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1199800000054

第54章 生物钟与时差综合症

人有体内时钟,地球上有各种生态周期。它们协调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和绚丽璀璨的自然环境。然而,现代文明往往会使这和谐的节律受到侵扰,从而造成麻烦。

乘飞机旅行的人,由时差引起的不适便是典型的例子。

人体钟不可能像现代喷气发动机那样高速运转。在东西方向飞越时区和日界线时,旅行者会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或赚来一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从华盛顿飞抵西安的游客,刚下飞机时会感到紧张、劳累和不习惯。他们的这种感觉并不是虚幻。因为实验已经证明,快速跨越时区会使人产生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美国的一组志愿人员曾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和菲律宾的马尼拉之间做过往返飞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些人在到达目的地后34小时内,没有一个人能够顺利完成10个两位数加法运算,有些人的“反应时间”甚至增加了2~3倍。而在南北方向飞行(时差小于半小时),则没有类似现象发生。

在这个实验中,俄克拉何马城与马尼拉之间的时间相差10个小时,试验者在飞行中要跨过10个时区。如果飞机在1月”日上午5时起飞,经10小时飞行后到达马尼拉,试验者体内生物钟保持在当天下午3时,(俄克拉何马地方时间),但这时马尼拉的地方时间却已经是1月28日早晨6时了。试验者普遍因为27日这一天“变短”而感到不适。

这是由东向西飞行的情况。反过来,由西向东飞行时也是如此。

这种由于人体内的生物钟和地方时间(外部时间)突然失调而引起的人体不适,就叫做高速飞行时差综合症,也叫时区疲劳症。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跨洲过洋的旅行机会逐渐增多,因而时差综合症也就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德国民航局的研究人员就曾提出过这样建议:作东西方向飞行的游客到达目的地后,最好先休息一天,然后再外出游览;商业人员在到达后的34小时内,最好不要从事重要的业务活动。另外,据说美国政府还正式规定,外交官作这种飞行后,必须休息一天,才能进行谈判。

除时差综合症外,夜间工作也会在短期内影响人的精神状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强,实行三班工作制的地方越来越多。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工人,如果对日常生活程序的这种改变缺乏充分准备,除有精神不适外,睡眠、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也会受到影响,倒班时往往要发生差错。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加速对于新生活、新作息时间表的适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加强白昼和黑夜性状(包括光亮、黑暗、进餐、休息等)的对比,主动适应新程序,使自己的体内时钟尽快地和外部环境同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