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人是以肉体的人为载体,延续着人类的智慧生命。人类社会离不开环境场激励与激励环境场,教育的全部内容在于塑造环境激励场。学习型社会环境正是人类智慧发展和进化的源泉。
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环境往往是成就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关键。我们发现,大视野观察,能“放大”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大环境思维,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当我们通过主动学习调整了个人的心态和行为,用新的观念和形象激励了环境场时,环境场也会变得更和谐、更适宜自我成长,这就有了“环境场激励与激励环境场”的新理念。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就在“大视野观察和大环境思维”中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吧!孩子会和你一起成长起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环境往往是成就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关键。当我们看到别人常常是幸运者,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作支撑,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机遇时,我们却在平凡的生活中面对尴尬,或在一次次被否决中痛感怀才不遇,或在忌妒、打击中遭受莫名的痛苦。当我们一旦陷入这种心理“不平衡”中挣扎不已时,就会发现更大的烦恼将接踵而至。我们变为自己不快乐,也不能让别人快乐的人;自己痛苦,也给孩子带来痛苦的人。
心态的选择取决于智慧,而学习(也许是读一本震撼心灵的好书,也许是听一场生动的演讲报告,也许是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能唤醒心中的智慧。我们发现,大视野观察能“放大”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大环境思维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当我们通过主动学习调整了个人的心态和行为,用新的观念和形象激励了环境场时,环境场也会变得更和谐、更适宜自我成长。这就有了“环境场激励与激励环境场”的新理念。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就在“大视野观察,大环境思维”中创造成长环境吧!孩子会和你一起成长起来。
作为宇宙间存在的智慧生命体——人类也是以肉体的人(生理的人)和精神的人(以信息场形式存在的无形人)共存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这就决定了智慧人的进化,不仅是肉体生命的进化,也是以信息场形式存在的智慧生命信息网的进化,即智慧的进化。当先天的生理基因保障着智慧生命在遗传中制造出更适应自然环境的肉体时,以生理人为载体的智慧生命信息网则在融入人类社会环境场中实现着智慧遗传。科学的进步使大自然造就的人类在适应环境场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也在认识世界中成了唯一能改造世界的高级物种。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正是人类智慧进化的体现。
社会遗传就是环境场对人类智慧的激活和智慧信息的全方位链接。每一个出生婴儿都有极大的智慧潜能被智慧生命点化成高智慧人才,然而是否能成为高智慧人才,却取决于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场。教育其实就是塑造有利于孩子成才的环境激励场。当受教育者在智慧环境场中受到和谐的智慧激励而真的产生类似于电磁谐振似的激情时,就会把潜能变为发展智慧的行动。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发挥、知识的吸纳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就是人才的智慧水平。
我们同时受到启示的是,环境场的塑造也需要有激情的智慧人激励。当人类的智慧水平不断提高时,也使智慧信息环境场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只有这种良性的循环,才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动力。而这一循环的关键,是人类的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智慧教育。随着人类智慧水平的提高,人类学习的内容已不单纯是改造世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学会做人、做事和相处的道理以及积极实践成了完善人类自我的关键问题。教育的任务也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和研究方法了,以人为本,如何塑造和激励人的发展智慧力成了主要课题。
