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24

第24章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脏的炎症、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异常征象持续超过6个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肝内有活动性炎症变化者。引起肝脏炎症慢性化最常见的病因是各型肝炎病毒,甲型与戊型肝炎一般预后较好,不演变为慢性肝炎,乙型、丙型及丁型病毒感染,因感染者个体的差异,一般可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而乙肝病毒最常见,占慢性肝炎的80%。根据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呈现良性经过,预后较好;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较差,随着病情进展逐渐演变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应预防为主,注意休息,勿疲劳,调节情志与饮食,合理用药。本病相当于中医“胁痛”、“黄疸”、“癥积”、“虚劳”等病的范畴,本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郁怒伤肝,又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外相扰,形成湿热、气滞、瘀血、痰结,胶着难去,渐致肝、脾、肾脏功能失调,出现气血阴阳亏虚的病理转归,形成邪盛正虚之候。本病的特点是病势缠绵,病情反复波动。故治疗上应以祛邪扶正为大法,祛邪的具体治法有清热、祛湿、解毒、行气、活血、化痰等,扶正的具体治法有健脾、滋阴、温阳、益气、养血。

茵陈五苓散加味方

“组成”党参、茵陈各30克,茯苓、泽泻各20克,白术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除湿。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虚湿困型。症见形体困倦,精神疲乏,腹部胀满,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缓滑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肝郁胁痛者加郁金、柴胡各15克,丹参、白背叶根各20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加苦参、蚕砂、虎杖各15克。

升肝健脾汤

“组成”黄芪15~30克,柴胡10克,生麦芽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鸡内金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升肝健脾。

“用途”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虚气陷型。症见乏力纳差,肝区隐痛,厌油腹胀等。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0天为1疗程。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

“组成”桔梗、白术各12克,茯苓25克,甘草6克,扁豆20克,山药、党参、虎杖各15克,薏苡仁、鸡骨草各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渗湿,益气和中。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虚湿盛型。症见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腹胀,舌淡,脉弦细或沉细。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舌苔厚腻者加茵陈30克;肝区疼痛不适者加丹参、郁金各12克,或三棱、莪术各10克;失眠,舌淡红者加栀子10克、酸枣仁12克;胃纳差,加神曲15克、麦芽20克。

舒肝解毒汤

“组成”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板蓝根15克,败酱草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银花15克,公英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制法”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痛不舒。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疏肝理气复肝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白蔻仁10克,白术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连翘10克。

“制法”水煎50分钟,去渣取药汁。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胆。

“用途”适用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症见胁肋胀痛,脘腹满闷,嗳气频作,食欲不振,因情志波动而增减,口干口苦,舌苔薄白,脉沉弦。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两胁胀痛甚者加川楝子9克、片姜黄9克;脘腹胀满甚者加厚朴9克、枳壳9克、木香6克;黄疸及小便深黄者加茵陈15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

清肝泻火复肝汤

“组成”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大黄10克,木通10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

“制法”水煎50分钟,去渣取药汁。

“功效”清肝泻火。

“用途”适用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症见胁肋灼热疼痛,或胁下有瘴块,头晕耳鸣,目赤,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边绛苔黄,脉弦数。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口干欲饮水者加生石膏15克、麦冬9克;胁肋痛甚者加川楝子9克、元胡6克;舌绛无苔,心烦口苦,不欲食者加石斛15克、枇杷叶9克、生谷芽9克、干生地9克。

健脾解郁汤

“组成”党参、板蓝根、白术、丹参各15克,白芍、柴胡、郁金、陈皮、黄芪、茵陈各10克,半夏曲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健脾和胃。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症见倦怠无力,纳呆腹胀,胁肋胀痛,口苦等。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舒肝开肺汤

“组成”柴胡10克,赤芍3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10克,桃仁10克,土元虫10克,紫菀10克,桔梗10克,川楝子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舒肝开肺,通利三焦,活血消胀。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所致的肝性腹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舒肝活血汤

“组成”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黄芪20克,茵陈20克,郁金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冲)2克。

“制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2周为1疗程。

“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气滞血瘀型。症见腹胀,肝区刺痛,乏力纳差,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解郁通络汤

“组成”柴胡、郁金、香附各10克,茵陈、丹参、丝瓜络板蓝根、白芍各15克,枳壳6克,白花蛇舌草、甘草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理气通络,清热解毒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络阻血瘀型。症见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胁痛腹胀,呕吐恶心,小便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滑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0剂为1疗程。

利湿清热方

“组成”龙胆草9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生薏苡仁30克,黄芩12克,青黛3克,柴胡根12克,黄连6克,苏叶9克,夏枯草15克,土贝母12克,赤苓15克,生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途”适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症见体倦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厌食油腻,食欲不振,巩膜黄染,小便苗,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温化寒湿复肝汤

“组成”茵陈30克,白术10克,砂仁10克,制附子6克,干姜6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丹参30克,生薏苡仁15克,厚朴10克。

