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轨迹,竟然和儿时的智慧启蒙情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那些人生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在儿时的社会教育活动中被唤醒了“善”、“智”、“乐”的人。
抓住“小时候”的社会教育为最佳期,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小时候社会教育活动”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选择。
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轨迹,竟然和小时候的智慧启蒙情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那些人生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在小时候的社会教育中被唤醒了“善”、“智”、“乐”的人。
人们似乎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教育,在融入社会智慧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全过程人生教育”正成为与时俱进的人生选择。学会“社会教育法”已经成为培养时代智慧人的明智选择。
社会教育法:把家庭教育融入时代和社会环境,在“追寻小时候故事”中感悟人生。通过有益于孩子和大人成长的有益活动,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学习型家庭成员成长的明智选择。
“小时候”社会教育活动引起广泛关注
1949年4月4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种崭新的社会教育机构——“青少年宫”诞生了!作为青少年学习成长、实践体验的主要场所,青少年宫担负着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责任。五十多年来,先后建成的全国五千多所青少年宫举办了大量的各类教育活动,培养的各类青少年人才不计其数。
回首往事,许多人都曾拥有过在青少年宫学习或生活的美好经历,都拥有至今无法释怀的美好的“小时候”的回忆。
2005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十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共同开展“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开展“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集中展示我国青少年宫等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半个世纪以来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对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关注,充分发挥以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为主体的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寻找”篇、“重返”篇和“欢聚”篇等三个部分,共八项重点活动。“寻找”篇主要通过开展征集和连线活动,寻找发生在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中的感人故事,寻找曾经在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学习、培训和实践过的优秀人物,展示半个世纪以来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在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重返”篇主要通过新老教师、新老学员交流,开展主题活动和文艺演出,讲述发生在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中的动人往事,向社会展示育人成果,包括“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暑期欢乐营活动和“小时候·重返日”活动。“欢聚”篇邀请全国各地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新、老师生员工代表共同回顾几代人小时候的成长历程,表彰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展望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美好未来。“欢聚”篇包括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颁奖典礼和青少年社会教育回顾展等三个主要活动。
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是“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活动内容,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十个部委联合颁发,表彰在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在建国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史上尚属首次,将对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知》要求,开展“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展示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在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青少年社会教育,使社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浓郁氛围;广泛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努力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青少年社会教育项目,不断创新和丰富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全国性和区域性活动项目,建设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型教育平台,推进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培养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推动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发展。
在“追寻小时候故事”中感悟人生
“追寻小时候故事”就是在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中感悟人生的过程。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不是简单地“复归于婴儿”的回忆,而是理解人生意义之上的超越;是消化人生苦难和面对人生厄运的自信;是智慧之秋的一种心灵升华;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人生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环境往往是成就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关键。在“追寻小时候故事”中感悟人生,我们会发现:以少年宫活动为代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造就人一生幸福的源泉。
张光鉴教授的“相似性原理”让我们懂得:人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头脑中许多相似单元(称之为“相似块”),人们学习和认识新事物,创造性工作,总是依赖头脑中已形成的“相似块”(相似单元)。这些“相似块”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又会形成新的“相似块”,这些新的“相似块”又成为直感和想像的基础,逐渐使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学会创造新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因为环境的局限性而出现错误,实践中的反思,会使人们对事物规律有深一层次的认识。正是这种不断相似,不断发展的科学观,才使人们走出误区,一步步接近真实的自然。
一个人的成长正是这样,从小时候的一个个富于情趣的生活体验中,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相似单元。孩子们正是依赖一个个相似性体验的基础去认知新事物,探索新领域,发展新思维,创造新事物。
