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白话颐和园
11171400000015

第15章 乾隆与老母亲在放生台放生的传说

“小满”过后,没有几天,就是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日这天,日出卯时,清晨天气特别好。

乾隆换上便装,在贴身奴才春喜的陪同下,一大早,就来到了颐和园的石舫——其前身放生台的这个地方,陪着老母亲来进行放生活动,表示支持老母亲的信仰。

老母亲在放生台上放生,将携带来的不少活鱼活虾,从鱼箩里小心往出取,往昆明湖里放,老母亲眼看着活鱼活虾,在清清的昆明湖水里,欢跃地游来游去,不断地往深水中游去,老母亲看着非常高兴,不时地发出笑声。

乾隆坐在昆明湖岸边的龙椅上,高兴地和贴身奴才春喜聊天。

乾隆喜欢说,话匣子一打开,他就收住不了,老是有的说。何况今日,且又是“双节”,乾隆更有话题可说了。

乾隆坐在龙椅上,眉开眼笑,问道:“春喜,朕来问你小满节气,你知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对这个节气是怎样认识的?”

春喜立刻回答说:“奴才多少知道点,但不完全。”

“怎么个不完全法?”乾隆问。

春喜说:“皇上您听春喜一说就明白了,怎么不完全,因为奴才只是知道:每年立夏后的节气叫做小满,说是这时农作物,子粒开始渐渐饱满;至于说小满节气,还有什么三个候应,叫什么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奴才春喜就说不上来是怎么回事了!”

乾隆一听,心想:“原来还是这么回事,是这么个不完全!”所以,乾隆就立刻跟春喜说:“好,朕给你说说,补充补充,就完全了!”

春喜听了,心里非常高兴,立刻端上龙井茶水,说:“请皇上用茶!”乾隆接过来,喝了两口,说:“据朕看书学习《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记载:每年一到农历‘四月秀,五月鸣蜩’,其所谓‘葽’,朕查阅了一下:葽,草名,亦名师姑草,或曰赤雹子,俗名为狗尾草,等。所谓‘秀葽’,朕也查阅了一下,古书载:就是指不荣而实日秀;葽,草也。”说到这儿,稍停了一下,喝了口茶水,乾隆接着说:“狗尾草与众草格外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年一到小满节气这个时候就生长成熟,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感火之气(指天气炎热)而苦味成。所以,人们给归纳概括叫做苦菜秀,并被选列入了夏季小满节气的候应了!”

乾隆说到这儿,春喜问遭“皇上您再给奴才讲讲蘼草死是怎么回事毗奴才也知道一下!”

乾隆说:“好!朕就再给你说说。每年一到夏季农历四月小满节气时,正当百草生长繁茂的时期,而植物中的这种蘼草不一样,它已开始死亡。用古人的语言来表示,叫做‘凡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蘼,谓之蘼草’。所以它被选列入了候应,作为小满节气候应,归纳概括叫做蘼草死。”

说到这儿的时候,春喜又问道:“麦秋至又是怎么回事?”

乾隆回答说:“农家将夏季农历四月麦收的季节,简称为麦秋。《礼记·月令》里也有记载:盛夏之月,麦秋至。故麦秋至被选列入了小满节气候应了。”

乾隆将双节——小满节气,这个节气讲完了,接着问:“春喜,朕再来问问你:‘今日是浴佛日,咱们今天陪着朕的老母亲来放生,你知道不知道浴佛节是怎么回事?’”

“奴才只是知道农历四月初八是放生日,不知道浴佛节是怎么回事?请皇上给奴才讲讲,让奴才也知道知道,长点知识。”

乾隆接着就给春喜讲开了:“浴佛节,是中国佛教节日。汉族地区,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并用各种各样的名香浸水,灌洗释迦太子诞生像,取传说中‘龙王以香水洗灌太子’的故事,以纪念佛的诞生,称为浴佛节。”

“这回,奴才就明白浴佛节是怎么回事了!谢谢皇上,谢谢万岁爷!”春喜高兴地说。

乾隆心里也是非常高兴,接着他又问:“春喜,今日浴佛节,显然是与佛教的关系很密切。那么,朕来问问你:佛教是什么时候传人中国的?佛教与什么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谁首创的?”

春喜立刻回答说:“这么大这么深的学问,奴才怎么会知道呀?请皇上,请万岁爷,您给奴才讲讲吧!让奴才也多少长点学问,皇上您也会高兴呀。”

乾隆接上话茬说:“是呀!春喜长了学问,朕当然高兴了!”说到这儿,停了一下,喝了口龙井茶,然后接着说“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百多年间,佛教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隋唐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特色的许多宗派。佛教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都深受影响,如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都有一定影响。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佛教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Siddhantha Gaufama,即释迦牟尼)所创立。”

乾隆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中国大江南北,全国各地许多优美的风景区,遍布着佛教寺院等精美的古建筑——佛教建筑,并且在佛殿中配置有精彩的彩塑佛像,均格外引人入胜。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演变为寺院、石窟、佛塔,同为佛教三大建筑。然而,我国各地的佛教寺院,尽管有许许多多,但佛教寺院建筑的布局,归纳概括说来,分为不同的两个时期而有两个建制形式。

宋代时,其佛教建筑,则已经盛行“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是对佛教寺院的通称。“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堂。一般说来,较大的寺院还有讲经常、钟鼓楼等建筑。

