即掐好,能掐会算,才是先生。过了那个点就坏事了,赶上那个点,事就成了。

把针调正不会撞车,把人支开才好动手。不能前、不能后,千钧一发似危实不危。不能左、不能右,左右逢源成中心。种种这些,要向别人学习。

幻境放下就有实为

以幻迹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从幻处讲,不要说功名富贵,就是自己的身体也只是临时照管。

从真处讲,爹真妈真,兄弟姐妹真,天地万物都是亲哥们,要活大家一起活一把。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打开枷锁担大任。

庄子云:“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南华经·知北游》)

为什么要分真幻呢?太虚幻境真不真?不真。警幻仙姑真不真?

不真。红楼十二曲真不真?不真。但为何秦可卿是真的,醒后贾宝玉与袭人偷试那一把也是真的?说不清楚,最好放下,没到时候很难说谁对谁错,谁真谁假,将来自见分晓。

《佛遗教经》云:“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着,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佛祖连打了两个比方:“众鸟折树”,讲随众人必毁善根;“老象溺泥”,讲随世相必堕红尘。红尘为幻,红尘之苦却是真。红尘中人为幻,红尘之乐却疑真。这是怎么回事?

《阿弥陀经》上称佛法为“不可思议”,经卷结尾,佛祖连称渡人为“难事”,所说之法为“难信之法”,其艰巨可想而知。看了《阿弥陀经》,当时我想什么东西居然也让佛祖犯难呢?求之内外,终觉茫然,但有一点我却明白了:“难”的必是“真”的,否则就不会那么难了。易者易失,难者难求,恒信者自会永恒。似乎,大有能力者去做大难之事,全能者做全然犯难之事。

要想求真,须向“难”中求。现在的木匠“噼噼啪啪”一阵乱敲,也能做出家具来,过去的木匠精雕细琢,那才是真家具。我家里收藏了一对老椅子,我坐在上面常常受教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位不知名的古人。什么原因使他如此认真地雕琢呢?似乎不仅为了工钱。当他工作的时候,他就与内心的神明打成一片,他收到来自神秘世界单独向他袒露的秘密,因此他异常敬业并带有无法隐藏的神性。他是上帝之手,他手中的刀不是按他自己的旨意,而是出自神意工作。他绝不能想怎样就怎样,他等候指令。他因神启,有了先见之明而无后顾之忧,工作成享受。要说难也真难,但越难越成诱惑,越不可思议他越要实现它。眼看奇迹发生,这是做人的乐趣。“看得破”,他知一切不过是这样,这世界原不能束缚我,我有诸般不必说的自由。“认得真”,认准了做便是。“任天下之负担,脱世间之缰锁”,由真入幻是起手第一式,进入形而上的广大思维空间。由幻入真是收官,输赢见分晓,努力落到实处。刺客见血,谁说不真?当组合的材料暗合人的形态,迎接人的身体,就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椅子就是这样诞生。

世界上第一把椅子诞生于坐的梦想,第一张床诞生于卧的寄托。

梦话并非全是胡话,幻境中常吐真言。虚幻助真修,只是不要玩虚了。

凡事只做五分好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爽口的美味都是烂肠腐骨的毒药,但如果只吃五分就没什么害处。痛快的事都是招致亡身的媒介,但如果只做五分就不会后悔。

十个果子两回吃好,一个果子两回吃更好。半边果子也要分给两个人,这便是“二人为仁”的爱心得来之处。美味腐肠,美事失德,只做五分,便有余地。一有余地,路子就宽,心地也宽。

要说人好勿言人坏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不责备人的小过,也不记人大过。不发人阴私,也不当面中伤。不念人旧恶,也不贺人新败。这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

马腾想趁曹操赤壁之战大伤元气之际捞一把,然而曹操依然有能力把他灭了。千万别说不会遇见曹操这种人,把人逼急了,人人是曹操。不责人过自是美德。刘备名言:“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何必责人?何必自责?至于阴私隐私,是人立身之本。挖人参挖断了根,来年就没有了。小心翼翼捧宝留根,来年还有。要说人好,不好也好。勿言人坏,虽坏不坏。坏人都爱听好话,你就用好话引他向善,岂不胜于大家恶斗一场?

