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11160000000025

第25章 撙节的中国人

“撙节 ”这二个字代表着维持家庭秩序的一条规矩;它尤其是注意到家庭生计里出纳或收支之间应该有什么一种关系。我们西洋人所称的撙节,大约有三种表现的方法:一是减少欲望,二是禁止浪费,三是加上一些张罗的功夫,使很少的一些东西见得很多。在这三方面,中国人都有惊人的成绩。

一个旅行中国的西洋人,在这方面第一件注意到的事是他们饮食的异常简单。偌大人口的一大部分所靠着过活的,不过是指头上数得出的几件东西,米呀、小米呀、鱼呀、菜蔬呀以及他们所说的“豆腐家门”。这些,再加上几样别的东西,就是成千成万中国人的活命的粮食了,除非间或碰上什么节气或其他特别有胜会的日子,肉类是瞧不大见。

近年以来,西洋人既忙着用种种方法,可以教穷人享用些又便宜又有滋养力的东西,我们不妨拿它来和中国情形约略比较地观察一下。在平常的年成,中国并不缺少吃的东西;一个成年人,只要花上两分钱,便可以得到很合卫生的几顿饭。就在荒年的时候,最多只要有值一分半钱的东西,就够保全一个人的生命,在以往,上千上万的人便是这样保全了的。这一类的事实可以教我们推想到中国人对于食品的制备,是很有本领的。他们吃的东西也许往往很粗,也许淡而无味,用外国人的眼光看来,甚至于可以叫人作呕,但同时我们还得承认,在调和菜肴的支配与张罗上面,他们终究是老资格的行家。讲起这一点,有一位戈在先生曾经下过一个评语,他说除了法国以外,中国要算第一,英国实居第三(其实戈先生可以把美国和英国相提并论)。中国人的烹调术是否在法国或他国之下,我们却不敢像戈先生那般肯定地说:但它一定在英美和他国之上,我们是可以断言的。即就我们上文所提的几种简单和常见的食物而论,显而易见他们的选择是很聪明的,就是请一位科学的生理学家来评判,他也一定首肯。至于准备的充分,烹调方法的变化无穷,例如广东人喜欢吃的“一鸡三味”之类,是略知中国烹调术的人都知道,无须我们多说的。

在食事方面,还有一点极有意义的事实,也是无烦推究便可证明的。这事实就是没有浪费。凡是派到用处的东西都是十足的派到,决不让一分落空。通常中国人家吃一顿饭,那可真吃;碗底里面留剩下来的那一点底脚真是所谓“不足挂齿”的那一点,否则决不会留剩。要证明这一层,我们但须向他们豢养的猫或狗,冷眼里看一下。这些“阿咪”、 “阿六”之类真是可怜。它们平日只靠桌上和碗底的残余“活”,结果,它们的生命也就变做一种半生不死有气无力的残余东西。新兴国家的人口是出名的浪费的,所以我们相信他们—好比美国吧,一天之中所浪费与糟蹋的东西,便很够养活六千万个亚洲人,不但够养活,并且够教他们享福。但是,反过来,中国人“吃饱”以后,那一顿饭的剩余,经仆人们一再搜刮以后,还可以养活多少人,甚至于教他们发胖,那却是一个大大的问题了!就说茶碗剩下的茶吧,还得归在茶吊子里,煮熟了再喝。