社会教育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枯燥地记忆符号和文字,而是融入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因此,如果想唤醒智慧心灵,就要融入社会教育实践。学校教育在人的百年生涯中仅仅占去一二十年,社会教育却要充盈人的一生。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把单纯记忆知识符号作为目的,孩子就会成为知识教育的牺牲品。当我们把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开放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大的教育领域在引领着我们的成长。那就是社会智慧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其实仅仅是社会全过程教育和社会全方位教育的组成部分。依靠和利用学校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才是对学校教育的聪明态度。
我们发现,今天的许多人生成功者往往是当年社会教育(如少年宫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智慧家教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当他们有至少一项特别痴迷的爱好变为能力时,就有了人生辉煌的起点。当年的“小科技迷”(小航模爱好者、小无线电爱好者、小电脑爱好者、小天文爱好者……)成为今天的科学家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年的“小艺术家”(舞蹈爱好者、演唱爱好者、乐器爱好者、绘画爱好者……)成为今天的人民艺术家和唤醒人们智慧心灵的明星;当年的“小主人”(小干部、小家长、小社区志愿者、伺候因病卧床亲友的小家政服务员……)成为今天的成功领导者和终生服务社会的热心人;当年的“小老师”(家庭小老师、同学小老师、手拉手活动的实践者……)成为今天的教授、专家和优秀智慧教师;当年的“小记者”(小观察家、小评论员、小作者、小编辑……)成为今天的大记者和外交家。但是我们却很少发现,除了小时候能背多少首诗,上学后能考好分,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兴趣爱好变为能力的孩子后来能取得较大成功的。当我们询问一些人生经历平淡的人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小时候故事”时,他们都感到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内容,但是他们却宣称上了十六年学、干了一辈子活儿、受了一辈子苦。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整天唉声叹气:“完了,完了。”为什么说“完了”,因为他从小除了干活儿外,没培养出任何兴趣。即使是干活儿也是为了挣钱养活家人和自己,现在退休了,不用干活儿了,又没有任何其他兴趣,生活立刻变得枯燥起来。有的老人甚至说:“我们年龄老化、血管硬化、思想僵化、就等火化。”显然,一个人在人生的起点没能融入社会教育中培养情趣和能力,只知道干活儿。一旦六十岁退休,将会进入一个苦度人生的漫长时期。尽管有儿女们照应,吃得好、喝得好,却很难真正享受的天伦之乐。因为他们没能在造就一生幸福的源泉——“小时候”中培养生活和成长的情趣,又没有在后来的社会教育中产生一种特别痴迷的爱好变为能力。一旦因退休或下岗而不能工作时,人生的征程就立刻灰暗起来。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精神童年,他们最大的误会是仅仅把自己当成挣钱养家的工具。
一位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叹息,她亲口告诉我:她天天早起晚睡,考试成绩一直不错,为了能考好分,上好学校,她几乎牺牲了一切兴趣爱好,把全部时间都用到学习功课上,成为一名“好学生”。可没想到毕业后企业对她的能力提出了质疑:学计算机的竟然不能解决哪怕是非常简单的电脑问题;除了摆一堆证书和成绩单外,说不出任何一项自己的能力特长;让她为客户送急需的产品,十分钟的路走了两个小时,造成客户不满意把货退了,她的理由是半路上碰上同学找她有事。在心灵沟通中,我们终于发现,她从小被封闭在家庭和学校的哑铃式空间中,除了学习功课之外什么兴趣也没有培养,结果错过了小时候社会教育最佳启蒙期,以致后来成了“知识傻子”。问到她的童年,她说:“小时候没什么可记忆的,就是过年时吃年饭,但后来天天都能吃上比年饭一点儿也不差的饭菜,于是连这点记忆也变得模糊了。”
有一位农民的孩子因为生活困难连高中都没有上完,但在后来却成为非常出色的成功人士。人们问起她的童年时,她说:“其实我的童年记忆已经模糊,但让我一辈子不能忘记的却是这样一个场景:叔叔带着我在地上拿树枝画字,画一个让我猜一个,我都一一猜出来。”她说这是她最快乐的童年记忆。长大后,她发现自己是个最爱读书的人。读书使她长知识,应用使她增智慧。其实,叔叔带她画字的过程正是一种大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社会教育过程。
显然,如果孩子能从小融入到丰富而有趣味的社会教育活动之中,在不断体验人生不同角色中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将是人格魅力(魅商)、本领能力(智商)、良好习惯性格(情商)的全方位提高。一个在智力活动中享受着乐趣的孩子,他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也会在相似性联想中变得趣味起来。一个把学习变为趣味的孩子,会在潜能充分发挥中迅速掌握有用的知识。而没有社会教育基础,只是枯燥记忆知识符号的孩子,花费许多倍代价也赶不上有相似性生活体验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用功而学习还是不好的原因。显然,在孩子中开展“五小智慧人”活动,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融入到社会教育中去,并且大人也参与进去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成就孩子一生命运的重要选择。
让我们关注社会教育,特别是关注孩子小时候社会教育吧!这是帮助孩子从小“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地表演”的起点,也是创造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关注孩子小时候社会教育,绝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多参加几个兴趣班,用应试教育的办法教孩子学技艺,而是大人主动接受社会教育中改变思路和观念,用行动带着孩子一起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去学习。学习做人做事和相处,学习实践—认知—再实践,这是一个智慧成长的过程。
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促进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从“母亲”开始
上帝先造出男人不是因为男人有什么优越,而是因为男人好造。上帝造完男人取得经验后才接着造女人。当她把女人造完之后就“退休”了,因为她把继续造人的任务交给了女人。女人的名字叫“母亲”。
男女结合才会有生命的延续,生命的延续对人来说不仅仅是生理遗传的过程,更是社会遗传(智慧遗传)的过程。智慧遗传是孩子出生后几年内融入父母与孩子共同组成的“小社会”中体验生活和成长的过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命运。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时,父亲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包括智慧上和社会角色不完整)对早期成长的孩子来说,显然是一种悲哀。
今天的男人们似乎更愿意做男人而不愿意做父亲,因为男人潇洒自由,而父亲却要擎起一片天,当好孩子心中的英雄和模范,太难;女人似乎更愿意做女人而不愿意做母亲,因为女人年轻漂亮,而母亲却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太累。一个太难,一个太累,男人和女人就都不爱学习了,于是学习的任务就都交给孩子来承担了,怪不得今天的孩子学习负担这么重。
我们的家长如果不爱学习,但又都希望孩子爱学习,孩子就会变得口是心非。但是,当我们真正唤醒“爱孩子”的心灵时,我们就会人人愿意做父母了。我们不仅当孩子的生理父母,还当孩子的智慧心灵父母,我们的孩子就能成为有智慧的人了。这就是“母亲教育”和“父亲教育”的意义。
母亲教育要从“准妈妈”开始,一个没有经过培训学习而掌握了婴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方法的母亲会把可爱的孩子变成心灵残疾人。如果真爱孩子,就要参加智慧早期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母亲智慧教育学校将成为未来的社会教育重要内容。
当孩子出生后,父母双方就要承担起智慧早期教育的责任。早期智慧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如果不能掌握早期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就会错过最佳智慧启蒙期的机会。显然,父母智慧教育学校将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父母智慧教育学校将伴随着孩子成长阶段而教授不断更新的系统内容。这种学习是在不断提升大人素质水平中保证着孩子的智慧素质水平和成长轨迹。创建一大批父母智慧教育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父母积极参加学习是造就智慧人类的社会教育内容。
做泥人的故事
小时候,我常常爱问:“我从哪儿来的?”