自重不怕人看轻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士君子自重不自轻,一旦自轻万物都能伤人,就失去了做事做人悠闲而镇定的趣味。这是指对内要“重”,对外则要“轻”,做事如果太看重就会被事情捆绑,失了生机。

君子自重,看轻自己事情就做不成,大家没趣。同时,做什么事也不要太看重,否则就拘泥了,活泼不起来,难以做大。君子分得清轻重,看得出好歹,老人老话常给新人新生。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孟子说:“千金之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何等看重自己。越是这样,越能悠闲镇定。“镇”字怎么写?“镇”字是真金。有真金镇着,还怕场面会乱吗?

不怕虚度就怕不敢赌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天地万古常新,人的生命却只有一回。即使一个人能活百岁,每天都容易一晃而过。这样看来,我们有幸做一回人,不可以没有生活的快乐,也要时时看看有没有虚度。

虚度光阴,光阴岂有错?白过一生,谁的一生?世界对我们够好了,我们却怀疑它不够哥们。什么都白给你,你却都扔了。越不该的越要,引狼入室毁了家园。天恒地古,人在动摇。厌世无益,弃世也无益。

生有生之乐,亦有生之忧。我曾说:“万代伤心,千秋绝情,人生百患,一赌倾城。”在这万而千,千而百,百而一的过程中,我在哪里?最终又如何?那最终的一赌,是否会赢得倾城?试看窗前日影,又照颓颜入镜。缓缓起身,转见暮景苍黄。

放下恩怨好当王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一些人的怨恨产生于另一些人的道德太出众了,一比较恨就上来。因此与其人说我好,不如把我忘了。同样,仇因为恩而确立,报恩势必要报仇。因此与其让人知恩,不如恩仇两忘。

恩仇两清,侠客快意。无德无怨,仁者忘言。我不要人家说我好,也不怕人家说我坏,做人做自己,走路走自己。“坦荡荡”,不是因为手里有机枪。“常戚戚”,又与亲戚何关?人际圈子让人困扰终生,其实只管做好自己就简单了。

放下恩怨好当王。所谓王者,并非从暴力而出,而是从仁爱而出。

王者的工作只有一样,就是调和人心。他是月老红娘,不是法官警察。

真正的王者没有政治的版图,只有人心的版图,他争取“自己人”不是靠枪,而是靠自己的行为。“占山为王”,这太小气了,占一百年也只是草寇。圣王治世,只是一个孝道人心,自然天下顺服。因他给人所需,便是人之所需。他只管提供理想,剩下的每个人自己实践。在他的国度里,狮子也吃素,牛羊却胜过猛虎。并非一切反转过来,而是回到另一种真实。其实天性里没什么真实,镜子要你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

解孽之道在于忏悔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老年疾病是年轻时落下的根,一生罪孽是兴盛时犯下的行。因此每当兴盛,君子就战战兢兢。

“造孽”时都有快感,快感过后苦处说都说不出来。《佛遗教经》上说:“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讲人心如毒蛇,比野兽吃、强盗抢、大火烧还猛。但它又很温柔,好比有人拿糖骗人落坑。“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这句经文好。

“持盈履满”指鼎盛时期,这时期正是跌倒的时期,稍有不慎,一脚踩空,宝座变成鸟巢。这鸟巢是鸟的天堂,对你来说就是地狱。因此君子战战兢兢是免不了的。明哲保身也好,继续向上攀登也好,全都靠的是一个谨慎。“解铃还需系铃人”,当初怎样造孽,现在就怎样解孽。解孽之道在于忏悔,王者引罪归己,便是赎民于赎无可赎之地的唯一做法。

强化手段不如淡出自己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买恩不如扶持公议,交新朋友不如搞好老朋友,立美名不如积阴德,崇尚奇节不如平庸做人。

几个小钱买来小恩小惠花不了多久,大批量结交新朋友转眼就忘,爆炒自己出名一不小心就暴露浅薄,特立独行人家不过是看笑话,以上四者都是小把戏,真的不要再学别人去玩了。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那一招别人有别人的道理,对自己未必灵。凡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人心而异。

扶持公议并淡出自已,有选择机会就推荐人家当主席。不忘给老朋友打个电话,发个电邮。暗中为后人积德。一生平庸但又不失进取。

以上四者是好的。尤其好的是后两条:“种隐德”、“谨庸行”,这是圣人境界。

不起私心便无众怒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遗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

不要触犯众怒挑战公理,一犯众怒就会被打倒,万古蒙羞。不要在权贵的后门歇脚,一歇脚全身都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