“制法”水煎40分钟,去渣取药汁分饮。

“功效”温化寒湿。

“用途”适用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色暗不泽,胁肋疼痛,或胁下癥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神疲畏寒,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而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黄疸不退,加金钱草30克;胁肋痛甚者加川楝于9克、鹿角霜15克、白芥子6克;神疲倦怠无力甚者加生黄芪20克;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者加诃子肉9克、炒扁豆15克;脘腹胀满者加木香6克、大腹皮9克;舌苔白腻而燥,口渴不欲饮者,为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加桂枝9克。

健脾祛湿复肝汤

“组成”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薏苡仁10克,藿香10克,厚朴花10克:茵陈30克。

“制法”水煎40分钟,去渣取药汁。

“功效”健脾祛湿。

“用途”适用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症见胁肋隐痛,或胁下有瘴块,食欲不振,肢体沉重,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脘腹胀满者加木香6克、大腹皮9克;胁肋痛甚者加鹿角霜9克、川楝子9克;便溏者加炒扁豆15克、山药12克;肢体浮肿者加车前子30克、茯苓皮30克、生黄芪30克。

舒肝理气汤

“组成”青橘叶9克,青皮9克,陈皮9克,枳壳9克,厚朴花6克,香附9克,苏梗6克,赤芍、白芍各9克,柴胡6克郁金9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舒肝理气止痛。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滴苔白,脉弦。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益气化瘀解毒汤

“组成”生黄芪15克,党参12克,焦白术12克,云苓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丹参15克,郁金12克,制香附12克,板蓝根20克,焦三仙30克,粉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解毒。

“用途”适用于乙型肝炎,气虚血瘀,余毒久恋型。主要表现为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胁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弦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酌减。舌青紫或紫色斑块者加桃仁10克;肝脾大者加鳖甲12克、三棱8克、莪术8克;胁痛明显,加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青皮12克;鼻齿衄血者加丹参12克、茅根15克;胃脘胀满者加砂仁12克、莱菔子12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加败酱草,加大板蓝根用量。

柴胡汤加味方

“组成”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红花9克,茜草9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以10剂为1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功效”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用途”适用于肝炎邪衰,气病及血。症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亦可用于治疗早期肝硬化。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柴胡鳖甲汤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制法”上药3次水煎取药汁,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混合药汁。

“功效”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弱而细。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活血化瘀散

“组成”丹参30克,郁金12克,白芍30克,泽兰15克川芎8克,元胡10克,当归12克,板蓝根30克,枳壳12克。

“制法”上药为末,每包5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气滞血瘀型。症见肝区刺痛,腹胀乏力,舌质紫,脉涩者。

“用法”每次1包,日2次,1~2个月为1疗程。

益气活血解毒汤

“组成”党参、柴胡、元胡、当归、茯苓各10克,黄芪、丹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赤芍、虎杖各15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血瘀型。症见肝区疼痛,腹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肝掌,蜘蛛痣,肝脾大。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丹参大黄汤

“组成”丹参、蒲公英各30~50克,大黄10~30克,焦三仙30克,陈皮6~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健脾活血祛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瘀血阻滞型。症见右胁刺痛,纳呆腹胀,恶心厌油,肝脏肿大,按之痛甚,或面目全身发黄,黄色晦暗,小便黄赤,大便不调,舌质红或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附茵郁二草汤

“组成”丹参15~30克,附片7~12克,茵陈15~60克郁金9~15克,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太子参各15~3克,云苓12~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助阳,利湿退黄。

“用途”适用于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湿毒瘀阻,阳虚型。症见体倦乏力,腰膝疫软,身目黄染,肝区隐痛,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脾虚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肾虚者加巴戟天9克、枸杞子12克;胁下瘀块硬者加醋鳖甲30克、三棱9克;黄疸持续不退者加公英15克,并重用丹参;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重用白花蛇舌草,加败酱草各15克、五味子9克。

逍遥四君汤

“组成”党参10~20克,白术10~15克,茯苓10~20克,柴胡6~10克,当归10~15克,白芍10~15克,甘草3~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健脾。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症见肝区隐痛,食少腹胀,便溏乏力,面黄轻度浮肿,脉细弦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40天为1疗程。气虚者加黄芪20~30克;纳呆者加焦麦芽10~20克、内金6~10克;便溏者加莲子10~15克、山药20~30克、泽泻10克;胁痛者加元胡10~15克、郁金10~15克;肝大者加三棱6~10克、莪术6~10克、鳖甲10~30克;癣血者加桃仁、红花各10克;气滞者加佛手10~15克、香橼10~15克;黄疸者加茵陈20~30克;阴虚者加石斛10~15克、玉竹10~20克、元参10~20克。

益气活血汤

“组成”黄芪15~3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丹参15~30克,生山楂15克,虎杖15~30克,草河车15克,马鞭草15~30克,王不留行15~30克,泽兰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活血解毒。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气虚血瘀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阴虚者加阿胶10克、鳖甲12克;湿热者加茵,陈15克、六一散12克、猪苓10~15克、泽泻10~15克;气滞者。加柴胡、胨皮10克。