还有一桩我们随时随地不由得不注意的事实。就是,西洋人吃东西的时候的那种拣精拣肥和吹毛求疵,在中国人的天才里是找不到的。南方的中国人有两句俗话,一句叫做“搭勒篮里就是菜”,又一句叫做“叫化子搭死蟹,只只好”。这两句话最足以代表这种天才的缺乏。在中国的北方,死了的马呀、驴呀、骡呀、阉过的牛呀,都要派到用处,甚而至于骆驼也要尽它那一点最后的责任。读者中间一定有人以为这未免撙节得太不成话了。但这确乎是事实,这些畜生们一口气断了以后,不管它断气的理由是病,是老,是遇了险,普通的收拾干净的方法总是“肚葬”。这是很寻常的事,谁都不会说什么话的,就是有时候那牲口是因为瘟疫死的,例如胸膜肺炎所造成的牛瘟之类,还是照样地宰,卖,吃。瘟牛的肉没有因别种毛病而死的牛肉那般干净,大家是承认的,所以卖价要比较便宜;但谁都照样买,照样吃。瘟牛的肉到了肚子里,也许要闹乱子,也是谁都了解的,但这种肉终究便宜,与其空着肚子不吃,不如挺着肚子吃它一饱,让乱子来再说。但说也奇怪,真正出乱子的例子倒也不多。死猫死狗之类的归宿也和死马、死骡、死骆驼一样。我们自己知道的便有好几个例。乡下人讨厌一条狗,便用木鳖子先把它药死,然后煮了大嚼。有一次有一个人忽然腹智心灵,要向附近的洋医生问问有没有危险,但那狗已经下了锅,香喷喷的,大家食指一动,谁也不肯放手,所以终于吃了,结果倒也没有什么!

中国人不但吃法经济,煮法也是经济。例如煎水吧,那水壶的安排和燃料的分配,是一件很精致的勾当。在中国,燃料是一种名贵的东西,通常用的无非是一些树叶子、草根、豆萁与花萁之类,经不得一把火,就完了。因此,那壶子或锅子的底要越薄越好,煮的时候也得特别的留心,稍一大意,那水也许永远不会熟。同时,燃料的搜刮也就成为一大经济的活动,在中国产业史上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个做不了别的事的小孩子,起码捡柴火是会的。所以一到秋冬两季,我们便可以看见大队的人马,开始他们的清乡运动,真是竹耙到处,片叶不留!有树的地方,又有大批孩子,用了竿子把树叶子打落,那兴致和劲儿竟和打落栗子一般无二。拾荒的人来到以后,你休想借了一茎枯草,看看今天的风是向哪儿吹的。

每一个中国家庭的主妇都知道十足利用一种材料。做衣服吧,那式样和裁法,自然是不像西洋女子的衣服一般,要有很大的浪费。她的唯一的目的是在省时间,省精力,省材料。中国女子拿到了一些外国的料子,不管多么小的一块,她总有一些法子给它一些剪裁,拼凑,转眼成为一种新的点缀品,虽未必美观,却总有用处。这种广大的神通,我们敢说那些整天在谈“家庭经济”西洋女士们连梦里都没有做到过。在中国女子手里,凡是在某一处没有用的东西,在别一个所在一定会恰好找到它的用处;一小块剪剩的布角,起码可以拿来铺鞋底。一个伦敦或纽约的做好事的人,当他把不用的衣服送人的时候,心里老不放心,深怕把人家当叫化子看待。但是我们敢大胆地说,要是他把这衣服送给中国人,无论材料与剪裁怎样和中国的不一样,他很可以死心塌地地安慰自己说,他那件衣服,到了今天,才算真正地找到了用途,并且只要有半丝半缕存在,可以做和别的东西发生关系的张本,那用途是没有尽期的。

中国人时常写了对子送给人家,那对子一面是绸或绢的,一面是纸的,那字自然写在纸上。但纸和绸并不是粘着的,而是轻轻的缝上的,所以,到了不再用的时候,接受对子的人尽可以将纸的一面剥下,剩下的一幅绸子便又可以派用处!

中国人的撙节又可以从小本经纪的商人身上看出来,对于这种商人,天下就根本没有小到一个不值得注意的地步的东西,例如一个杂货铺里的老板吧,他可以告诉你每一种火柴每盒里有多少根,他并且知道在每一盒上他可以赚一个小钱的几分之几。他卖一百张一块的锡箔,你要是有工夫去数的话,你只能够找到九十六张,甚至于八十几张!草纸也是如此。

中国店铺里用过的账簿无论整张零块,总有希望派作糊窗或糊灯笼之用,也有翻转了再用的,信封也是如此。

中国人因为太讲撙节,有时候连挨饿都在所不惜。这是常有的事,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亨利博士在他那本《十字架与龙》的书里就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一次从广州坐轿子出发到别处,三个轿夫抬了他五个钟头,足足走了七十里地,他们动身的时候,并没有吃早饭,等到到了,也不预备留下吃午饭,却愿意回到广州吃那一顿他们分有应得的早饭。你想,走了两个半天,两个七十里路,前半的路程里还抬着一个人,肚里却终是空的,为的是要省五个小钱。