作为社会遗传的武器——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了。如何认识教育的规律,如何适应智慧人类的发展和进化,使人类能在未来生存中创造出更大的时代辉煌,正成为有识之士注目的焦点。融入大自然环境场和人类社会环境场的创新激励教育是人类智慧发展之源。
环境场激励与激励环境场
人类的社会生存环境,是一个无形的智慧信息环境场。作为大宇宙信息场中的人的智慧生命信息网是与大自然相融的智慧细胞。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人,正是在这一环境场中不断受到全方位激励而发展着智慧,而每一个智慧人也在自身的发展中,以自身的行为和所伴随的智慧信息流不断激励着这个环境场。人类用主动的智慧行为塑造着智慧信息环境场,也在环境场中受着激励,进一步发展着智慧,这就是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动力。环境场激励让生活在环境场中的人因“谐振”而产生激情,激情燃烧中震撼着有行动力的生活,塑造出人的品质;每个人“从我做起”的智慧行动,为环境场增添着有活力的激励因子,在融入环境中成为对他人再激励的动力。这就是环境场激励与激励环境场的和谐循环。
为什么生存在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智慧力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所受的环境激励不同。从出生的婴儿到长大成人,如果他是生存在高智慧的家庭环境中(不是指高学历家庭环境)或是在社会环境场中不断受到高智慧人的信息场激励,他就会在智慧激情激励中成为高智慧的人。因为高智慧环境会使刚刚出生者在行为激励中顺利度过初为人者的模式教育期,会根据智慧人的核心思想在激发兴趣和主动性中塑造人格、锻炼能力、迅速吸纳最有用的知识。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家庭环境和局部社会环境并不那么如愿,把本来有极大潜能的孩子们的智慧压抑了。或许孩子们出生后,立刻在无知家长塑造的宠爱环境场中,塑造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人格;在厌弃学习的父母塑造的无知环境场中,塑造着不爱学习的习惯;在轻视劳动实践的父母塑造的“逼学”环境场中,塑造着没有能力的书呆子;在打骂、压制兴趣和创造、干涉指责过多的环境场中,塑造着失去自尊和自信的恶孩子、愚孩子、苦孩子、懒孩子。
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二十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的八代子孙中有三百多名乞丐,七个杀人犯和六十多个盗贼。一个家族有没有好的智慧环境场,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家庭智慧环境的塑造问题了。
同样,局部的社会环境场(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也会对生活在环境场中的人产生着巨大影响。一个充满快乐和激情,人人求上进,个个勤创造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企业环境、城市环境,会使环境中的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同学、领导和职工、政府和市民如同心协力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创造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智慧新生活,谱写激情燃烧的人生岁月凯歌。而一个充满苦恼和压抑,不断有精神污染袭击,人际关系恶化的环境却会使环境中的人随波逐流,放弃成功,很难培养出高智慧水平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环境,使受教育者在环境中受到激励而产生智慧生活的激情,这就要求环境中要有新的激励源。这个激励源就是智慧人生的先行者,通过智慧人对环境的激励,塑造出一批高智慧水平的人群,进而通过这些被激活智慧的人去创造新的智慧环境。如此周而复始,促成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发展。然而,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别人去激励环境场,只有人人“从我做起”才是出路。
于是,一种新的智慧师范学校有了产生的必要:为激励家长成为家庭环境激励者的学校、为激励教师成为学校环境激励者的学校、为激励企业领导成为企业激励者的学校、为激励市长成为城市肌理者的学校。有更多的人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成为爱心激励者、行为激励者、宣传激励者、信任激励者、快乐激励者、信念激励者……我们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企业环境、社会环境就会大大改善,使更多的人成为智慧人,促进人类“智慧经济”的发展。这种正面的环境场激励和激励环境场,将会使人们远离无教养的打骂和争斗、无理智的伤害和破坏、无素养的嫉妒和拆台、无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无志向的混世和赌博、无成功的事业和工作。当人人都自愿、自主、自动地融入人类社会大环境中用激情去创造并同时在大环境中受到更高层次的激励而不断提升智慧力时,群体智慧力的发挥推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大进步、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在高学历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也面临着智慧危机。有些孩子缺乏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差,生活乐趣少,有的还出现自杀或伤害别人的情况。这不得不让我们考虑,高学历父母也不一定能塑造出高智慧环境。高智慧环境场的塑造是需要学习的,绝不是有学历就会自然形成的,学历只代表曾经受过的教育,不完全等于有智慧。对于孩子的家长,塑造智慧环境激励场也是需要学习的。通过学习改变观念和行为,才能用智慧激励环境场,塑造包括孩子在内全家人的高智慧水平。
