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幽默脑轻松
11189800000014

第14章 窘中求趣幽默术

窘中求趣幽默术就是借助片面的、偶然的因素,构成歪曲的推理,使之有一种既荒诞又无谬的逻辑性,机智地将自己从窘境中解脱出来。

人处在窘境中,正如处在愤怒中,是很难幽默得起来的。窘境往往不是在个人独处时产生,而是在人际交往的特殊场合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产生的。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一般人都追求自己形象的出众,然而窘境以自我形象的破坏为特点,窘境令人尴尬、难堪、神经紧张。在多数情况下,连正常的智慧都难以发挥,与幽默需要较大的心灵的回旋余地相矛盾,而在窘境中仍然不失去幽默感,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客人拜会主人,谈到吃午饭的时候,主人到里面吃饭去,把客人一个人留在会客室里干坐。主人吃完饭出来,装成没吃过的样子有说有笑。客人抬头望着屋上的房梁说:

“哎呀,你家的屋梁被虫蛀得很厉害。”

主人问:“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客人说:“它在里面吃的。”

要能化消极现实为积极情致的幽默,有两个关键:

一、不为窘境所拘。人之所以为窘境所拘,无非一个原因,那就是面子上很难堪,自尊心受到挫伤。但是愈是感到挫伤就愈是消极,愈缺乏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心理能量。其实这时最聪明的办法是横下一条心,从另一角度去看待产生窘境的原因。二、对产生窘境的原因作想象的、玄妙的甚至荒诞解释,并让在座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自我解释。

一个瞎子和一个眼睛好的人一块吃烧饼。他们一人吃了一个以后,瞎子伸手要第二个,说:“给我那个糊的吧。”

眼睛好的人很奇怪,问道:“你为什么专要糊的呢?”

瞎子说:“反正你准给我那个糊的,我这样说不是更有面子吗?”

荒谬性的逻辑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无理而妙”,越是幽默,同时也就越带纯调笑性;纯调笑性越强,与某种切合实际的办法和道理的距离就越远。反过来说,越是一本正经地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也就越不幽默,越不幽默也就越可能带上某种现实推理的特点;越是带上现实的推理性,幽默就越是让位于机智。

父亲:“贝贝,你上课时都做了些什么?你不说,你的老师把什么都告诉我了。你老实说,你们班上谁最懒?”

贝贝:“这我哪知道啊。”

父亲:“我问你,当别的同学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瞪着眼睛东张西望的是谁?”

贝贝:“那是我们的老师啊。”

这个故事的荒诞色彩并不浓,看起来很合乎通常的规律,因而也具有保护自己的实际效用,所以,在这里的机智超了幽默感。

在通常情境中人的自尊心不受到任何威胁,心理并未失衡,纯调笑性的幽默往往比机智给人带来更大的精神享受。精神享受常常是以在场人物的共享为特点的。而在人的安全威胁或尊严遭受损害的严峻关头,纯调笑性的幽默就不能应付现实的危机了,切实可行的机智自然就更为迫切地需要了。

在阿拉伯民间传说中,有一个机智幽默的大师朱哈现在他叫阿凡提,他在极端的困境中常以机智取胜。朱哈想进一座锁了门的果园,他用梯子爬上果园的篱笆,又把梯子搬进园里,再沿着梯子下去,刚一下梯子,他就看见园丁在等着他。

园丁问:“你是谁?到此有何贵干?”

朱哈说:“我是卖梯子的。”

园丁说:“怎么跑到这里来卖梯子?”

朱哈说:“老天爷,难道你不知道梯子是到处都可以卖的呀。”

机智使朱哈摆脱了偷盗的嫌疑。他的妙处不是荒诞,而是很现实——现实到似乎是真实的了。

如果说窘境中的幽默可以无理而妙的话,那么,窘境中的机智则是有理而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