大人们总是嘿嘿一笑,不做回答。还是老奶奶怕冷落了我,向我道出了奥秘。原来,人是由“泥人”变来的。这使我激动不已,非要“造人”不可。于是几个小伙伴凑到了一块儿,直奔天坛古城墙根,去挖最好的“胶泥”(黏土)。
我的家离天坛城墙不远,顺着红桥大街向南走,过了龙须沟,一拐弯就到。阴湿的城墙下,似乎总是泥泞和烂草,稍不注意就会滑到坑里。有些坑里还有水,听说水深能没过人,掉下去就得淹死。这地方偏僻,听说还时不时有坏人出没,长得和好人一模一样。他们专门骗小孩,给你糖吃,要是吃了他的糖,一会儿就会睡着了,他会立刻把你装到麻袋中运走,那可就再见不到妈妈了。正因如此,大人们一般是不允许孩子们自己到这里玩的。要不是有邻居家小胜叔叔带着,我们自己是绝不敢到这儿来的。
夏日里,天气还挺热,一团一团的蚊子围着我们飞来飞去,不一会儿,个个身上起了一片红疙瘩。还不错,在一个不太深的坑中我们找到了一层发红的黏土,抓在手里捏了捏,还挺粘。大伙儿一起动手,连铲带砸,一会儿就弄了一大桶,大家喜洋洋地抬回来。
听说人是泥人变的,小伙伴们个个兴趣盎然,一个个按自己的想像捏起泥人来。大伙儿捏了一堆,却没有一个像的,这令人非常扫兴,玩了一会儿大家也就散伙了。我回到屋中,看见母亲在揉馒头,不由自主地把手伸了过去。哪想到妈妈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说:“这么脏的手,会把馒头弄脏的,要是吃了脏馒头,大家都会生病的。”她接着笑着对我说:“要是你记住做饭前洗手的话,以后做饭都允许你掺和进来。”我一听,乐得一蹦一个高,飞快地跑到水盆处去洗手。妈妈似乎有些不放心,停下手里的活儿,看着我洗手,一边看,一边给我作示范,把个脏手洗了个干干净净。这才让我上手做馒头。
我一边揉着面团儿,一边想着泥人,竟不知不觉把馒头捏成了面人。妈妈不仅没有埋怨,还笑呵呵地也捏了一个,比我捏的那个好看多了。于是我开始模仿,越模仿越像,不一会儿就做出了一堆小面人。在妈妈的提醒下,每个“小面人”的肚里都灌了糖。妈妈破例同意我的作品上了蒸锅。
后来,我终于捏好了一个个漂亮的泥人,按照奶奶的提示,放到院子里的窗台上晾晒。只等着一百天后,泥人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弟弟小妹妹和我一块玩。
童年的好奇心是“金子”。聪明的家长不会放弃让“金子”发光的机会。激励中引导探索保护的是最宝贵的学习兴趣。家长“做”的行为是最好的示范教学。如果想让孩子成长,那就别怕孩子“掺和”进生活来。孩子在父母伴行中体验生活,才会有智慧成长的轨迹。
智慧育婴师走进新生儿家庭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
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背诗学外语;孩子蹒跚学步时,就认字学算术……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这就是早期教育。但这样的早期教育,仅仅是早期知识教育,却不是智慧启蒙。一个孩子如果在最佳智慧启蒙期没能正常完成“人化”、“慧化”过程,没能激活孩子的智慧生命信息网,就会失去智慧人所特有的早期个性特征和多元素质。如果一个孩子的早期兴趣力、探索欲、生活体验热情、规矩感、模式化记忆能力得不到激活和保护,就算是背诵再多的诗歌,能认识再多的字,也不能保持住长久的学习热情和习惯。因此,早期智慧教育是一门科学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一方面父母要学习,一方面由经过培训,确实有智慧素质的高、中、初级育婴师参与、帮助和指导家长启蒙孩子的智慧成为重要的早期教育选择。
智慧育婴师走进新生儿家庭,用符合婴幼儿成长规律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孩子和大人成长,是保证培养更多智慧素质高的孩子的保障。我国已经开始以职业资格准入方式,对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持证上岗。今后,职业育婴师将持证进入社区和家庭。届时,人们会惊奇发现:原来婴幼儿并不是那样养;原来婴幼儿并不是那样教;原来育婴师能成为孩子起跑线上的领路人,真正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智慧育婴师进入新生儿家庭成为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大批智慧育婴师成为社会教育的同步选择。初中级智慧育婴师正从专业培训学校的培养中成长起来。高级智慧育婴师会在大学或研究生学院的智慧教育系中成长起来。一个由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和当过父母的专家式家长组成的智慧育婴师队伍正在社会教育中成为走进家庭的智慧启蒙者。大批中高级智慧育婴师进入新生儿家庭,大大促进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
需要明确的是,智慧育婴师与时下的“月嫂”或保姆是不同的。它不仅仅是对婴幼儿及其母亲的生活照料,疾病防护,更重要的是智慧育人。因此,他们掌握婴幼儿智慧成长的规律,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指导、帮助婴幼儿成长。他们会根据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规律,在不同阶段,实施个性化教育。由于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育婴方法,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如何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地开发婴儿的自身潜能,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家长。智慧育婴师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比做保姆、儿科医生、幼教的要求还要高。他们可以做包括孕期的保养调理(产科)、临产分娩(产科)、婴儿保健喂养(儿科)、早期智慧教育(幼教)等多方面工作。他们在家庭中的出现,甚至可以帮助父母抓住一次“面对孩子才可能出现的人生第二次成长机遇”,也成长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智慧人。当孩子长大时,如果父母也能同步成长。孩子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如果只是让育婴师起到“智慧父母”作用,而父母自己不成长,不学习,不做孩子的“智慧父母”,即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也会在将来被父母的无知所伤害。早期的智慧启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社会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它要求大人孩子都成长,家庭、学校、社会联动。
走进智慧启蒙活动园