面对社会环境的恶化,人们常常在埋怨中放弃对自己的改变,最终以自己的无奈和无知以及消极面对社会环境场,面对家庭环境场。这就出现了整天是“坏消息”、“坏心态”、“坏事情”、“坏孩子”的情形,使环境场信息变得更不利于人的生存。有潜能的孩子也会在这种负面激励中变得人格扭曲、能力低下、认知落后,那些老人不快乐、中年人下岗、孩子待业的家庭也是往往与家庭的环境场恶化有很大关系。
当人们理解了环境场的改变需要用智慧去激励的道理后,就有了“从我做起”,燃烧激情,用“善”战胜“恶”,用“智”战胜“愚”,用“乐”战胜“苦”,用“勤”战胜“懒”,在维护别人自尊与自信中,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环境,最终塑造出群体的学习和改变,智慧的激情和创造。这就是智慧社会的环境场激励与激励环境场。
当代教育的反思
其实,教育也是这样,当我们把眼界只局限在中国今天重知识、重学历的环境中,那么我们只能产生“分数和学历”决定前途和命运的意识。于是就有了只拼命督促孩子学习知识,考高分的行动,学好功课就成了孩子的一切。家长们千方百计讨教的也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成了:“孩子,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由于观念上出了问题,即使有些方法确实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但却给孩子未来的成功留下了阴影。因为有知识没能力,有点儿能力又没有人格魅力,有学历而没有心理承受能力所造成的“就业难”、“从业人”问题已经击碎了家长企盼的心。
《中华家教》杂志曾披露了一个典型事例:一位当老师的家长认为知识就是孩子的未来,学习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在他的管教下,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每天非常自觉地学习,别的孩子玩时,他也想玩,父亲一使眼色,他立刻停止玩耍,赶快去学习,于是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自觉性之高让周围人个个称好,让家长也很满意。
在这个孩子的眼界中,除了学校就是家,除了学习就是考试,最终它以高考状元的成绩进入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然而,当这位没有任何其他特长而且不会与人和谐相处的学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却发现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是一片迷惘,他跑遍全国许多城市找工作不是被骗,就是被拒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非常重视高才生的企业,与经理同桌吃饭时,他却把碗端到一边自己去吃,在不断遇到尴尬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他走了,留给人们的尽是思考。
他不是死在年老病重上,而是死在了拿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教育观念上。这也正是“系统智慧教育”为什么把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放在第一条的原因。
如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几年来,因青少年犯罪而被判刑的人数增长了几倍。据悉,几年前,浙江某监狱的少年犯人数仅五百人左右,而几年后的今天,人数已剧增到两千五百人左右。母亲教育专家王东华在分析了上述情况后感到非常担忧,如果再不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再过二十年,会是多么可怕的情形,我们不能不思考。许多家长,往往以为自己的孩子不会这样,而恰恰在今天,我们的孩子从不爱学习到进入网吧,从形成“网瘾”到伤害事件出现,其速度之快,让我们的家长们始料不及。从有关数据分析中,我们看出,不幸的孩子来源于不幸的家庭,多数少年犯来自夫妻离异或再婚后亲子关系恶化的家庭。少数少年犯来自并未产生多大家庭矛盾的家庭,但这些家庭的教子观念出了问题。各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是孩子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重视家庭教育,即使孩子不会成为罪犯,但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麻烦和尴尬,这给我们所有的家长敲响了警钟。
