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066

第66章 宽人律己的道德准则

希莱尔拉比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希莱尔拉比当了犹太教首席拉比之后,一次来了一位非犹太人。他要希莱尔拉比在他能以一只脚站立的时间里,把所有的犹太学问告诉他。可是,他的脚还未提起来,希莱尔拉比已把全部犹太学问浓缩为一句话告诉了他:

“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意做的事情。”

犹太人认为,人在社会生活,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为一种互助互谅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又必定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理解从理论上说不管有多少环节,多少障碍,但在经验上,只要我们大家都是人,就可以从自身的趋利避害的原始要求上,找到理解他人的前提。

互相理解,互相谦让的处世原则只是一个朴素的准则,在具体的环境中,还必须恰如其分地视实际情况来运用。《塔木德》上有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次,有位拉比邀请六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七个人,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不邀自来的。但拉比又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哪一位。

于是,拉比只好对大家说:“如果有不请而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

结果,七个人中最有名望的人,那个大家都知道他一定会受到邀请的人却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七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未受到邀请,但既然到了这里,再要自己承认资格不够,是一件令人难堪之事,尤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所以那位有名望的拉比退让,可谓用心良苦。如此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相应行动,正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这则故事侧重于发掘犹太民族那种独具特色的周详妥帖的智慧。除此之外,还含着一层承认他人人性的优先性,甚至克制自己的人性要求,以协调人际关系的含义:一个人没有权力把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于他人,但一个人也不应该把一般人都不要的东西强加给自己。

犹太人之所以把他们的足迹留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创造出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商业成就,尽管也不时因自身的“暴富”或充当有“吸血虫”之称的高利贷者而遭受异族的践踏和杀戮,但他们作为一个弱小民族能够凭自己的信念和出色的成就而生存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某种意义上,犹太人所持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相互尊重,彼此宽容,正是支撑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强权夹缝中求得生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