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子女关爱父母健康的枕边书
11201600000113

第113章 中老年夫妻冲突的常见原因

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相比,当今社会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化,而家庭职能却并未相应减少,致使婚姻负重相对增加。这就使得婚姻中夫妻之间的冲突显得极为常见,而且难以避免,有时矛盾甚至不断激化,使夫妻在维持美满婚姻时遭遇极大困难。

当两个有不同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的男女,自觉自愿接受法律约束、限制某些个人自由生活在一起时,欲协同建立共同的生活习惯,维持长久的和谐关系,并非易事。婚姻中夫妻关系的协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尤其作为老夫老妻,相处了这么久,大家最初时想极力掩饰自己缺点,表现自己优点的心态已经早消失不见。在这个时候,彼此也开始更关注对方的缺点,这就使得双方会产生很多矛盾,一般来说,引起夫妻冲突的心理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类。

需求不满

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伴侣关系,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感情疏离和心理孤寂,婚姻就可保持相对稳定;反之,某些需要得不得满足则会感到心情不畅,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

动机偏离

不同人的结婚动机是有差异的,如声望仰慕、才智崇拜、金钱引诱、美貌吸引、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等,都可以单独或互相结合为结婚动机。初始的结婚动机在婚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初始动机如果与婚姻中其他正常的欲求发生抵触,常会造成夫妻关系的紧张;引起结婚动机的某些情况(如身材、外貌、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疏离,进而产生矛盾。

过度情绪化

有的夫妻在新婚时百般努力,力求建立美满的婚姻生活,对婚姻存在着过高的期待,但现实的婚姻生活总有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对方表现也并非当初所料,由此感到“现实不理想,理想不现实”,因失望很快对美满婚姻建构失去热情。

价值观念不一致

通俗点说,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夫妻双方价值观念不一致如果体现在言语沟通中,常表现为激烈的争吵;如果不一致表现在行为方面,冲突就更具有实质性,后果也更为严重;此外,对人生目的、幸福、成就的看法等核心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一般也是持续的,双方在生活中碰到相关问题时,往往言语上互相指责,行动上背道而驰。

“自我”远离

自我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取向等。婚姻不仅是双方在法律、经济、生理等方面的合二为一,也是两个“自我”的结合。“自我”远离的表现有: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夫妻的婚姻动机都是利己,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对方作贡献;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应具有的促使双方心理健康的功能丧失。由此可见,两个“自我”的远离也会造成夫妻关系的疏远。

角色适应

中老年人往往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并且受道德约束、法定责任、多层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制约,需相应担当起多种社会角色。如婚前缺乏对角色变化的心理准备,婚后又未能及时补救,主动做出调适,可导致家庭角色混乱,常造成婚后夫妻关系的不协调。

奉孝箴言:

夫妻的意义在于相互扶持,共同前进,如果常常出现冲突,则会使双方关系变得紧张。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子女要在双方的调和的作用,最重要的则是双方都多一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