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幽默脑轻松
11189800000003

第3章 幽默是出乎意料的“歪理”

幽默经常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而引发出来的欢乐。因此,欧·亨利诙谐地说,幽默是出乎意料的歪理。有的学者经过对幽默的认真研究也指出,幽默的基本逻辑是出乎意料,是违反生活情理而专讲歪理。

我们知道,逻辑是英语logic一词的音译。后被引用来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如思维逻辑、革命逻辑、事物发展的逻辑等。如果这句话合乎事物发展的轨迹,那么就是合乎逻辑;如果这件事办的合理,也是合乎逻辑。反之,就是讲歪理,违反逻辑,轻者要受到指责,重者还会引出不堪设想的其他后果。

如果人们换用幽默来讲,除它给人们以笑的享受外,就是“歪理”也会被人们笑着去接受,这也许是幽默的又一强大威力。当然,这种“歪理”的背后隐藏的是小机灵,还是魔鬼头?只有对歪理有了彻头彻尾的了解的人,才会得出结论。这里,我们还是让讲歪理的幽默出来亮相吧。

有位幽默的小伙说,公鸡会下蛋,他亲眼见过。接下来,他就讲了一段《公鸡下蛋》的故事:

一个知县想害他手下一名衙役,限他3天内买100个公鸡蛋,误则砍头。

这衙役一天买不到,两天买不到,到了第三天,他哭哭啼啼地对家里人吩咐后事,准备去挨刀。他女儿问明了情况,安慰他说:“爹爹不必着急,我去向老爷回话就是。”说罢,便一气赶到县衙,大喊领罪。

知县立刻升堂,问明是衙役之女,喝道:“你父亲为何不来?”女子说:“禀告大人,我父亲正在坐月子。所以我前来替父亲领罪。”

知县吼道:“你胡说八道,哪有男人生产的?”

女子反向:“男人不能生产,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知县一听,哑口无言,只好免去衙役的死罪。

这则故事所以好笑,是知县老爷讲歪理,故意刁难手下。如果手下跟他讲真理,肯定讲不过他,因为他头上顶着官帽,手里握着“理”,聪明的女儿以歪理对歪理,解救了他的爹爹,这说明“歪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还有一则《补鞋》的故事,也是用歪理制服歪理的杰作。它说明,歪理的尽头就是真理的曙光。生活中不乏讲歪理的人,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以牙还牙的办法,去追求真理。

有一次,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库勒克,应素不相识的富翁白林克之情,参加了一个宴会。宴会中间,主人请他弹琴,钢琴家不便拒绝,勉强弹了一曲。

事后他了解到白林克原来是个皮鞋匠,暴发后便经常举行宴会,巴结上流人物,抬高身价。

不久,钢琴家也举行宴会,除了文坛名人以外,还请了暴发户白林克和那天出席宴会的一些阔少及小姐。

饭后,库勒克捧出一双破旧的靴子递给暴发户白林克:“请您帮忙补补。”

白林克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库勒克说:“我是钢琴家,你是皮鞋匠,上次宴会,你叫我当众表演我的看家本领,这一回,你也要当众表演你的看家本领。”

滑稽的故事,既取笑了暴发户,同时也为自己找回了尊严。

明朝人陈全,据传是个能言善辩、善说笑话的人。有一天,他上朝误入了皇宫禁地,被一个大太监抓住了。赶忙赔罪道:“小人陈全不知,请公公饶恕!”

大太监早就知道了陈全的名气,便说:“我知你会说笑话,你给我说一个字,能让我笑了,我就放了你。”

陈全想了想,就说了一个“屁”字,太监问:“这是什么意思?”陈全说:“放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太监大笑不止,连说:“放了吧,放了吧。”陈全巧用幽默的双关语,化险为夷,显示了陈全的聪明才智。

有个成语叫曲径通幽,原意是通过曲折的道路,到了一个幽静的好地方。幽默中的歪理,似乎也有这种作用。它通过幽默的“歪理”,曲曲折折找到了所要找寻的绝妙去处。下面我们来看看林肯的幽默:

南北战争时,林肯有一次发令到前线去,要各司令官发到白宫的电报,务求翔实,无一遗漏。麦克利兰将军是一个急性子,接到林肯总统的这一道命令有些受不了,马上致电白宫:“俘获母牛6头,请示处理办法。”

林肯接到了麦克利兰将军的电报后,马上给他一个回电:“速挤牛奶”。

一次林肯和一个法官讲定在次日上午9时互相交换一匹马,交换前不准看对方的马,交换后不能反悔,违约者罚款25美元。

是时,法官拖着一匹又老又瘦的马来了。一会儿,林肯肩上扛着一个锯木用的木马锯木支架也来了。他放下木马,仔细端详着法官的老马,大声说:

“哎呀,法官,我在马交易中,还第一次吃那么大的亏呢。”

看热闹的人都哄然大笑起来。

生活中歪打正着,也是一种求理的方法。幽默中的歪理,也起着这种作用。

有一个荒年,一个老农到县府报告灾情,县官问道:“麦子收了几成?”老农答道:“三成。”又问:“棉花收了几成?”回答说:“收了三成。”县官问道:“谷子收了几成?”回答说也是三成。县官一听大怒道:“有了九成的年景,你还敢谎报灾情,胆子真不小。”老农说:“我活了150多岁,还没见过这么大的荒年呢?”县官又问:“你有150岁?”老农回答:“我今年70多岁,大儿子50多岁,小儿30多岁,合起来不是150多岁吗!”县官道:“哪有你这样算年纪的?”老人也说道:“哪有你那样算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