益气活血舒肝汤

“组成”黄芪20克,赤白芍10克,党参15克,柴胡6克,当归身10克,莪术6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绿萼梅6克,鳖甲15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气活血,健脾舒肝,解毒祛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血瘀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行气活血汤

“组成”葛根、草河车、白芷、郁金、枳壳、生甘草各9克,红花、泽兰各15克,赤芍、白芍、五味子各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长期肝功能不正常,证属气滞血瘀者。临床表现为两胁作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边缘锐利,面有色素沉着,脉弦滑,舌质紫绛,或有瘀斑,舌苔白或无苔。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若气短心悸,加生黄芪15克,白术9克,焦山楂、麦芽、神曲各12克;有瘀斑,舌质绛者加石见穿、蒲公英各15克;肝脾肿大不消,加王不留行、生牡蛎、地龙各12克;肝痛不止,加没药、五灵脂各9克。

滋阴养血汤

“组成”生地、熟地各9克,当归身9克,阿胶珠12克,白芍9.克,首乌9克,枸杞子12克,炒枣仁12克,柏子仁9克天冬、麦冬各9克,鳖甲9克,龟甲9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滋阴养血。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心悸,五心烦热,或易怒神疲,肝区隐痛,舌质淡少苔,脉细弦或细数。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滋补肝肾汤

“组成”北沙参、白芍、川断、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首乌、黄精、当归各12克,生甘草9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滋补肝肾。

“用途”适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肝肾阴虚型者。症见腰腿疫软无力,劳累则肝区痛,睡眠多梦,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有时盗汗,舌净无苔,或舌质稍红,脉沉细弦。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若腰痛甚,加狗脊、桑寄生各15克;盗汗多,加生牡蛎、生龙骨、浮小麦各15克,乌梅9克;失眠重,加远志、百合各12克;梦遗滑精,加芡实、补骨脂、诃子肉各12克;肝区痛重,加草河车9克,黄连4.5克。

活血祛瘀汤

“组成”丹参30克,当归9克,赤芍9克,鸡血藤15克,桃仁6克,元胡9克,郁金9克,三七(研)3克,香附9克,枳壳6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气滞血瘀型。症见肝区刺痛,痛处不移,舌质紫,脉细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归脾汤

“组成”党参、当归、黄芪、茯苓各12克,炒白术、酸枣仁各9克,广木香、制远志各6克,炙甘草3克,桑椹子30克,五灵脂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活血,柔肝通络。

“用途”适用于乙肝病毒感染,脾虚血弱,肝阴不足型。症见胁舷或腹胀,食欲不振,倦怠疲乏,肝区不适,便溏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补气养血汤

“组成”生黄芪、首乌、白芍、川续断各15克,当归、丹参黄精、生地、五味子各12克,生甘草9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气养血柔肝。

“用途”适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属气血两虚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右胁隐痛,舌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健脾温肾方

“组成”党参、白术各20克,黄芪、山药、茯苓、桑寄生各30克,干姜、仙灵脾、焦三仙各10克,泽泻15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肾健脾。

“用途”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脾肾阳虚型。轻者可见四肢困乏无力,神倦思睡,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重者可见脘腹冷痛,右胁疼痛彻背,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腰腿疫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

益气养阴解毒汤

“组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精、贯众、银花;各10克,黄芪、山药、虎杖、土茯苓各15克,败酱草20克,板蓝根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气阴两虚,邪毒内蕴型。症见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弱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活血养肝汤

“组成”党参20~30克,黄芪15克,当归10~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五味子15克,枸杞子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养血,化瘀散结。

“用途”适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气血亏虚型。症见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弱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8周为1疗程。肝区疼痛者加元胡10~15克,远志10~15克;纳差腹胀者加焦三仙各10克;有腹水者加猪苓20克,泽泻15克。

三神四君汤

“组成”补骨脂10克,煨肉蔻10克,肉挂3克,于姜6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土炒白术30克,砂仁12克,陈皮15克,鸡内金10克,大腹皮15克,泽泻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补脾肾。

“用途”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者。症见腹胀肠鸣,大便次数增多,腰膝疫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两胁隐痛,或胁下有癥积,或有腹水征,舌淡,弦细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二黄栀子散

“组成”黄柏、大黄、栀子各等份,蜂蜜适量。

“制法”以上前3味研为细末,每取30克,再用蜂蜜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清热利湿。

“用途”适用于肝炎。

“用法”敷于期门穴,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次用药6小时,连用30次为一疗程。

瓜蒂填脐散

“组成”甜瓜蒂60克,秦艽60克,青皮30克,紫草30克,黄芩30克,丹参30克,铜绿15克,冰片6克。

“制法”以上8味分别研为细末,混匀备用。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用途”适用于肝炎。

“用法”先用75%酒精消毒脐孔,取药末适量填入脐孔中,约填满脐孔2/3处,再用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