婴幼儿渐渐长大后,由于母亲要上班,就把孩子送进托儿所。“托儿”顾名思义,把幼儿托付给一个专门看护孩子的地方,由人家代照看。过去一些托儿所常常是一些没文化的老大妈看护。只要孩子能在哪有吃有喝,能睡觉,别磕着碰着就行了。老大妈们对婴幼儿谈不上有多大教育影响,只能说是一种“饲养”式看护。孩子如果在两三岁之前不能及时激活智慧灵感,错过了敏感期,即使付出许多倍代价也不能达到他可能发展的最好智慧水平了。所以,三岁之前的智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三岁看大”的古训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实,三岁之前的智慧启蒙是一门早期教育科学和艺术,绝不只是生活上照顾就行了。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常常把孩子当“小宠物”去溺爱;当“小棉袄”去享用;当“小猪仔”去喂养;当“小动物”去驯化。无形之中压抑了智慧启蒙。孩子会在溺爱中“本我”意识膨胀,任性中牺牲着人格魅力;孩子会在父母享用中淡化着主动意识,麻木中牺牲着多元能力;孩子会在过度喂养中贪吃或挑食,肥胖中牺牲着身体素质;孩子会在枯燥驯化中变得没有情趣,厌学中牺牲着良好习惯和学习动力。
其实,托儿所和幼儿园不应当是照顾生活的代管所,也不是早期知识教育的小学。根据张光鉴教授提出的“相似性原理”,学龄前,特别是三岁前的孩子是一个融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体验时期。这种相似性体验的过程,是帮助婴幼儿在头脑中建立相似性模块的过程。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要依赖于基础模块的形成质量和数量。孩子如果不能在早期链接上更多的生活场景体验,只是单纯记忆知识符号。对孩子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枯燥和难以承受的伤害。在家长和幼儿老师的保护、引导中帮助孩子做有趣的生活体验,在发现他们个性特点的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关注和探索,让孩子更多地链接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有益信息,才是有益的智慧启蒙。
婴幼儿出生后一年之内,正是一个被称作“人化”的(类似计算机格式化)过程。“人化”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智慧层次。孩子出生时的顺产过程正是全面激活人的智慧生命信息网的过程,也是经历割舍之爱的善良人性形成的起点。母亲会在与婴儿心心相连中用真爱与孩子成为终生的心灵好友。之后,母子(女)肌肤接触、视觉交流中的语言沟通,尽管如同对牛弹琴,但却是“人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场”环境激活过程。失去必要的“人场”环境熏陶,“人化”过程就会不完善。一个出生时就被遗弃的婴儿,一个经常被冷落的婴儿,一个整天放在黑暗屋子里,没有亲人触觉、视觉、语言与之交流的婴儿,很难形成善良的人性和人智。特别是“人化”起始过程中一旦被某种动物叼走,即使生命不被伤害,但却在动物的触觉、视觉、动物语言形成的“动物场”中“兽化”,也就不可能再有多少“人性”了(如狼孩儿)。
在“人化”基础之上的“基础慧化”是一个特殊的模式化记忆期。强大得让成人难以想像的记忆、链接、整合能力一旦被大人世界所点拨,就会如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奔腾激荡。他们学习语言和模仿动作的天赋对大人来说简直是登峰造极。特别是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和玩起来乐此不疲的精神,会引领他们在融入环境中最大限度发展自己的个性而形成最聪慧,有极强吸收力的生灵。抓住最佳敏感区实施智慧启蒙教育,个个孩子的天赋都会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孕”,都会成为天才的智慧人。
随着婴幼儿一天天长大,模式化记忆逐渐变为理解性记忆,孩子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变得特别爱听故事了,而且开始形成规矩意识。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高级慧化”过程。及时抓住“故事年华”机会引导探索和体验式学习,对提高孩子关注力、观察力、学习兴趣力十分有益。但如果嫌麻烦,怕磕着碰着而过多限制孩子探索和学习,会大大削弱孩子智慧启迪。“弱智”正是在过多限制和过度保护中形成的。聪明的家长正是在平衡共性与个性发展中唤醒孩子的善、智、乐,引导孩子自己抑制恶、愚、苦中成长起来。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单纯娱乐性游戏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成长。只有融入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真实场景中的有趣生活,或者是在智慧启蒙教具帮助下的孩子“工作”,才是创造孩子智慧灵魂,实现孩子成长的真正动因。正如早期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所认为的,这种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的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只有那种被叫做“工作”的活动,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灵全面发展。创造让孩子“工作”起来的条件,才是帮助孩子从“基础慧化”到“高级慧化”过程中实现智慧成长。
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往往习惯于购买一堆与真实自然和真实社会差距极大的所谓“益智”玩具,把孩子关在“与世隔绝”的“安全”环境中让孩子度过游戏人生,却很不情愿鼓励孩子到大自然风光中“玩沙土、建城堡”,“淌小河、滑小船”,“抓小虫儿、喂小鸡”……也不情愿鼓励孩子去与其他小朋友“玩讲课”、“搞服务”、“动手做”、“过家家”……也不重视引导孩子在少年宫“做航模”、“变魔术”、“当小画家”……
当孩子早期只是在家长购买的人造玩具中享受游戏娱乐生活时,孩子会在头脑中形成虚幻世界的“相似单元”,不切实际中,孩子会变得自由散漫、任性自负、不断追求玩具更新等。一个在不切实际的游戏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某种不切实际的痴迷之中而不能自拔。其实,“网瘾”正是这种玩物到痴迷而丧志的具体表现。那些小时候能把“工作”当作快乐生活组成部分的孩子是不容易陷入“网瘾”而无法自拔的。
真正帮助孩子成长的是“工作”,是融入实际生活场景的和大人一样的工作。一个孩子从小把工作作为生活的乐趣,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智慧基础。一旦头脑中形成从小快乐中学习工作的相似性单元模块。孩子长大后会更富于责任感和规矩性。这就是为什么应当鼓励孩子从小做“五小智慧人”的原因。孩子小时候,家庭智慧教育的内容其实不是让孩子单纯玩游戏模型的过程,而是带领孩子走向真实生活中“玩工作”的过程。工作中的文化知识学习,才是造就“终生快乐学习,终生快乐工作”人生目标的源泉。