有一个夫妇俩都是医生的家庭,因为整天忙工作顾不上管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了农村奶奶家养育。直到快上学了才接回来,但孩子进校后的成绩并不好。于是,做父母的就整天喊叫:“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到后来,嚷叫不管用了,就开始打骂,最终把孩子打怕了,孩子又跑回奶奶家。他父母再次从老家把孩子找回来时,一顿毒打落在了孩子身上,这一打,把孩子打服了,他失去了对父母仅有的一点希望,离家出走了。后来,他结识了一群“小痞子”,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赌博和偷东西。到了结婚年龄,因为种种劣迹,讨不上媳妇,紧接着他开始报复这个家庭,直到有一天,他怒不可遏地把家砸了个稀巴烂,然后跳楼自杀了。值得关注的是孩子没有去杀害他人,而是选择了自杀,说明他还心存那么一点儿“善”。然而他没有摔死,他的父亲竟然用手术刀把他的颈动脉割断,他说要为民除害,杀死儿子后,他也选择了自杀。
还有一位母亲要求自己的孩子们门功课都要97分以上。为了孩子,她辞去工作,搬到学校附近,把好吃的全给了孩子,不能说她不爱孩子。孩子也很争气,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然而,有一次学校引进外校高难度试卷,她的孩子只得了79分,实际上这也是班里最好的成绩。但孩子怕她妈妈承受不了这个结果,回到家里第一次说了谎话,说考了97分。这位从来没有说过谎话的孩子在母亲凄厉审视的目光下终于漏了馅儿。于是她母亲拿起棍子打起了孩子。孩子求饶不行的情况下夺过了木棍,这位母亲终于气恼了,顺手拿起了一把钢锉,照孩子的脑袋打下去,不幸的是孩子被打死了。这就是当年的夏菲事件。
无独有偶。另一位母亲不让孩子看电视、玩足球,只要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唠叨个没完。有一次期中考试前,母亲警告儿子说:“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要是再考不好,我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养活的,打死你也不用偿命。”这位儿子终于恼羞成怒了。他顺手拿起了一把榔头,照着他母亲头上打去,把母亲打死了。这就是当年的徐力事件。
今天,面对这么多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难道只靠增加警力就能解决吗?如果不从根上解决,这片土壤上的犯罪率增加数会大大超过监狱增加的数量。这就是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市民特别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的原因,因为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我们不愿意见到的可怕局面。不仅是我们的孩子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而他们也正缺乏抵御和防范危害的能力;也不仅是他们心情郁闷而走向自残,还包括他们在畸形心态中可能也会成为伤害别人的人。
融入时代的思考
面对今天一系列的世界问题:诸如青少年犯罪、抢劫杀人、制假售假、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贪污豪赌等令人类担忧的社会问题。怎么办?我们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对此显得那么“无奈”,因为单纯靠学知识,提高文化程度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然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却从哲学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了让不听话的儿子安静下来在旁边屋里好好玩几个钟头,以便他能安心研究某个世界性问题,竟然从旧杂志上撕下了一张五颜六色的世界地图,又将这张地图扯成几十块小碎片,让他的儿子到旁边去拼接,他还声称拼对了有奖。这位老师满以为可以换回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课题,哪想到,孩子出去几分钟就拿回来请奖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根本不熟悉世界地理的孩子能够迅速拼出世界地图?这位孩子的回答令人惊叹。
他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您没看这张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张人像图吗?只要从另一面看着拼,把人做正确了,世界也就正确了。”
多么令人振奋的哲理:“把人做正确了,世界也就正确了。”是啊!从解决人的问题出发,还有什么世界问题不能解决呢?其实,无论是自然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或者是心灵问题,只要以“人”作为切入点,就会变得简单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人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让自己与大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和谐、与自己的心灵和谐。
那么,怎么做人?