又有一次,两个轿夫抬他走了一百零几里路,送到之后,他们坐船回去,从一清早六点起到后来上船,他们一点东西也没有吃。其实每人只要花三个小钱,就可以吃两大碗白米饭,不巧那船又搁了浅,到了第二天下午两点钟才到广州。抬了一百多里路,挨了二十七点钟的饿以后,他们还向亨利博士拉生意,想抬他进城,原来船停的地方离城还有四十多里,后来因为亨利博士行李太多,要不然那生意经怕早就给他们做成了咧!

中国人撙节的结果,也有许多西洋人觉得很惹厌的;但其同为撙节的真实表示,我们却不能否认。全国有许多地方,(说也奇怪)尤其在北方,我们看见男女孩童在街头巷尾流浪着的光景,我们就立刻联想到当初伊甸园里的太平盛世。一年四季之中,这种光景要占到很大的一部分。据说这样他们才觉得舒服,其实最初的动机还不脱撙节。那许多一个轮子的小车为什么叽叽咔咔地应天响地叫着?还不是因为少两三滴油么?但是对于得天独厚神经不脆弱的中国人,听那叽叽咔咔的怪声终究要比买油省事。

一个日本工人出洋的时候,契约上一定要注明他得享用多少加仑的热水,让他好在里面煮一个半熟,像在本国一样。中国人自然也有他们的澡堂,但大多数是从来不去问津的。有的连见都投有见过。一个多事的外国妇人问一个中国母亲说, “你每天替你的孩子洗澡么? ”那母亲很气愤地回答说, “每天洗澡!他出娘胎就没有洗过。”西洋卖肥皂的客人,欢喜咕一句口号,说 “比土还便宜”,这句口号,我们敢说,在中国就不发生效力。

有人说,意大利人把英国人看作专门浪费肥皂的人,我们以为中国人看我们,不免有同样的感想。中国人未尝不洗衣服,也未尝不替别的中国人洗,但规模狭小得很,比起我们的所谓清洁来,真可以说无足挂齿了。所以然的缘故,似乎要省些物力。中国人并不是不爱清洁,他们爱清洁的程度并不比我们差,我们时常可以遇见一些纤尘不染的境地和人物,但这些都是下了极大的代价的,并且和一般的环境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的。

也因为过于撙节的缘故,要在中国买一种现成做好的用具是往往不可能的。你只能买到一些部分或一些零件,你得自己把他们拼凑起来,再加上一个柄,一个把手之类。自己做也往往比较便宜一点,既然便宜,或大家以为便宜,于是现在怕的用具便绝迹于市上了。

我们上文提过,一些很少的材料,在中国人的手中可以安排得十分经济。我们再举一些例。一盏半明不灭很不费钱的油灯,往往可以照耀两间屋子。法子是这样的:他们在隔墙里打一个洞,那油灯就安放在洞里,那不是左右都沾了光么?这种所谓“挖打”的方法,在许多手工业场合里最普通,例如瓷业,象牙业,铁店,织造局之类。这种手工业场合里所表现得最显明的,与其说是中国人的匠心独运,不如说是中国人的撙节天成。中国人做手艺的方法显而易见并不是最好的,比它们巧的还有,但是要把比较无用的原料,如竹头木屑之类,尽量地利用,别人家的方法却不得。这些中国人真像有无中生有的神通;无论出品多么简单或复杂, “偷工减料”似乎是他们最普遍的原则。

这一类的例子,一个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随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添上去,但添来添去,总不会比下面所举的例子更要来得意义深长。一个老太太,独自在路上慢吞吞地捱步走着,好像身上还带着什么病症、感受着很大的痛苦似的;后来一经打听,才知道她正扶着病回到一家至亲的家里,好死了以后就在附近的祖坟上安葬,可以省一笔扛棺材的费用!