高级慧化是智慧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个基础打好,才会有一个“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表演”的幸福童年。正如装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看不到DOS界面一样,3岁之后的人很难记忆起3岁之前的事。正如底层DOS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样,3岁之前的基础慧化也是形成人格基础的重要阶段。许多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往往是在3岁前形成的。
显然,幼儿园不应当是小学化的知识符号记忆场所,也不是生活看管中的共性化训练场地。而是通过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通过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的生活、工作兴趣体验过程,启蒙孩子智慧,唤醒善良心灵,用大人行为引导孩子形成人格魅力的重要活动基地。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幼儿园的做法显然对未来的家庭关系和谐形成障碍,我们的老师如果只是对孩子共性化的知识教授或训练,显然会对孩子个性潜力培养形成障碍。幼儿园其实更应当是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场所。这种智慧活动式幼儿教育过程是社会智慧教育的必然选择。智慧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的能起到智慧父母作用的智慧心灵老师。智慧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也将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式的智慧教育学校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中小学校正在进行着一种封闭式的管理。学校内除了学生凭证件可以进入外,不准其他人(包括家长)入内。学生除每周五下午放学回家到周日下午回校晚自习这段时间,以及寒暑假,其他时间都必须住校。平时上课时间宿舍关闭,学生不能随便进出宿舍,休息时间也不能随便外出。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是提高学生时间利用率,二是改变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三是减少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不被干扰的学习环境。
但是,教育要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果我们的学生只在封闭式学校内“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即使考试成绩再高,进入社会时都会出现格格不入的尴尬。有人以为孩子进入社会后再慢慢适应,慢慢学习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在十几年学业生涯中已经形成的习惯性格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特别是在学业生涯中失去融入时代和社会环境现实,孤立而枯燥地学习知识,就会变为智慧低下的“知识傻子”和“考试机器”。我们的家长们如果看着我们含辛茹苦培养的后代无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心会痛得流泪的。
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学校必须开放。只有把学校教育融入社会教育,我们的孩子未来才有希望。但我们所说的开放不是有形校门的打开,什么人都可以乱进学校,那会让学校不安全的。我们所说的开放是文化知识开放,智慧教育开放,信息网络开放,老师、学生、家长资源的开放。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校园网正在接入因特网中把学校向外界开放,把社会向学生开放。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了解世界信息,并通过网络把自己和社会链接。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学校的围墙、教室的大小、时空的限制已成为不可制约的因素。
校园内网络办公管理系统(包括办公管理、总务管理、教务管理、思想品德管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查询),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视频广播),通讯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校长查询、学校主页、电子邮件、电子公告、视频会议、远端访问),使校园内部教学、科研、办公、管理都有了网络环境,实现了资源高度共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实现了有机整合。为开放式的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创设了物质条件。
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教育将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当前国际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因特网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变得密不可分,计算机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将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
开放式的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那就是让每一个毕业的学生都掌握与其他个体或组织通过计算机远程通讯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技能,使之能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应付自如。这些学生在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中成长,他们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他们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信息社会需要教师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网络文化氛围内,教师们有一种不学习会随时被抛弃和被淘汰的危机感。同时,国际互联网络已成为人类知识的集合,教师必须掌握到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开放的教师研究群体,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
