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在东阿击败秦军后,继续向北追击,在定陶再次击破秦军。刘邦、项羽则在雍丘(今河南东)败秦,斩李由。
打了几次胜仗,项梁的信心空前膨胀起来,一脸洋洋得意的神色,完全失去了以往的冷静沉狠。当时,大将宋义对此忧心忡忡,劝诫他说:“打了几场胜仗就将骄卒惰,最后必败无疑。现在我们的士兵日益懈怠,秦军却几经增援,声威日盛,我十分担心啊。”然而,正在兴头上的项梁对此丝毫也听不进去,不但听不进去,还把宋义从身边打发走,让他到齐国去拉拢田荣。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项梁过于自大,不懂得从善如流。其实,事情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项梁对宋义的态度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宋义提了这条建议,这其中已经牵扯到了楚军军团中复杂的派系斗争与力量制衡。
从宋义此后的行为来看,很明显,他是属于楚军中亲怀王的楚元老派,这一派人与项氏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有点排挤敌对的意思,所以项梁对宋义看不顺眼是很正常的。此时楚军气势如宏,项梁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宋义突然泼了这么一盆冷水,自然令他非常不痛快。这盆冷水如果是项氏集团中的心腹泼的,结果可能会好一点,可惜端脸盆的却是宋义,于是,劝戒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去往齐国的路上,宋义碰到了正要求见项梁的齐使田显。宋义对田显说:“项梁这一战必败无疑,我看你还是慢点走,躲过这一劫为妙。要是急匆匆的赶过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没想,项梁的兵败被杀被宋义不幸言中。
前些日子一再退却的章邯在几番示弱,养精蓄锐后,抓准时机全力发兵,在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一面最具号召力的反秦旗帜轰然倒地。
正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攻城的刘邦、项羽听到项梁兵败的消息,立刻带领军心不稳的士卒撤退。楚将吕臣驻扎在彭城东,项羽驻扎在彭城西,刘邦驻扎在砀(今河南夏邑县东南)。
这时魏豹在魏地已小有成绩,攻下二十余座城池。楚怀王立魏豹为魏王,自己则迁都彭城,把吕臣、项羽的兵权收回。
这楚怀王本是流落民间的楚国王孙,后来被项梁叔侄找到,把他放在王座上,作为聚集楚地反秦力量的一面旗帜。因此,在项羽看来,楚怀王只是一个傀儡和玩偶。没想到,项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位楚怀王还真发了威,不动声色地就把兵权夺到手,从一个傀儡一跃成为货真价实的王者,这令项羽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从后来楚怀王的表现来看,他这时的做法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而且此时不收回兵权,后来也很难水到渠成地把宋义推上军事首脑的位置。这自然是后话。
且说章邯击败项梁后,认为楚军已不足为虑。瞧瞧东边,齐国成天跟自己吹胡子瞪眼,不成气候。况且齐国依山凭河,虽说不易固守,但过早地攻入齐地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东周时期,人们最喜欢说的几句话就是“齐人多诈,郑人反复,秦,虎狼之国也”,这个“齐人多诈”就是说齐国人都狡猾。作为兵法发达的东方大国,齐国在军事上也一向重视斗智甚于斗力,即便在主力处于劣势甚至崩溃时,打游击也还是很有本事的。后来项羽就在这上面吃过苦头,他深入齐地作战时,虽然击溃了齐军主力,但还是身不由己地陷入了与田横的周旋中,从而使得彭城空虚,被刘邦一举攻下。
所以,对于此时的章邯而言,天下未定就冒冒失失地闯入齐国这片沼泽地显然并不合算,既要担心进军的后果,又要有后院起火的顾虑,于是他把攻击齐国的日程压在了后面。
相比之下,攻击北边的赵国困难要小一些,在楚军已不足为患的情况下,章邯认为赵国是除齐国外最强的势力,能否攻下它对将来的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打定了主意,一番厉兵秣马之后,章邯剑指北斗,挥兵进入赵国境内。
赵歇抵不住风头正劲的秦军,与张耳退守巨鹿(今河北南部,邯郸东北),章邯追击而来,派王离将巨鹿团团围住。陷入困境的赵歇走投无路,派出使者求救于各国。
这时,宋义先前在路上碰到的齐使田显正在楚军,将宋义对定陶大战的先见之明告诉楚怀王,力荐这个救命恩人做楚军统帅。楚怀王召见宋义商议军事,听了宋义的一番分析,楚怀王觉得他对形势的估计非常合理,遂立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共同发兵救赵。宋义同时掌领楚军全部调署权,号“卿子冠军”。
