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43

第43章 爱姬被夺,空留遗恨

韦庄五十九岁时中进士,任为校书郎。乾宁四年(897),唐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六十二岁的韦庄也一同前往,并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天复元年(901),六十五岁的韦庄应王建之邀入川为掌书记。后来,唐灭亡,北方开始了五代十国时期。而王建在蜀称帝,建立前蜀。王建称帝后任命韦庄为宰相。

韦庄在蜀地时曾有一个宠姬,韦庄的宠姬不仅姿质艳美,而且兼工词翰,对于这样一位色艺俱佳的姬妾,韦庄自是十分宠爱。后来,关于韦庄有一绝代佳人的消息传了出去,王建得知后就以教授宫人才艺的名义召其进宫。身为臣子,韦庄没有办法违抗,只好让爱姬进宫。自此之后,韦庄的爱姬就留在了宫中,韦庄思念心切,于是写下了这首《菏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音。

夜色花前,初初相见,却已是两两心相许。水堂帘幕,携手同坐又约佳期。如今月色依旧,花香如昨,人却音讯相隔。你我同在异乡,同为异客,到如今却是同来不能同处,相望不能相见!咫尺却成天涯!

关于此事,《古今词话》记载如下:韦庄为蜀王羁,庄有爱姬,姿质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而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词,情意凄怨。

对于韦庄而言,与爱姬的被迫生分,让他欲恨不能,欲忘也不能。恨不能是因为蜀王的召见师出有名,他是叫她“教授宫人”;忘不能是因为与爱姬的情深爱浓。于是,韦庄把所有的思念与忧伤都化在了句里词中。在他的《女冠子》里,他这样写道: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四月十七,记得如此清楚,说得如此沉重,那该是怎样深刻与伤痛的日子呢?原来,一切只是因为与君别!以为只是暂别,所以,虽然不舍,但还是忍泪不哭。到如今,却原来是一别成永诀!想到魂断,想到梦醒,却也是没个人堪诉,惟有对月空惆怅,对月说相思。对于爱姬的思念,伴随着韦庄的余生。后来,他又作《荷叶杯》、《谒金门》和《小重山》等词怀念爱而不能相守、生而不得相见的爱姬。

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谒金门》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小重山》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水,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纵然是佳人绝代,纵然是佳人倾国,却已是高墙相隔,重楼深锁。就算是有情成书,有爱成信,到最后也是“信难通”,书难寄!此情此爱,惟有凭物相忆;此伤此痛,惟有梦中相诉!后来,据说韦庄的爱姬于宫墙内听到韦庄的凄绝词作后,伤痛欲绝,最后“不食而死”。

而韦庄,这位写下“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才子,最后也死于异乡蜀地,终年七十五岁。

李煜与小周后:天上人间,佳人相伴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李煜《菩萨蛮》

唐朝诗人李山甫有诗说: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而在爱风流的南朝天子里,南唐后主李煜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这首《菩萨蛮》写的就是李煜与小周后的风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