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53

第53章 门当户对,佳偶天成

李清照(1084——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是学者兼散文家,后来因为他的诗文被苏轼所赏识,成为苏轼的学生。李清照的母亲也是出身于官宦人家的名门闺秀,也有文学才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李清照很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才能与优秀的艺术鉴赏能力。那一年,少女时的她写了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字里行间把游玩的愉快、尽兴与乐趣写得淋漓尽致,以致于小令一出,李清照的诗名立即轰动京城。这样的出身,这样的才情,又有着“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美丽,一时间,李清照打动了京城所有少年的心。而在这少年中,赵明诚就是其中的一个。

赵明诚(1081——1129年),字德甫,山东诸城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赵挺之曾出任过吏部侍郎,宋徽宗崇宁年间又出任宰相。赵明诚虽然出身高官之家,但他身上没有官宦子弟的不良风气。不仅如此,他还爱好金石研究,也就是收藏字画和文物,这在当时即使是现在也算是高雅的爱好。

一日,赵明诚得到了一幅苏轼的字画,他想找人帮其辨别真伪,这时就想到了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于是就亲自到李府请教。就在他经过李府的后花园时,他看到了一个活泼俏皮的女孩子在打秋千,女孩子娇俏的面容与生动的绯红让他一阵痴呆。这件事过了很久,他看到了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这时,赵明诚才知道,那个让自己眩晕的女孩子原来就是李清照。自此,他对李清照更是相思日深。但他又不敢和父亲明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赵挺之在政见上与李格非一向不和。赵明诚日思夜想中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本书,醒来后书里的其他内容都记不得了,他只记得其中有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明诚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求教于他的父亲赵挺之。赵挺之听后就给他解释:“言与司合”,意即一个“词”字;“安上已脱”意即一个“女”字;“芝芙草拔”去掉草字头,底下就是“之夫”两个字。赵明诚的这三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

赵挺之在给儿子解释完之后,就已经猜到了儿子的心思。毕竟,当时能称得上“词女”的,而又能入得了赵明诚少年心、少年眼的,想来也非李清照莫属。赵挺之原本是想给儿子找个可以拥护支持自己政见繁荣同僚家的女儿,但他也知道,官场变幻莫测,不知哪一天也许自己就会被李格非等的保守派推下台,如果和李格非成为亲家,即使真有那么一天,自己还可以找个搭救的人。这样想着,他决定促成儿子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事。

于是,赵挺之向李家求亲。开始,出于政见的对立,李格非是不想把女儿嫁入赵家的,虽然他知道,赵明诚是个在人品修养都很优秀的人。可是,后来他想到以女儿李清照情感的细腻与心思的敏锐,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伴侣,就一定很难得到幸福。于是,在女儿的幸福与政见之间,李格非选择了前者。

那一年,赵明诚21岁,李清照18岁,两人喜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