未来社会是信息科学为先导的信息社会,我们现在培养的一代人将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主人。他们将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校园网络文化。这里的课堂没有围墙,这里的交流没有界限,这里可以触摸到古今中外的智慧,这里可以把握到世界前进的脉搏。开放式学校使我们更需要关注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将为培养学生从“知识人”转变为“智慧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智慧成长顾问的作用将被开放式学校所重视。
我们常说,为了培养好孩子,家长应配合好学校的教育。于是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督促,有的家长着急,打骂孩子也是常有的事。这种配合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家长只不过是学校教育的配合者或陪衬。但是,当我们意识到孩子是要培养成智慧人时,我们会发现,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并不是学校,而是家长。学校仅仅是在配合家庭帮助孩子延伸知识学习的过程。学校学习知识并不是目的,孩子智慧成长才是教育的目的。既然主角是家长,那么,学校只不过是在知识教育这一领域服务家庭的服务者。学校不应当为了自己的名声、生源、效益而把孩子培养成并不符合家长要求的“知识人”,而是服务家庭,把孩子培养成智慧人的要求。学校是不是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用智慧人的标准培养孩子,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对孩子教育来说,家长投了钱、国家投了钱,董事长就是家长和国家,学校必须对国家和家长负责才对,一方面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就是满足家长对培养孩子终生幸福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由家长们推选出来的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就不能忽视了。现在有不少学校已经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且在决策咨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一项社会教育内容。但是,有的家长委员会还仅仅是流于形式,除了学校不能摆正自己的地位这一原因外,家长素质水平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也是一个原因。为了家长们自己的孩子,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水平,已成为势在必行之事。家长学校这一社会教育内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办好家长学校,一方面需要学校老师学习家庭智慧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好家长,更需要家长转变观念,抓住“只有面对孩子才可能出现的人生机遇”,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人生全过程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以工作忙为由忽视或拒绝学习家庭教育智慧,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孩子教育上的损失远比经济上的损失要大得多。我们不应当提倡那种为了工作挣钱,顾不上管孩子的了,因为孩子出现未成年人大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损失远比你那点贡献大得多。孩子不是家长自己的私有财产,不真正用爱心去帮助,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负责。
如果只是知识教育,现有的老师资源有可能适应要求,但是如果学校也要为学生的智慧心灵成长负责,学校无论从人力还是其他资源上就会明显不足。特别是一些“问题孩子”的出现,学校除了通过包括“开除”在内的惩处办法外,几乎没有更大的精力和能力涉足。更何况,“问题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和市场经济社会相对隔绝的老师所完全能负担得起的事。如何吸纳社会有识之事进入学校一起工作,是社会教育的一项新选择。这包括请专家为家长讲座;在校内通过新思路为“问题孩子”办特训班;由专家、家长、学生、老师共同组成专项教育研究会,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如网瘾问题)创新思路找到解决办法;对“问题孩子”实施“一对一”帮助,让孩子们在开放式环境中找到现实世界的心灵好友和智慧引领者;在学校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心灵成长室”等,都是社会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法。
少年宫帮助孩子展开双翅
2005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十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共同开展“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开展“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集中展示我国青少年宫等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半个世纪以来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对青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关注,充分发挥以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为主体的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社会、家长、青少年自身都已认识到,青少年宫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青少年除了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还需要社会教育。