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10

第10章 怀佳人兮不敢忘

李夫人走了,她走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刻,也走在汉武帝最爱她的时刻。也正因为次,汉武帝终其一生都对她念念不忘。

在李夫人去世后,武帝对于李夫人拒不见自己的事情,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对李夫人美丽的无限想念。于是,武帝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不仅如此,因为武帝太过想念李夫人,但又不记得他最后的摸样,于是就让画师画了李夫人病前美丽动人的画像,然后挂在自己居住的甘泉宫里时常追忆。

都说太过想的多了就容易入梦。汉武帝对李夫人就是如此。有一天,汉武帝出来游昆明池,为的就是可以不用整日对着李夫人的画像而忧伤,但当他来到昆明池畔,想起的却是从前两人的同游同往,这样不但没有解忧,反添了些许新愁,于是武帝回到延凉室中休息。武帝睡眼朦胧中看到有一人袅袅走进,仔细一看,发先来人竟是李夫人,只见她手携一物,赠与武帝是蘅芜香。武帝梦中醒来,回忆刚才的梦境,梦中种种栩栩如在眼前。可巧,他又闻到一阵香气,芬芳飘渺间经久不去。他想起梦中李夫人说过“蘅芜香”,于是改延凉室名为“遗芳梦室”。

后来有个方士,知道汉武帝日夜思今已故的李夫人,便说自己能够把李夫人请回来与皇上相会。汉武帝十分高兴,于是召这个方士进宫实施法术。方士先在李夫人生前起居的地方设起帷帐,在帐前陈列酒肉祭品,又另设一帐让武帝安坐其中,并要求他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要乱动,以免惊扰了李夫人的魂灵。一切布置妥当,这个方士开始施法。不一会,武帝果然看见帷帐中出现了一个姣好的身影款款而行,武帝恍惚中觉得飘动的人影就是李夫人的模样,于是他就走近去看,可是他刚一站起,李夫人倏忽间就消失了。武帝被这场面打动,伤感不已,凄然写了这句话: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是你吗?不是你吗?我站在这里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你姗姗迟来,但我却不能走近。因为我害怕走近了看到的却不是你,如果是那样,我宁愿远远地看着,相信那个人就是你,至少,我还有梦,还有希望。

经过这次招魂,武帝对李夫人的想念日久弥深。后来,武帝他又做了另一首悼念词《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重墀兮生尘,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宁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写完之后,武帝命令宫廷乐师将两首词都配上音乐,让宫女们在后宫中传唱,以慰自己对李夫人的相思之情。

都说,爱她就给她。而武帝能给予李夫人的就是满足她生前的心愿。于是,他想起了李夫人生前之托。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本就是自己的皇子,悉心照顾自是不必说。而李夫人的兄弟,武帝也给予封官加爵,他任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李夫人的弟弟李广利更不得了,被提拔为贰师将军,并封为海西侯。

人说得到帝王的爱难,而要得到帝王持久的爱则更是难上加难,而李夫人却做到了。多年以后,汉武帝又写了一首《秋风赋》,依稀间还在怀念着这个红颜早逝的倾城佳人: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敢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那时皇后卫子夫早已因获罪自杀多年,而当时的新帝之母钩弋夫人也在一年前也被汉武帝无辜赐死,托孤重臣霍光体念帝心,于是请求继位的汉昭帝追谥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并将其衣物与武帝合葬,以慰藉其相思之情。由此,李夫人可以说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位皇后,而且是与他谥号一致的皇后。

汉武帝是个好征战的帝王,也是一个好美色的帝王,在他身边的女人更是多到不可数,但真爱过的,恐怕也只有李夫人一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感于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情深,写下了《李夫人》一诗:

汉武帝,

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

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不已,

甘泉殿里令写真。

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

玉釜煎链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

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

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

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

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

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

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

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

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

马嵬坡下念贵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

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

死亦惑,

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

不如不遇倾城色。

苏武与妻:生当复来归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留别妻》

还在懵懂年少时就曾读过苏武牧羊的故事。关于苏武,那时候只是觉得他的经历够坎坷曲折,至于他的气节,他的忠君反而没有留下多少印记。慢慢长大,回头再读苏武,于是会觉得他硬气,会觉得他悲壮,仅此而已!某一天,读到他的那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读到他的那句“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有泪如倾!铮铮男儿,留下如此深情义重,留下如此掷地有声的承诺,是幸?亦或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