楚怀王这样的举动,很明显是为了牵制项羽为首的项氏集团。他本身是被项梁所立,现在项梁虽死,项氏仍然在楚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对他而言显然不利。从前面迁都彭城,收回项羽兵权一事就可以看出,他对项氏很有戒心,企图遏制其迅速膨胀的势力。
另一方面,项羽当时大概也就二十五岁左右,太过年青,资历也不足,以较为沉稳的宋义为上将军,对楚怀王而言是个不错的借口和相对折衷的选择。
此外,对于项羽的性格,楚怀王应该也有些看法,这从另一件事上也可以看出。
在决定发兵救赵的同时,楚怀王还打算出兵直取秦帝国心脏——关中地区,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关中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是牵制诸侯、称王图霸的绝妙宝地,本该是人人眼馋的一块大肥肉。但也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把这块肥肉搞得像骨头一样难啃,想跑去享受享受,还得自己先艰苦卓绝一下,把这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拿下来。
而关中诸塞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前面周文攻打过的函谷关。作为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咽喉要道,函谷关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守足以保障关中东部门户,失则关中必危。但在当时,函谷关及周围地带都在秦军的掌握下,章邯几番大胜,势头正猛,诸将均感到无法挫其锋锐。结果如此大好良机,却没人愿意冒险。
可是项羽并不这么想。自从项梁战死以后,项羽对秦王朝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把它捶成土灰,一听说要去捣腾秦朝的大本营,立刻主动请缨要求攻打关中。
楚怀王不乐意,他认为项羽脾气又坏又霸道,还有过屠城的前科,现在对秦人怨气冲天的,如果攻入关中,必定会狠狠地发泄一通,这对将来的事业极为不利。于是他拒绝了项羽,而派了素有“宽大长者”之称的刘邦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从史料记载来看,刘邦当时的势力并不显眼,楚怀王暂时不担心他会像项羽那样坐大,而且他在楚军中属于亲项羽一派,并与项羽有兄弟之约,所以派他去攻关中,也算给项氏卖了点面子。
没能如愿以偿的项羽憋了一肚子气,悻悻地跟着宋义北上救赵。
然而接下来还有更令他恼怒的事。他发现宋义这个上司成天眼睛长在脑门上,对自己的话半点也听不进去。在他审时度势地提出引兵渡河的建议后,立刻遭到了痛快的拒绝。
宋义先是振振有辞地发了一通议论:“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发完议论后,觉得还不过瘾,于是又专门下了一条军令:“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斩!”
在宋义的战略指导下,楚军在安阳(今山东曹县东)拖拖拉拉了46天,还是没有进军的苗头。宋义还把儿子派到齐国去,并且亲自送行,大摆宴席,每天晚上都吃喝玩乐到大半夜。楚军将士在十一月的大冬天里饥寒交迫,还被宋义的狼嚎搅得睡不着觉,个个恨得牙根直痒痒。
早就怒火中烧的项羽抓住机会,在一个凄清萧飒的清晨豪爽地砍掉了宋义的大脑袋瓜子,然后冲出营帐,大声吆喝道:“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诸将一看这情形,谁还敢去惹他,都服服帖帖地恭维道:“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注意,这句话很值得玩味,潜台词就是:这是你们自家的事情,与我们这些手下人无关!显然,这些将军也不是笨蛋,知道这是楚怀王与项羽的矛盾激化的结果。杀宋义,不过是为了争夺军权。
项羽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现在听了这话自然大为受用,理直气壮地领了将军印,追杀了宋义的儿子,并派桓楚去禀报楚怀王。楚怀王这时也拿他没辙了,正式封他为上将军。
志得意满的项羽终于当上了一把手,开始对着秦军磨刀霍霍,这年隆冬,阴冷惨淡的天空下,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点评:
刘邦一开始只是项羽部下的一个将领而已,但是刘邦的奸诈就开始出现了,没兵就找项羽借,没粮也找项羽借,但是从来也没有还过。
而项羽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才气,很有志气的人。没人敢说项羽不是君子,起义军没粮的时候,很多都是来找项梁借的,项羽也很支持他叔父的行为,认为大家都是起义军,应该互相帮忙。可项羽没有想到人心的险诈,那些起义军的真正目的不是要使天下早日得到太平,而是要为自己谋求财富和地位。所以,封王之后,许多人都开始各自征战。项羽的意思是,你们不满足,可我也只能这样,今天你们敢反我,我就要你们知道后果。在作战的同时,项羽也是在为天下着想,他想快点结束战争,使天下早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