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青少年宫将会大有作为。对青少年宫的认识,我们要跳出青少年宫看青少年宫,青少年宫绝不是仅仅在双休日办几个培训班。它是造就孩子一生幸福的乐园。我们已经发现,今天许许多多的人生成功者们都与当年的少年宫活动有关。少年宫活动给人生留下的记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其实,作为社会教育场所,青少年宫双休日可以只提供给青少年,但周一至周五可以向全社会开放,面向成年人、老年人、居民、面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组织开展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手拉手活动”、“互发电子邮件”、“特色训练营“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
智慧生态园与“儿童政府”
今天的人类已经在大自然的报复中意识到“和谐”的意义,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能保持生态平衡的环境,人类就会遭受巨大的伤害。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生态平衡的研究,并创立了一个个动植物生态园。人们在生态园中看到了正在消失的世界,增强着环境意识,人们在生态园中购买着无公害食物和蔬菜。人们在生态园中旅游望景,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其实,今天的人类更需要精神生态的和谐。当伴随着物质文明出现的精神生态失衡日益严重时,在每一个城市为大人和孩子建立智慧生态园,并由孩子参与甚至主持管理,将使正在远离精神和谐的人们找到重归故里的希望。
我们已经意识到,造成大自然生态失衡的是人类。人类的精神生态失衡才是根本原因。我们到了不得不关注人类精神生态平衡的时刻。在人类物质基础之上创造的文化和精神文明,是人类依附物质世界唯一性基础,人类必须依靠相应的食物和物质条件而存活。可是,这并不代表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的基础完全要依赖纯粹的物质财富。适当的物质生产就可以解决生命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人类却可以创造精神文化的丰富或享有大脑这一无限可再生资源循环和利用,做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浪费。用精神和文化的创造性,将大脑潜在的无限可再生资源挖掘出来,在利用最少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创造人类最完美的文化和精神,这是彻底走向依赖人类大脑这一物质基础的必然选择。
走向生态意义平衡的新选择,重新发现大脑这一无限可再生物质与精神资源。这是整个人类实现生态转折的根本性改变的问题,它将让我们重新评定或审视历史上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物质财富,也会彻底改变人类对于未来生存的全部价值的看法和选择。
如何重建精神生态环境,是摆在今天人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们就会在过度追求物欲中毁灭自己。其实,无论是自然问题也好,还是社会问题也好,或者心灵问题也好,只要以“人”作为切入点,就会变得简单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人要通过学习,改变人自己,去与自然、社会及自己的心灵和谐相处。
此时此刻,我们突然发现了三本需要读懂的“书”:
一本是“大自然”,因为读懂这本书,才能唤醒“做好人”的智慧激情,使人和大自然和谐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一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本是“人类社会”,因为读懂这本书,才能唤醒“做事和相处”的智慧激情,使人和人和谐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一定会遭到社会的报应。
还有一本是“人的心灵”,因为读懂这本书,才能唤醒“思考和反省”的智慧激情,使人的“身”和“心”和谐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一定会遭到心灵的责难。
于是,人们的全部生活和意义都集中到了这样一个命题:学会做人、做事和相处,学会交流、思考和反省。这就是今天的智慧。人类的智慧让我们在自省中找到了出路:重建精神生态乐园。
我们一直在寻觅,哪里是我们的精神乐园?哪里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脱离开应试竞争中的喧嚣和吵闹,把我们融入生态平衡的绿色原野时,我们好像真的回归了自然。人类的童年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度过的黄金年华,用神话编织的“梦”在探索智慧中升华。在富于诗情画意的精神乐园,我们好像真的回到了“为兴趣和梦想而表演人生”的自然状态。那里是懂得善待生命的起点,那里是造就一生幸福的源泉。
在政府、社会广泛支持下创建智慧生态园,正是引领人们认识精神生态和谐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如果能在智慧生态园中享受到与大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己心灵和谐的感受,他们会用智慧心灵赢得未来。创建智慧生态园首先是选择并完善适宜开展教育活动的生态动植物园。这样的生态园正在旅游热中不断被催生出来,并为智慧生态园奠定了物质基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把物质生态旅游升华为智慧生态旅游。与具有超前意识和素质教育经验的特色教育学校合作,吸纳智慧教育专家、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少年宫、学习型家庭加盟,共同构建精神生态园,鼓励优秀少年儿童在智慧生态专家指导下,参与和主持日常管理,形成模拟“少年儿童政府”,给孩子创造物质和精神生态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在“为兴趣和梦想而表演”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素质水平。这种智慧生态园将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缩影,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在访问、进驻、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当我们的家庭愿意付出高代价从物质生态园中购买无公害蔬菜和食物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事业单位自然也会改变观念,从智慧生态园中和与智慧生态园广泛链接着的“五小智慧人”中选择人才进一步培养。因为他们是在智慧生态环境中受到早期智慧启蒙的人,他们受到精神伤害少、富于智慧生态环境意识、有极强创新精神。一个有远见的社会和企业是愿意为这些“小生态人才”投资的。当我们一年年靠应试竞争选拔着似乎有前途的“知识型人才”时,如果能关注和重视一下受过“小时候智慧生态环境”中塑造过的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将会发生历史性的巨变。