改变思路和观念,提倡智慧教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智慧人,就是出路。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就是选择环境与创造环境。今天,我们的家长正在做这样两项工作:一方面:选择环境,选择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思路和观念,创造好环境。
说到选择环境,我们会想到古代的“孟母三迁”,其实,过去人们讲认“干爹”、“干妈”,也是在选择环境。被家长或孩子认可的“干爹”、“干妈”一般都是人品比较好或对孩子关心爱护的人,孩子们多接触这样的人受到的影响也会好,特别是鼓励孩子像孝敬父母一样对待干爹、干妈也会培养孩子对别人的爱心,这也是智慧。
今天的选择环境往往体现在家长们为孩子“择国”、“择校”,甚至“择家”。把孩子送出国无非是让孩子在另一种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成长,还确实有不少孩子在新的国度成了才。但把一个从小在过度保护中成长的孩子突然放到一个远离亲人的环境中,这种突然的不适应也有可能会使孩子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有的孩子成为“出国垃圾”就是体现。今天,靠花钱“择校”的情况也多起来。无非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但花钱“择校”其实对孩子也有副作用。花钱“择校”不仅给家庭增加了负担,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更激烈的竞争有可能使孩子成为更大的失败者,这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可能会留下终生的印迹。
今天,一个新的创意“择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几位服装个体户自知文化水平不行,为了孩子成长,集体把孩子送到了一位退休老师家中。孩子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做作业,互相帮助,还真的成长得不错。这位老师成了这些孩子可亲可敬的“智慧妈妈”,家长们称之为“智慧留学”。“智慧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这位老师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也不在于她能教给孩子多少知识,关键的意义在于孩子在一个催人奋进的智慧环境中有了学习的情趣和动力,有了成长的目标和希望。遗憾的是,这些家长中有些人却借此放弃了自己的成长,成了只忙着挣钱,只考虑孩子吃喝费用的生理父母,却失去了做智慧父母的机会。聪明的家长不仅派孩子“智慧留学”,也同时邀请着一个个“智慧访问学者”进家成为他们的智慧成长顾问,也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和好友。当家庭呈现一种开放式发展的环境时,环境中的大人和孩子都会与社会和谐,大人和孩子都会成长和成功。其实,与其选择环境,不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开始,创造环境。只要我们爱学习,转变思路和观念,我们就会在大视野观察中把自己融入一个“放大”的环境。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容易走向成功。
学习中运用“环境塑造法”
我们现在都在努力实践着这样的教育意境,就是“教育无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教育境界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熏陶。我们常常这样来描绘春天的绿草,说它不见其长却日日在长。一个人在一种环境的熏陶中,你一时似乎看不到他的变化在哪里,但是他的变化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展着。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家庭文化是建立在家庭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文化体现,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老人的赡养、邻里关系、家庭的饮食、卫生、规矩、民主气氛等共同造成家庭环境氛围。
孩子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某外国语小学五年级的吴侨(化名)小朋友,由于家庭给她塑造了一个非常宽松和谐的环境,她在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地表演中,把各项兴趣活动变为全面塑造智慧素质的过程。结果,她成了受人们欢迎的“新三好”学生。在家中,她是“小主人”,承担着家庭责任和义务,孝敬着父母和爷爷奶奶;在学校,她是“小广播员和小记者”,用生动的演讲和访谈与同学们进行心灵沟通;在社会,她是义务环保宣传员和“小智慧魔术师”,成为走进中央电视台表演智慧魔术的小演员。她是在“家庭——学校——社会”链接的环境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小智慧人”。
环境激励法:教育其实就是在塑造环境。面对时代发展,用大视野观察和大环境思维的意识塑造出一个激励孩子全面提升素质的开放式家庭环境,是创造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当家长们变“分数、学历决定前途和命运”的思想观念为“人格、能力、习惯决定前途和命运”时,当我们把实现“与大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人的心灵和谐”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时,我们就有了变简单“说教”为创造智慧成长环境氛围的动力。
