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22

第22章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量多,有时带有少量粘液、脓血,或伴腹胀、腹痛。慢性腹泻病因极为复杂,大致可归纳为肠道慢性细菌感染、寄生虫病、肿瘤、消化液分泌障碍、肠道非特异性炎症、肠道功能紊乱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上述任何一种疾病使小肠蠕动增加,肠内容物通过加快,营养及水分吸收不良等均可引起腹泻。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多为脾虚生湿,健运无权,或脾虚肝气乘脾,或肾阳虚不能助脾阳腐熟水谷所致,往往止而复发,反复不已,甚至滑脱不禁,形成虚实挟杂之候。治宜健脾利湿,疏肝理脾,益肾助阳,涩肠止泻。

补脾止泻汤

“组成”党参、枳壳各12克,茯苓、薏苡仁、焦山楂各20克,炒白术15克,肉豆蔻、陈皮、葛根各10克,木香6克,甘草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健脾,涩肠止泻。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伴有腹胀者加砂仁10克;体虚畏寒,脐周不温者加升麻、干姜各6克;黎明前泄泻者加吴茱萸10克,五味子15克;纳差消瘦者加山药20克,炒麦芽15克;大便稀薄日久加诃子10克。

疏肝活血汤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各15克,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各12克,白芍、甘草、砂仁各10克,三棱、莪术各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30剂为1疗程。

肠宁汤

“组成”苍术、山药、党参、车前子、泽泻、诃子、干姜、补骨脂各10克,肉桂6克,蒲公英2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温肾,清热,渗湿,收涩,消导。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0~15天为1疗程。

复方榴皮汤

“组成”石榴皮、楂炭、白术、云苓各15克,柴胡、诃子、木香、甘草各10克,鸡内金、砂仁各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利湿,舒肝理气,收敛固涩。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芍药连梅汤

“组成”白芍12克,黄连、甘草各3克,乌梅15克,茯苓、山药、麦芽各20克,炮姜4克,葛根、焦山楂、焦神曲、白术、枳壳各10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疏补兼施,清热散寒,调理阴阳。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

秦皮止泻汤

“组成”秦皮、石榴皮各20克,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各30克,黄柏15克,黄连10克。

“制法”上药加水煎2次,共浓缩药汁约200克,温度在37~40℃之间。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温补肾阳。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将药汁置于输液瓶内,连接输液管,其末端接无菌导尿管并涂石蜡油,嘱患者臀部垫高,导尿管插入肛门内约35厘米为宜。滴入速度控制在60滴/分钟左右,约70分钟滴完,一边滴一边用手轻揉腹部,滴完后平卧休息2小时。1日滴1次。属脾胃湿热型者可加白头翁、马齿苋各30克。

黄连香附散

“组成”黄连3克,香附15克,良姜15克。

“制法”以上3味共研为细末,备用。

“功效”温中散寒,燥湿止泻。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取药末适量填敷于脐孔内,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白芷川芎兜

“组成”白芷、川芎、徐长卿、花椒各适量。

“制法”以上4味共研为细末,装入兜肚内,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将肚兜盖在脐腹部。

香萸干姜散

“组成”小茴香75克,吴茱萸50克,干姜50克,公丁香50克,肉桂30克,生硫黄30克,荜菝20克,山栀子20克,胡椒5克,白酒适量。

“制法”以上前9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温中祛寒。

“用途”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每次取药末30克,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