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幽默脑轻松
11189800000063

第63章 歪曲经典的幽默

以众所周知的背景,重新改造经典,新旧对照,自有情趣。我国古代典籍特别多,并且多为文言文,与我们现在的口语相距甚远。但是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我们一定知道不少。熟读唐诗宋词的人更多,中国古典文学的名篇名句早已深深地融进了人们的心中,而且千百年来极其固定地沉淀在人们的意识中了,它不能有半点的误解,理解的稍微偏差,都会产生极不合适的感受。

歪曲经典式的幽默就利用众所周知的古代典籍或现当代的经典,把它们作为完整的背景,然后作出荒谬、歪曲的解释,新的理解产生的意义与旧义之间的反差越大,造成的幽默的效果会越强烈。歪曲经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故意歪曲,即明知这样理解是对原文的一种误解,却故意这样曲解;另一种情况是望文生义,不理解原文,而以直接的表面的含义去理解经典,造成了笑语。

有人对孔子是这样理解的: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办私人学校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办补习班的人,不是因材施教,而是由交钱的多少规定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三十而立:交三十两的只能站着听课。

四十不惑:交四十两的可发问,直到你没有问题。

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者可以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

六十耳顺:能出得起此价格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上课躺着坐着来不来由你。

看完这些解释,让人放声大笑,这些经典从小到大熟知于我们的心中,经这样解释后离题万里了。

这些幽默的产生实际上首先取决于对经典的熟悉的程度,必须彼此心领神会原文的含义,同时要善于发现哪些词语极易被误解,然后突出这些误解的词。这要我们在长期的读书活动中深深体会,同时也要大胆联想,去故意“误解”一些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