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11168700000017

第17章 自吹自擂更有幽默效果

自吹自擂式幽默是夸耀自己的本事,虽不免言过其实,瞎打误撞,与事实有出入,但自己却津津乐道。这种幽默更能透出浓浓的幽默之趣,表现幽默本色。

萨马林陪着斯图帕科夫大公去狩猎,闲谈之中萨马林吹嘘自己说:

“我小时候也练过骑马射箭。”大公要他射几箭,萨马林再三推辞不肯,可大公非要看看他射箭的本事。实在没办法,萨马林只好搭箭开弓。

他瞄准一只麋鹿,第一箭没有射中,便说:“罗曼诺夫亲王是这样射的。”他再射第二箭,又没有射中,说:“骠骑兵将军是这样射的。”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说:“瞧瞧,这就是我萨马林的箭法。”萨马林本不会射箭,无心吹嘘了一下,不料却被大公抓住把柄,非要看他出丑不可。好在萨马林急中生智,把射失的箭都归到别人身上,仿佛自己射失是为了做个示范似的。等终于射中一箭,才揽到自己身上,夸耀一番。可以说,他谙熟自吹自擂式的幽默,总算没有当场出洋相,说不定还会令斯图帕科夫大公开怀一笑。

自吹自擂式的幽默作为一种幽默技巧,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你处于什么情形,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把自己吹嘘一番。当然,你所“吹”、所“擂”的东西应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并且表意明确,让对方很容易通过你的话语看出你的名不副实,这样,幽默才能顺利产生。再看一则例子:

一个自以为下棋技艺极精湛的人,老爱吹牛,总是不服输。有—次,他与人连下三盘,盘盘皆输。过了几天,有人问他:“那天的棋下了几盘?”

他回答说:“三盘。”

人家又问:“谁胜谁负,能告诉我一下吗?”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自嘲说:“第一盘我没能赢他,第二盘他又输不了,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干!”

此君棋艺不精,脸皮倒也不薄。连输三盘的战局,经他的口一说,不小心还真容易被他糊弄过去。这个人也不乏幽默感,他能抓住输棋这个时机,自吹自擂,创造一种自嘲的幽默氛围,给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他从输棋的困窘中走出,人们也为之莞尔而笑。

自我吹捧因为和人们通常谦虚谨慎的心理惯性相背离,所以能够产生幽默的效果。

来看看王朔小说中的一段:

刘美萍挤上前来,手里举着个小本。“冯先生,您给我签个名,要那种狂草的。”冯小刚给她一笔一画认真签名时,她又说:“冯先生,今天你真是把我感动了,好久没听过这么好的大道理了。您是真有学问,您讲的那些话好些我都没听懂,好些字都不会写——您真是有学问。”冯小刚签完名笑着说:“何止你感动了,我都被自个儿感动了。由衷地佩服我自己,我怎么就能说哭就哭,什么也没想张嘴就来,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多读书啊,这是个秘诀。”

照常理,我们听到别人的称赞夸奖,一般会表示谦虚,如“您过奖了!”“哪里哪里!”“不敢当不敢当!”而冯小刚则不同,别人夸他一句,自己还觉得不过瘾,又“自吹自擂”起来。不过,在这种碰撞中,却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再看一段:

杜梅躺在床上就着台灯看一本小说,我躺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她翻过一页,转脸瞪我一眼:“看我干什么?”

“羡慕你!”我也瞪眼。

“我有什么可羡慕的,整个一个苦命人儿。”她接着看书,然后端起床头柜上的水杯喝了口水。

“能嫁给我还不该羡慕?真是傻人有傻福气,居然能找着我这样的还不费吹灰之力。”

“得了吧,你别自我感觉良好了。”她笑。

自我吹捧逗得人乐了,看来确实是制造幽默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段:

贾玲大声对杜梅抱怨:“怎么搞的?我回家休趟假,你就匆匆忙忙把自己嫁出去了,也不等我把关,将来吃亏怨谁?”

“怨我怨我,”我对贾玲说,“本来杜梅是想等你回来再说的,可我的魅力实在无法抵挡。”

一屋子姑娘大笑,贾玲也笑,横了我一眼,“别臭美了,我要在就没你什么事了。”

“对,那就是咱们俩的事。”“哎,杜梅,看出你丈夫是什么人了吧?”

“早看出来了。”杜梅倚在桌边笑。

自我吹捧时可以用一种调侃的口吻,如果夸夸其谈,那可就是吹牛皮了。吹捧的内容也要虚虚实实、半真半假,总之,不能让人信以为真,也不能让人以为你说的全是假话、大话、空话。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幽默效果。

自我吹捧,有时用一种严肃的口吻道来,也能让人忍俊不禁。

公园里,一位刚发表处女作的青年诗人忧郁地走着。他的朋友碰见他,问道:“你怎么了?”

诗人愁闷地叹气,回答说:“莎士比亚死了,雪莱和拜伦都死了,我担负的责任太重了。”

幽默是一种人们感知世界的引人发笑的方式,是乐观宽厚的态度和从生活感知笑料,并将其转化为可引发笑声的语言作品的能力。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与现实生活在有些方面协调。因而,要想成为真正幽默的人,就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去感知、去发现,挖掘出与生活不相协调的东西,再适时、适地、不失时机地应用于生活。自吹自擂式幽默就是日常生活中某些观念的浓缩,能很好地为自己找到一个台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