到明清时,佛教寺院的建筑与以前相比较,显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佛寺建筑格局,即在佛寺的“中轴线”(俗称为“正中路”)上,最前面是“山门”;其“山门”内左右两侧的建筑为钟鼓楼;在“中轴线”上正面的第一个佛殿为“天王殿”(俗称的“四大金刚”);“天王殿”的后面,多是佛寺中的主体建筑——正殿,并且正殿的命名,是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称号来命名的,例如名为“大雄宝殿”、“如来殿”等。在正殿的后面,一般是“藏经楼”。

一般说来,寺院其中轴线的两侧建筑的布置,有僧房、禅堂、斋堂、方丈等。

明清以前,佛教寺院比较讲究佛塔建筑,在寺院中央建塔,现在,在有的寺院里仍然可以观赏到。

从秦王朝开始,宫殿建筑也就越来越讲究。比较突出的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等,都有像小城一样相当精美的建筑,其殿内有前殿、寝室及其他殿宇、台池、楼阁等,所以,当时就有了“宫城”之说。

发展演变到明清两代,变化就更大了,例如,明永乐年间,北京修建成的紫禁城,就是较突出的典型,并且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可以说自佛教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后,佛教寺院的佛殿建筑,深受宫殿建筑的影响。尤其是到隋唐以后,佛教寺院的建筑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突出的特征是佛教寺院的精美建筑,无论是布局,还是其宫殿层的建筑结构等方面,皆逐渐与帝王们使用的精美的宫殿建筑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了。

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形来看,其佛寺中的主体建筑,即指佛寺的“主殿”,一般说来,大多名为“大雄宝殿”,或称为“如来殿”。此殿不仅高大,而且其建筑亦格外讲究,斗拱交错,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其外观非常庄严雄伟。

佛寺中的主殿,供奉的是“大雄”,“大雄”就是指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给塑造的不仅比别的佛像高大,而且形象与别的佛像也不一样,其特征非常明显突出,他双目正视,严肃祥和,作讲经状。

释迦牟尼佛像的两侧供奉的佛像通常一边是“阿弥陀佛”,另一边是“药师佛”,这三者被合称为“三世佛”。

乾隆滔滔不绝地说到这儿的时候,站了起来,手指着从东南方向——龙王庙那边游来的船说:“春喜,你看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来逛龙王庙会的人会越来越多,你看那边的游船,已有好几个了!春喜,你猜猜看,现在朕看着那边的船,心里在想什么呀?!”

春喜听了这个提问,心里暗想:“万岁爷啊!我也不是神仙,怎么会猜到皇上心里想的是什么呀?!”春喜回答说:“皇上您心里想的是什么,奴才猜不上来!但是,奴才能猜到的是:看到了那边的游船,可能皇上又有什么想法了!”

乾隆听了春喜的这个回答,感到他也多少猜到点自己的心思,于是说:“春喜,你多少也猜到点朕的心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时此刻朕不知怎么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唐朝有名的大臣魏征说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是朕用脑子仔细一琢磨,越琢磨越感到有点别扭!”

春喜听了,立刻问道:“皇上,怎么啦!不是说得很好吗?为什么感到有点别扭?说出来,别堵在心上,说出来就不别扭了!”

乾隆听春喜这么一说,心中暗想:“春喜说的有道理。”乾隆说:“朕为什么感到有点别扭呢?朕是这样想的,水上的船,可比喻成朕的天下——大清江山。水比喻成大清江山治理下的百姓,应该永远是会载着大清江山的!怎么会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琢磨让水只能载舟,不能覆舟!”

春喜听了,他立刻问道:“万岁爷,那么用什么办法解决呀?”

乾隆昕了,春喜这个提问,哈哈大笑,然后加重语气地说:“朕,当然有办法啦!办法就是造出一个大的石头船,放在水里,水就只能载舟,不能覆舟了!这样,就吉利了!有利于大清江山永固!”

“万岁爷,您的脑子真叫快,真叫灵活,好,好,好!真有高招!真叫绝!”

乾隆皇帝接着说:“既然是这样,朕回到宫里(指皇宫紫禁城)就召见大臣们商量,下谕旨造大石船,放到水里,放到放生台这个地方,将放生台拆除掉!”

于是就将放生台这个地方水里放的大石头船,给命名为“石舫”了。

这就是石舫的由来。《日下旧闻考·围朝苑同》里,对颐和园昆明湖西侧水里的“石舫”,作了这样的记载:

余之石舫,盖筑之昆明湖中,不依汀傍岸,虽无九成之规,而有一帆之概。弥近烟云之赏,迥远风浪之惊;鸥鹭新波,菰蒲密渚。涌金漪而月洁,凝玉镜而冰寒。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观屡易。彼之青雀黄龙,虽资济川,亦虞穿线,则何如一肖形而浮坎止艮,义两存焉。非徒欧米之兴慕也。且田盘之浮石,奇则奇矣,而或需乎云:香山之绿云,似则似矣,而或乏乎水。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乾隆真是异想天开,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搞唯心。要冲破宰相魏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就下谕旨用大石头建造了一个大石头船,放在水里,当然水就只能载舟,而不能覆舟了!用来象征着清王朝的统治或曰清王朝的天下,坚如磐石。到慈禧垂帘听政时,她下令第一次重修石舫时,仍然沿袭乾隆皇帝时的做法,将石舫当放生、垂钓之用;然而在第二次重修时,其变化就比较大了,乃仿风火轮样式建起西洋舱楼,增设了“机轮”。石舫长36米,船楼为木结构,舱内墁花砖,嵌五色琉璃,陈设为西洋桌椅。因为盛夏季节,老佛爷——慈禧常常在舱楼上用早点,吃夜宵,故将石舫改名为“清晏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