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小时候在生态和谐环境(如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少年宫、智慧成长生态园等)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无论他们因什么原因而改变人生轨迹,成功只是时间和领域。
如果我们的社会想发展,企业想进步,只是从高学历、高分数的知识人中选择招聘对象是不行的。一个人“智慧成长的多媒体跟随档案”才是真正有用的依据。一个从小在宠爱环境中没有锻炼出生存能力,一个没有一项特别痴迷的爱好变为能力的人,一个缺乏智慧精神生态环境中成长过的人,是不会有前途的。当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有了智慧生态意识时,就会不单纯看学历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小时候他曾在什么环境中生活、成长过。
为了促进智慧生态园的发展,专家定期进驻并承担咨询服务任务、优秀家庭智慧定居,吸纳“问题孩子”选“家”留学,开展智慧心灵“手拉手”,互相帮活动等,都将是智慧生态园的活动内容,也是“儿童政府”人员得到锻炼的机会。
智慧成长顾问在行动
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大量“问题孩子”的产生源于不当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呼吁和说教层面,我们面对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对问题的互相推诿,包括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学校,学校又认为家庭没能对孩子教育好,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的后代。我们不希望有着极强“放大”能力的孩子只把我们大人的缺点放大到危害社会的地步,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智慧优势能在“放大式”遗传中成为孩子服务社会的基础。关注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当我们对“问题孩子”的问题处于难堪和困惑不解时,其实我们发现,家庭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点。家长如果能抓住“只有面对孩子才可能出现的人生机遇”,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未成年人问题会少得多。
家长们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对孩子是否“真爱”,“真爱”让我们可以为了孩子牺牲我们的一切。我们其实没必要牺牲一切,只要肯于牺牲自己原来在环境中塑造的不良习惯就行了。而这一点,对相当多的人来说都是难的,家长需要用“诚心”和“毅力”去学习、去感悟、去实践,为了孩子改变自己,才是出路。
在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家长成长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有智慧心灵好友来伴行,来帮助,来抚慰。我们在暂时还不能完全胜任用智慧引领孩子成长的情况下,孩子也急需要有心灵老师作“智慧父母”和“智慧心灵好友”。特别是,孩子和家长的人生中有几位能从智慧精神生态方面帮助自己成长的人,是未来成功和一生幸福的重要激励因素。智慧成长顾问便应运而生了。
智慧留学与智慧访问学者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环境往往是成就一个人一生命运的机缘。“孟母三迁”的智慧在于选择环境,学习中扩大视野是我们对环境的主动创造。我们的孩子既是“自我人”,又是“家庭人”,更是“社会人”。只有融入社会大环境的塑造才能让们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成功人。如何“放大”自己这个家,使孩子在成长中得到更具魅力的智慧启蒙和激励。派孩子智慧留学,迎接不断而来的“智慧访问学者”是一个明智的社会教育选择。
一些家长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更优越的智慧环境激励,除了为孩子选择智慧成长顾问(包括为孩子选择人品好的人做干妈、让孩子和优秀同学结为好友等),把孩子送到人文环境好,富于智慧魅力的学习型家庭去作短期或定期“留学”(生活)是一种社会教育的新选择。
比如:有的家长为了不错过孩子语言学习敏感期,在孩子已经很好地掌握母语基础之上,在三岁左右把孩子送到说英语的家庭中生活一段。为了让孩子有思想准备,被访问家庭的主人提前作为访问学者经常光临这个家,使孩子提早建立与智慧父母的情感和简单语言交流基础。又如:有的孩子因为“网瘾”而成为“问题孩子”,在家长自己力不从心的情况下,选择有智慧启蒙能力、熟悉电脑和网络的人作为智慧访问学者与孩子交为“心灵友”和“电脑友”。然后,派孩子到这样的人家去留学,在融入环境的智慧家教中,帮助孩子提升智慧力,在兴趣迁移中改变成长轨迹。还有单亲家庭的家长担心孩子家庭环境的缺憾而帮助孩子寻找智慧父母作为智慧访问学者,在条件成熟时,派孩子定期到智慧家庭去留学,以在完整的家庭智慧环境中受到智慧激励。使孩子的人格完善起来。另外:有的多家一起把孩子送到一位老师家过集体生活,孩子们在富于家和学校两重特色的环境中成长,也是一种智慧留学的社会教育方式。总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更多孩子获得更多更好的智慧激励,是造就千千万万个好孩子的条件。培养千千万万个智慧成长顾问,塑造千千万万个智慧之家,是保证智慧留学和智慧访问的重要条件,也是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解决更多人智慧就业的社会选择。
智慧感悟
我们一直在寻觅,哪里是我们的精神乐园?哪里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脱离开应试竞争中的喧嚣和吵闹,把我们融入生态平衡的绿色原野时,我们好像真的回归了自然。人类的童年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度过的黄金年华,用神话编织的“梦”在探索智慧中升华。在富于诗情画意的精神乐园,我们好像真的回到了“为兴趣和梦想而表演人生”的自然状态。这里是懂得善待生命的起点,这里是造就一生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