在学习和研究时代发展和哲学思想过程中,一批智慧家长开始在家庭中塑造成长环境,通过环境激励法激励孩子成长。
身有残疾的刘师傅有三个女儿,其中二女儿也是残疾人。由于他非常爱女儿,所以当孩子一个个出生后,他一直在到处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中,他扩大了视野,开始有了大环境思维意识。认为在时代发展面前,热爱生活,对社会有责任心才是学习文化的最大动力;在学习上,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比知识记忆更重要的培养。于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从督促学习和批评指责变为让孩子扩大视野,融入真实社会体验中快乐成长的“环境激励法”。
一方面,他带着孩子到老家体验农村孩子的生活,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帮孩子扩大视野。在领略大自然风光中,孩子们变得更热爱生活了,心中的郁闷消失了;孩子们在对比农村孩子学习境况过程中,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了;在帮助农村孩子解决书本文具过程中,变得有了爱心和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买来了台钳和钢锯,和孩子一起玩科技小制作。他还带着孩子在院里种花种菜,指导孩子做饭,收拾房屋,孩子变得爱生活,爱大自然,有动手实践能力并有丰富的相似性生活体验,孩子个个成了乐学的人。孩子们真的成长了:大女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大学教授,成为知名的心理学教育专家。小女儿在“手拉手”活动中成为中国第一位倡导“手拉手”活动的“十佳少先队员”,代表中国小朋友到联合国,现在已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而残疾在身的二女儿,面对高考却出现了尴尬。因为她是残疾人,分数够了却未能被大学录取。人们担心她会自卑,然而这位在智慧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女孩儿心态却非常坦然。在几乎高考无望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再次复读一年。她相信,终有一天,残疾人也会被大学接纳。
有人问她,你几乎不可能被录取,为什么还要再学一年呢?她说:“我心中有个梦,要当一名英语节目主持人。迎接高考的过程是最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我要在享受高考中找到人生之梦的起点。”这位残疾女正是以这种心态面对人生,我想,即使她上不了大学,将来也会是成功人士,她一定会梦想成真。幸运的是,她的行动终于感动了大家,三年后,她不仅被一所大学破例录取,而且成为一名英语节目主持人,听着她甜美的播音,没有人想到她会是位残疾人。现在,她已经成为语言大学老师。
说到这儿,我想起在学校与一千多位学生面对面交流时的热烈场面,演讲不到一半,一位高三学生的提问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我学习成绩很不好,是因为我始终感觉是父母逼我在这儿学习的,我根本不爱学习,高考一点儿希望也没有,我在这儿呆着简直是在受煎熬。我真想放弃高考。姚老师,你说我这样想对吗?”
我给她讲述了这位残疾女孩儿的故事。我告诉他说:“你并不是为你父母学习,而是为你自己的前途学习。高考无望的残疾人都在享受这次成长的机会,你难道比她还更有理由放弃吗?”
尼采说:“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决不失掉其中的情致和乐趣,哪怕它是个悲剧,我也要把他有声有色地演下去,决不失掉悲剧中的壮丽和快慰。”
“我相信你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要努力比那位残疾女孩儿做得更好。”
孩子们热烈鼓掌,看得出,包括那位提问题的孩子在内,都愿意以残疾女孩儿为榜样,在唤醒有理念的激情、震撼有激情的生活中,享受到真正的生活理念。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我们一直在寻觅,哪里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脱离开应试竞争中的喧嚣和吵闹,把我们融入开放式家庭的智慧环境时,我们好像真的回归了自然。人类的童年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度过的黄金年华,用神话编织的梦在探索智慧中升华,这里是探索生命意义的起点,这里是造就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现在,有些家长总希望找几招“对付”孩子的办法,其实真正要“对付”的是自己的观念。孩子学习不好,表现不好,很多时候是家长自己造成的,但却把情绪带给孩子,孩子在恶劣的情绪中生活,变得也烦躁起来。他们又怎能学习好呢?
智慧感悟
环境激励法不是不重视知识学习,而是鼓励孩子在融入时代环境中变得更有学习乐趣和动力,这是一个让知识含金量提高的学习过程。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家长能否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过程中提升“感悟灵敏度”,在扩大视野中观察世界,把我们融入“放大”了的现实环境中去调整我们的思维意识。
于是,我们的第二个智慧教子理念是:在大视野观察中,塑造大环境思维意识,在融入时代环境发展中,帮助孩子成长为有爱心和责任感、有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有丰富生活体验的美丽心灵智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